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李珑玢 报道: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在4月民航安全运行形势分析会上明确要求,在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关键阶段,必须大力弘扬和践行当代民航精神,切实增强以“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为内核的敬畏意识,深入推进作风建设,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全力确保民航安全运行平稳可控,为打赢“防疫”阻击战的全面胜利创造良好的安全运行环境。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如果说这句话是教导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告诉我们要时刻怀有敬畏之心,方能行得顺,走得远。那民航总局冯正霖局长在民航安全运行形势分析会上提出的“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这12字箴言就足以成为我们在任何工作中的“警示名言”。进一步再结合天津机场正在开展的“抓作风、强三基、守底线”安全整顿活动,就更有助于全体员工深刻把握“三个敬畏”的人文内涵和精神实质,实现党的根本宗旨和民航业内在要求的高度统一。
众所周知安全是民航工作的底线。那如何保证安全,围绕着安全开展各项工作就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多方位去思考。
以人为本,以生命为安全底线
敬畏生命体现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基本方针,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民航业内在要求的高度统一。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因各色生命而鲜活,因各色生命而多姿多彩,缺少任何一个个体,世界都会因此缺少了那一抹颜色,因而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珍惜的,由此生命因珍惜而敬畏,由敬畏而伟大。
每一次安全事故的发生,不可避免的都会带来生命的伤亡,只有每位员工都时刻把自身与他人的生命放在重中之重,放在首要考虑的因素,做到敬畏自我与他人生命的统一,牢记自己的使命担当,才会真正实现对生命的敬畏、对社会的负责、对职业的担当,让我们民航人做旅客真正的“生命守护者”。
我们要将“敬畏生命”的安全教育进行常态化,不仅仅学习各类因处置得当而化解的风险的正面案例,尤其着重学习因各类因素而造成不安全事件的反面案例。将“生命至上”贯彻至我们工作的每一时,每一处。
遵章守纪,以规章作为工作之“尺”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是安全理论与实践经验的高度统一,是每一次安全事故总结出的经验,每一条规章的背后都是每一次的不安全事件。正所谓,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中国民航业之所以安全水平长期世界领先,与系统健全的规章体系密不可分。在实际工作中要就要求我们更要时刻把好规章这把“尺”。具体表现在做好各项流程及规章制度的培训工作,在学习规章、遵守规章上,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在实际操作中确保每项工作都有规可依,有据可查,只做规章里明确允许的行为,不能因规章没有涉及就去“踩线”,真正贯彻严明底线红线,树立隐患就是事故,事故就要处理的理念。由此来确保安全生产,呼应“敬畏生命”的精神。
履职尽责,做安全生产的基石
敬畏职责规定了民航人职业操守框架,职责即是岗位。每一个岗位都有同样重要的安全职责,没有任何一个没有职责的人,也没有任何一个不负责任的岗位。我们敬畏职责,敬畏岗位,就是爱我们的行业,爱我们的岗位。只有每一位员工都能明确自己岗位的职责,遵守岗位责任,树立专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把自身岗位职责做到极致,以“匠人”精神来“雕琢”我们的日常工作。如此才能形成整个民航业的良好风气,托举起整个行业的职业操守。从根本上完成思想认识向行动自觉的转化,才能切实解决作风问题的顽疾。
而职责的遵守则恰恰需要规章的监督。三个敬畏,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生命依托于规章,规章监管职责。再一次纵观,不难发现所谓“敬畏生命”即是“守底线”;“敬畏规章”即是“强三基”;敬畏职责即是“抓作风”,一切的精神,万变不离其宗。
只有我们中的每一个个体都能在自己的岗位内做好“三个敬畏”才是我们整个行业安全生产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