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 中国民航网 记者许晓泓 报道:7月13日,由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受理,中国航协科技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组织的2023年度首场民航科技成果评价会议在京举行。此次会议对四川大学、四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等单位共同完成的“面向复杂空域的空地多平台模拟与评估系统”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项目组现场演示
专家组由来自国家空域管理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内外单位的多位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组长由院士担任。专家组依据《中国航协民航科技成果评价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对项目进行了评审。
项目组从项目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主要研究成果、技术成熟程度、成果应用情况及其前景分析、技术创新点等进行了汇报,并对成果进行了现场演示。专家组在听取汇报和现场考察后,就成果的疑点难点向项目组质询,重点从成果的创新性、先进性及效益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

项目组现场演示
民航科技成果评价作为民航科技奖评审的基础工作,是由航协免费为行业内外民航相关单位提供的服务,也是航协服务民航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航协依据民航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建立了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邀请了行业内外包括多名院士在内的各领域专家组成民航科技成果评价专家库,致力于提高行业对科技成果评价的认识,增强科技成果评价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能力,通过评价激发科技创新人员的积极性,推动产出高质量成果,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为民航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民航科学技术奖(简称民航科技奖)是由科技部和民航局批准设立、面向全国民航领域的科技奖,前身是“中国民用航空局科学技术进步奖”,由于国家科技奖励政策的调整,此项工作2016年由中国航协承接。中国航协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讨论,广泛征求行业内外专家意见,听取国家科技奖励办和民航局相关部门的建议,修订完善形成了新的《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民航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奖励办法”)和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经向民航局和国家科技奖励办报告备案,由中国航协对外发布。《奖励办法》中规定,对获得民航科技奖一等奖的项目,纳入民航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储备项目。民航科技奖评审委由中国航协聘请的院士和民航行业内外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等组成,保证了民航科技奖的评奖质量。同时,中国航协也为民航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储备项目创造条件,助力民航科技创新成果向国家层次的奖励进军。
近几年,中国航协的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行业内外科技创新项目单位的关注和认可。今年的民航科学技术成果评价工作已经启动,申请受理时间为5月17日~11月30日。自5月发布评价通知以来,截至目前已收到80余项民航科技成果评价申请。民航科技奖评审工作也将于7月底开始受理,报奖通知将发布在中国航协网站“通知公告”栏目和中国航协微信公众号,有意向参加民航科技奖评奖的单位可通过中国航协网站(网址:https://www.cata.org.cn)的“民航科学技术奖”服务平台申报。
在民航局指导下,中国航协将持续在推动科技创新上发挥积极作用,为行业内外民航相关单位提供包括科技成果评价、国家奖咨询、科技信息团标建设、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等在内的全方位服务,为推进民航行业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编辑:孙文瑾 校对:张薇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