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队规模上讲,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了空中客车单一国别最大市场,每年空客向中国交付的飞机数量约占同期全球交付量的近1/4。今年空客已向中国内地客户交付93架飞机,宽体机中国市场份额逾60%。此外,空客与中国正在深入推进全方位、立体化、多领域、多维度的工业合作,到2020年,空客在中国工业合作领域的投资额将超过每年10亿美元。
今年6月的数据显示,中国航空公司的收入客公里(RPK)增速是全球同期水平的1.6倍。中国航空运输的持续增长也为空客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
在截至今年7月底空客向中国内地客户交付的93架飞机中,包括81架A320系列飞机(73架为A320neo系列),2架A330系列飞机和10架A350XWB飞机,有力地支持了中国民航的蓬勃发展。截至7月底,中国内地现役空客民用飞机总数达到1779架。其中客机1752架,占52%市场份额,包括A320/neo系列1500架,A330系列242架,A350系列25架以及5架A380。
“在短短20多年里,空客在中国的市场分额从9%增长至50%,这一方面得益于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得益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也得益于我们与中国航空工业开展的全方位、立体化、多领域、多维度的合作”。在空中客车中国公司首席执行官徐岗看来,中国对于空客来说,从来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市场,更是一个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空中客车是中国航空业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我们愿意将这种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长此以往地用心经营下去。”

空中客车中国公司首席执行官徐岗
工业合作与本地化
从空客飞机服务于中国市场的第一天起,空客与中国的工业合作也随之展开。直至今天,空客与中国的航空工业企业的合作涉及空客各个机型,涵盖所有的部件类型,包括原材料采购、零部件设计与制造、大部件总装,直至飞机总装及完成和交付。2018年,空客在中国工业合作领域的投资额超过9亿美元。
A220机身段的生产速率提升取得了显著进展。沈飞国际是A220系列在中国的主要供应商,是A220前机身段、后桶结构件的唯一供应商,截至今年8月底已交付了150架份前机身段及后桶结构件。同时,沈飞国际还是A220中机身段、尾椎和舱门的双供应商之一。
已经成功运营10多年的空客天津总装线是中国航空工业皇冠上的一颗明珠,是中欧合作的典范。截至目前,A320天津总装线已交付A320系列飞机超过440架,将于今年底达到月产6架的目标。
9月初,A319/A320客机机身系统安装项目落户西飞天津公司,标志着空客与中国航空工业的合作从航空结构件组装拓展到机身系统设备安装。首架份在中国完成系统安装的机身计划于2021年第二季度交付。该项目进一步拓展了空客与中国在A320系列上的合作。
作为世界最先进的远程宽体飞机,A350与中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立项阶段就将中国纳入研发设计与制造参与国家名单的外国飞机项目。空客与哈飞等中方伙伴合资的哈尔滨哈飞空客复合材料制造中心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A350-900飞机机腹整流罩、方向舵、升降舵和S19维护舱门的唯一供应商。航空工业成飞则承担了A350扰流板和下垂板工作包,发展目标是成为上述部件的唯一供应商。
本地化是空客在中国的一个重要战略指导思想,扎根本土、贴近客户则是近两年来空客在售后服务领域大力推行的工作方针。徐岗表示,“空中客车客户服务”的理念不仅包含售后维修服务,同样也包含了例如零备件支援、飞机首批零备件采购、飞行小时包修(FHS)、飞机加改装、全方位的人员培训、数字化飞行数据包等多方面、多领域的服务模式。
为了更贴近客户,空客在全国设立了超过20个现场支援站点,与客户一起工作。空客中国的客服团队目前有超过280名员工,同时,在维修、培训、航材、飞行运行支援等各领域都增强了硬件和软件方面相应的能力,提供为中国客户量身打造的服务项目。
其中,空客与中航材的合资公司——华欧培训中心——自1997年运营以来,已经为来自中国和亚太地区的40多家航空公司培训了超过4万名学员。今年4月,华欧还引进了第一台A350全动模拟机,也是其运营维护的第六台空客模拟机,有力地服务了中国航空公司日益增长的培训需求。
此外,空客的全资子公司NAVBLUE长期以来与中国民航在高高原、复杂地形以及复杂空域机场开展新技术合作。前不久,NAVBLUE还积极参与了首都机场和大兴机场关于电磁信号和仪表着陆系统保护区的评估和研究。同时,空客始终积极推进与国内航空公司在电子飞行包、数字化运控系统、飞行计划系统、飞机的位置监控和跟踪,数字化航图和导航数据库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全力配合中国民航推进数字化运行。
徐岗强调,中国是空中客车服务战略的关键支柱。“我们希望与包括航空公司、政府机构在内的中方合作伙伴开展更多的合作来实现客服的本地化。目前,正积极探讨飞行员培训、航材保障、机体及部件维修等各方面的合作可能性。我们将继续为中国开发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增强本地服务能力,同时始终关注客户的声音和需求,为中国的绿色航空和运营做出贡献,利用数字和新技术提高安全性和运营绩效,并帮助我们的客户实现他们的成功”。
更广阔的合作领域
空客与中国的工业合作并不仅限于民机领域,空中客车直升机与中国已有50多年的合作历程。第一架进入中国的空中客车直升机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1967年。徐岗表示:“得益于中国对通用航空发展的重视,国内民用涡轴直升机队在过去几年中快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空中客车直升机见证了行业的变化和改革,并发挥我们的优势,与中国的通航产业共同发展”。
