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航空运输
山西航产集团机务工程技术分公司“一体化”改革工作纪实
来源:中国民航网2022-07-01 01:28:00

一架飞机的昂首飞翔,背后是一群默默实干的机务工作人员,用臂膀扛起保障安全的责任。在山西航产集团“深化国企改革、推动提质增效”的新征程中,机务工程技术分公司率先担当起推进一体化改革的重任,一步一个脚印、勇毅前行,为全面推进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六个统一”完善制度,当好改革攻坚排头兵

2021年年末,大同机场机务保障部收到了来自瑞丽航空公司的表扬信,表达了对机务维修人员技术过硬的肯定。负责人刘玮感慨万分地说,“如今我们也能独立处理航空器故障了,这是原来不太敢想的。”

这一变化,得益于机务公司“六个统一”的一体化改革新举措——统一干部选拔、统一放行人员调配、统一资质能力提升、统一工具设备管理、统一维修生产控制和统一维修业务拓展。

作为山西航产集团推进一体化改革成立的首个专业平台,机务工程技术分公司在成立之初,就积极探索将一体化建设与内部管理融为一体的方式方法:首先统一干部选拔、交流,改善支线机务安全管理的薄弱问题。其次针对各个机场机务人员资质水平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做到统筹人才资源和提升内部培训双管齐下,一方面外派技术支援,快速补齐支线机场机务维修短板;一方面安排支线人员来太原实操培训,着力提升支线维修放行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水平,充分发挥了机务一体化平台的优势,最终实现省内5个机场维修放行全覆盖。2021年,吕梁、忻州机场全年放行率同比增长45%以上,处理航空器故障1020起,收到航空公司表扬信18份。

打好根基才能行稳致远,如果把一体化系统比作地基,那么部门和单位的内部管理就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只有两者协同配合,才能融为一体。“六个统一”就是这一工作的灵魂,贯穿在整个改革过程中。目前,机务公司统筹3个职能部室,7个一线生产部门,承接50家国内航空公司的维修放行、勤务保障、除冰工作和机库管理等多种业务类型,持续纵深推进一体化平台建设,形成一主四分联动优势、流程管控、数智支撑的管理新格局。

“四个强化”提质增效,坚持安全与生产并重

机务工程技术分公司始终把安全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持续推进SMS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在技术攻关、作风建设、监督管理和风险管控“四个强化”上精准发力。

强化技术攻关,创建维修管理信息平台“机务维修网”,并同步开发了手机端APP,实现勤务运行管理的标准统一、维修资源共享的方便快捷和航班动态监控的智能高效;强化作风建设,层层传导安全压力,不断营造全体员工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安全工作氛围;强化监督管理,落实整改情况报告制度,对违规行为下发安全监察通告,形成立整立改的闭环管理;强化风险管控,建立以数据驱动、风险管理为核心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全年自愿报告系统收集安全生产建议320余条,实现了岗位自主管理和风险超前防范。在民航局组织的“征集百条经验、献礼百年华诞”活动中,机务公司荣获三等奖,成为山西地区唯一的获奖单位。

“四个强化”措施落地见效,在提高安全质量的同时,也使得维修保障市场的竞争力有了明显提升,取得了“1+1>2”的效果,为公司提质增效的“马达”打上一剂“强心剂”。

——先后与南航商定取消吕梁、忻州地点无过站放行工作,签署维修放行协议;

——与东航及海航集团各公司、深航、邮航补充签署太原地点地面除冰防冰服务协议;

——与山东航签署太原地点航线维修放行协议;

——与临汾机场签署机务维修放行合作协议;

——与成都航签署国产ARJ21维修协议;

——完成深度维修昆明航B737NG定检工作;

2021年,与机务公司签订协议的航空公司新增11家,涨幅28%,实现了航空主力业绩的稳健提升。

科技创新加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再上台阶

惟变革者强、惟创新者胜。2021年,机务工程技术分公司获得山西省总工会直属基层“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立功竞赛活动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这是公司在转型发展的进程中获得的又一高含金量名片。

(本文图片均由仙博提供

机务公司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的支撑。

一方面,以开展“五小”创新活动为载体,围绕提升管理、质量和效益等主题,营造创新创效氛围。结合岗位实际,鼓励员工对推动技术设备改造、工艺工法优化等工作进行集思广益,立项共101项。其中,员工自主研发的轮毂散热机、飞机驾驶舱全景VR、热循环除冰工装、轮胎翻转器、工具扫码借还系统等五个项目,荣获省总直属基层“五小创新奖”,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不断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另一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聚集人才合力,着力打造素质过硬、技能突出、水平高超的维修体系队伍。积极推进“四进班组”、“六型班组”建设工作,建立班前会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规范班组标准化作业台账,拟定《航班进出港工作检查单》,建立可操作性、规范性、符合性强的体系文件,形成独具机务特色的安全管理制度;成立“张昕”五小创新工作室,组织人员相互参观,大家立足本职岗位,在生产实践中发挥聪明才智,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生产岗位上存在的问题。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务公司软硬件相结合,为生产经营提质增效和激发员工创新活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队伍建设再上台阶。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他们兢兢业业做好每一项平凡的工作,他们孜孜不倦深耕于机坪的每一个角落,这是他们的职责,也是他们的荣耀。在那深蓝色制服下,怀揣着一颗希望与奋进的心,他们用自己的热血与汗水,书写了热爱机务、奉献机务、建功机务的光辉篇章。(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李洁)

责任编辑:wangyaling 000
推荐新闻:
江西航空开展主题机上活动
中国航油山西分公司团委组织参观抗战主...
中国民航大学工商管理学科建设研讨会在...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全电食堂”改造项目...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机场急救中心成功协...
壹通无人机公司签署多边保险服务协议
中国民航大学召开航空国际商务专业建设...
阿斯塔纳航空广州—阿拉木图航线增至每...
锡林浩特机场暑运旅客吞吐量创历史新高
技术进阶助推航空保障升级 宁夏机场承接...
山东东营机场安检:筑牢安全防线 + 升级...
易斯达航空恢复运营以来客运量累计突破1...
东航江苏公司2025年职工子女暑托班圆满结业
民航湖南监管局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读《习...
民航安徽监管局对芜宣机场开展暑运安全督查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4年度部门决算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2024年度部门决算
青岛空管站守护暑运天路 力保航班高效运行
便捷旅客出行路 乌兰浩特机场新增免费手...
海南航空出席2025年梅西大学中国校友会...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