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民航报推荐
《云端述评》当我老了,我真希望——
来源:《中国民航报》2020-12-14 14:31:00

不会用打车软件,只能看着空车从面前驶过;不会用智能手机,没有健康码,连地铁都进不了;不会用网络挂号,很难抢到医院的号……这些对于年轻人来说根本“不是事”的问题,在另一群人中却可能成为生活难题——那就是占据我国人口总数18%之多的老年人。

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指导各行业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中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科技发展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决不能让老人变成被智能化抛弃的孤岛。在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以“智慧出行”为发展方向的民航业,该如何帮助“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

当我老了,头发白了,苍老的脸上爬满了皱纹,是否还能被世界所爱,是否还能随心所愿去想去的地方,看想看的远方?这是所有人都将面对的问题。

智慧化不能抛下任何人群

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54亿,成为当今全球老年人数最多的国家。“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正在加速。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会上网的比例仅有23%,在会上网的网民中,还有15%的人不会使用网络支付。这些数据背后,是规模庞大的老年人群在智能化浪潮下受到束缚的深深无奈。

中国民航大学交通工程系主任张宇辉认为:“老年人无法适应硬件、软件层面的技术革命,在生活中遭遇种种困难,已经成为当下大家关心的社会问题。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应当营造一个方便老年人出行的大环境。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民航发展所需要承担的责任。”

随着民航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老年旅客选择乘坐飞机出行。对于民航业来说,为满足老年人出行需求而做出努力,是让民航发展成果惠及广大旅客的必然要求。

传统服务不能缺席

在各类日常生活场景中,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基本需求,保留老年人熟悉的的传统服务方式,是目前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实施方案》明确指出了要保留三大类传统服务形式:一是保留传统的纸质凭证,二是专设老年人服务通道,三是保留人工服务。

而民航也在为保障老年人顺畅出行方面作出了诸多努力:北京大兴机场建立了测温查码“爱心通道”,建立志愿者帮扶机制,解决疫情期间老年旅客出行遇到的智能技术难题;长春机场加强流动巡视,提供纸质版健康申报表,帮助老年旅客手工填写信息;南航设立特殊旅客服务专柜和休息区,为年满65岁的无陪旅客提供专人引导安检、协助登机服务等。技术带来的“鸿沟”,被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填满,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在民航出行中享受到面对面、心贴心的真情服务。

“一件事的成功需要双方共同作出努力。要引导老年人消除对新技术的畏惧心理,不要抵触新技术的使用。双方都抱着主动态度,才能构建在智慧化进程中合适的运行模式,在实现民航有序高效运行的同时,老人也能顺畅出行。”张宇辉说。要加大对智慧出行方式的宣传推广力度,主动帮助老年人了解新技术的操作方式,消除老年人对于新技术的畏惧心理,帮助老年旅客更好地融入数字时代。

智慧化的问题靠智慧解决

智慧化的浪潮是历史大势所趋,而智慧化进程带来的问题,也终将依靠智慧化本身来解决。

一些老年人无法适应智能化场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新技术的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无法提供更高级别的“人工智能”服务。我们可以畅想下未来更加智能化的技术带来的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如果只需要说一句话作为指令,手机或者其他终端就可以完成从买票、值机到托运的所有流程;如果只需要跟手机或者智能机器人进行人机对话,就可以完成繁琐的健康信息的填报、上传;如果我们能够实现更加轻松简单的智慧出行,老年人又怎会被智能化所抛弃呢?

这样的智慧出行场景也许并不遥远。比如,有些智能手机已经推出了为特殊人群设计的辅助功能,旁白、助听器等辅助功能为视觉障碍、听觉障碍、不识字的老年人群提供帮助。机场、航空公司也可以借鉴这样的思路,探索大字版、语音版、简洁版的App,创新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软硬件设备,提供更易操作的智能服务。

顶层设计和管理的进步也很重要。作为民航来说,还需要为老年旅客设计更加容易理解、易于操作的出行环境,探索更便捷、更简洁的管理手段和操作方式。

“这涉及运行模式、管理理念等多个领域。”张宇辉说,“在运行模式和管理模式方面,老年人出行横跨机场陆侧交通、航站区、飞行区等多个区域,可以探索打通各个环节的服务模块,探索建立方便老年人出行的流程,为老年人提供真正‘一站式’的服务,在满足安检等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简化操作。”

文明的进步,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重视和尊重上。人终将老去,爱和尊重却不能衰退。让科技进步和智慧出行惠及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所有特殊群体,是民航服务不断提升的方向。(《中国民航报》评论员 王诗彧)

责任编辑:zhangwei 000
推荐新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江西航空团委联合江西民航各单位团委举...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组织开展健步走活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五一节前安全专项行动
绵阳机场顺利完成活体器官运输保障任务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作风建设专项工作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下好消防“关键棋”...
中南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派员参加广东省...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高效完成空管光...
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与中南空管局...
中南空管局全力做好地空通信设备民航准...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与飞行服务中心...
“海口航空邮件快件监管中心项目—海口...
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塔台管制室多措并举...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多措并举筑牢雷...
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多维度备战空管系统...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通信枢纽室“星...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多维度开展春季安全教育
江西航空青年:见义勇为显担当 寒夜善举...
传承雷锋精神,闪耀国门安检——首都机...
哈尔滨机场将恢复叶卡捷琳堡航线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