截至2019年8月底,空客在华直升机机队已有300余架,占民用和公共服务机队份额的36%。其团队分布于8个城市,为国内87个客户提供近距离的支持。H135青岛总装线是中德合作项目。该项目旨在支持直升机空中医疗与应急救援任务,以及其他在华发展的可以由H135完美执行的任务。今年,H135青岛总装线已成功投入使用。由青岛组装的第一架H135预计将于今年底下线。
此外,空客直升机与中航直升机合作,共同设计和生产7吨级超中型H175/AC352直升机。据徐岗介绍,今年交通运输部订购了两架H175。这两架H175将在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交通区域之一——渤海和黄海的海上区域执行搜救任务。搜救构型的H175充分发挥了其在长距离任务和客舱多功能性方面的特点,其搭载的空客自主研发的Helionix航电系统也可以大大减轻飞行员的工作量,并极大提高飞行员的环境感知能力。
“随着中国低空空域逐步放开,预计到2022年,中国直升机机队规模将超过1500架。空中客车直升机致力于为中国运营商提供从工业生产设计到维护乃至售后支持的全方位端到端解决方案,也计划在中国进一步拓展其工业合作,以更好地服务国内不同地区的客户。”徐岗说。
与此同时,空客防务与航天服务也已进入中国市场近30年。凭借世界级的科技能力,空客防务与航天在华业务主要集中在对地卫星观测、安全陆地通讯、民用航天以及海事安全解决方案等领域。
据了解,空中客车一直活跃于中国航天对地观测市场,并于1998年由法国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和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合资成立北京视宝卫星图像有限公司,是中国市场上较早提供对地观测卫星影像产品与服务的商业公司。在20余年里,北京视宝累计提供上亿平方公里的卫星影像。
空客安全陆地通讯专注于为中国客户提供先进、可靠、安全的数字集群通信解决方案(TETRA)。其TETRA解决方案已经广泛应用于政府、公共安全、地铁、民航、港口等领域。其中亚太区最大的两个TETRA网络,北京无线政务网和广州数字集群公网亦由空客提供。
空客希望与中国企业在当地共同开发民用航天、商业航天、地理信息及遥感影像、货运无人机和未来新一代货运飞机、安全陆地通讯系统在专网和地铁行业的深入应用等细分市场的解决方案。
徐岗透露,2019年空客防务与航天在中国的营业额将超过3亿欧元,主要包括:新一代的卫星星座服务合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新系统合同以及一个卫星检测场项目。
意在创新与未来
“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创新的动力工厂,拥有包括硬件、软件和人工智能等强大且全面的生态系统。我们愿意积极地拥抱中国的创新科研力量,将这种技术经验拓展到航空航天领域中去,推动航空航天业的进步发展”。徐岗表示,空客十分注重在数字化领域的开拓与创新。未来,所有的产品贸易和服务都会与数字高度融合。如何为广大国内航空公司和合作伙伴提供更安全、可靠和高效的服务,会是空客在中国关注的重点之一。
在2017年巴黎航展上,空客正式宣布“智慧天空”(Skywise)企业级大数据平台投入使用,为整个航空产业链的用户提供领先的数据分析服务。徐岗介绍,通过Skywise平台,可以帮助广大航空公司用户更好地理解数据,认识并发现数据的潜在价值,能够使得航空公司更好地优化内部运营流程,并大大提升在工程和维护方面的工作效率。
从2019年初起,空客开始面向国内航空公司提供Skywise的大数据分析服务,目前已有春秋航空、云南红土航空和浙江长龙航空3家航空公司签署了平台使用协议。
多年来,空中客车也在积极寻求与中国科研力量的合作。目前,空客与中国的科研院所、大学共同启动10个研发项目,成立6个联合实验室,涵盖先进材料、智能结构、数字化方案等领域。很多合作项目已取得初步阶段性成果,比如开发了适用于航空的增材制造混合打印技术,以及把图像识别技术应用于航空部件的生产质量检测。未来,空客还将拓展在人工智能与计算、工业系统与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科研合作。
“过去,学术科研与工业生产两个领域之间相隔较远。我们希望借助这类研发项目,能推动工程行业和科研人员的通力合作,在二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实现优秀科研成果的工业化应用,为我们的航空公司用户以及乘客带来更多的增值服务。”徐岗说。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今年2月,空中客车中国创新中心正式启用。目前,该创新中心已经启动了硬件实验室、客舱体验、互联、制造业创新和城市空中交通五个项目,也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比如,我们在深圳设立了电池测试实验室。电气化是空客创新的一大重点,而中国是电池技术的全球领导者之一,这就是我们开设电池测试实验室的原因。作为硬件实验室的一部分,该实验室现已全面投入使用。”
作为最具潜力的两项前沿技术,5G和人工智能已经被空客应用于制造业创新领域。在天津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上,空客与合作伙伴中国移动等公司合作安装了5G工业网络,并于8月底正式启用。“通过这个5G网络,我们可以将摄像机、导向车辆、震动传感器以及5G手机相互连接在一起。然后将这一创新应用到我们遍布全球的工厂中”。
空客在工厂中应用的另一项技术是人工智能,更准确地说是计算机视觉。“我们希望应用这项技术来提高工厂的安全性和效率。例如,我们开发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警报系统,以防出现不安全行为。我们还希望利用这项技术改善工厂中人员和物体的移动,并使用无人机、导引车和固定摄像机检查飞机的质量。”
为了支持中国民航业更安全、高效和环保的发展,空客与中国民用航空局、民航局空管局、机场、航空公司等合作伙伴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希望助力中国空管的现代化发展,并继续提高运行安全,同时改造空管系统以应对流量增长。
徐岗表示,空客在中国投入的巨大资源、开展的全面而深入的合作、为深入推进本地化所付出的努力,是空客对共同建设中国航空业的承诺以及对中国市场蓬勃发展的信心,也表明了空客积极融入中国的态度。“空客是中国航空业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将致力于与中国力量的共同发展,实现共赢”。(《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