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王娓娓 通讯员董潇滢 报道:6月10日,北京首都航空有限公司(简称首都航空)带着新开沈阳-青岛-墨尔本直飞航线参加了2016山东(济南)国际旅游交易会,“航空+旅游”的品牌得到了行业内外的一致好评。
这家成立于2010年5月2日的航空公司,由海航集团和首旅集团共同出资组建,历经6年的发展,保持了安全飞行约84万飞行小时的运行记录;拥有了我国民航业机龄最年轻和最大的空客机队;先后开通了200余条航线,通达国内外207座城市,“航空+旅游”的精准定位已成为了中小航空公司的典范。首都航空的标志是只貔貅,传说是龙之第九子、中国古代的瑞兽之一.作为航空公司中的后起之秀,首都航空这条巨龙是如何振翅腾飞,实现跨越式大发展的?其又有着怎样的“发展经”呢?近日记者独家专访了首都航空首席执行官(CEO)徐军。
安全发展:牢牢坚持飞行安全底线
“先有安全,再有梦想!” 徐军说,“牢牢坚持飞行安全底线是首都航空实现安全发展的基石。”
成立伊始,首都航空便视安全为公司事业的“生命线”和“高压线”,秉承海航集团“诚信、爱心、纪律、责任、公正、学习、沟通”的安全文化,以“责任至上、文化先行、风险为核、严格监督”为指导思想,落实“抓小防大”的理念,不断提升行业安全运行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牢牢坚持飞行安全底线。
“最安全的服务才是最好的服务。对于民航企业而言,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保证服务的安全性。” 徐军告诉记者,“安全决不是靠运气、掷骰子,也不是喊喊口号,而是靠严格的规章管理和常抓不懈来实现的”。
诚然,安全规章和标准如果不能被执行等同于没有。“责任是首都航空最为看重的。分管公司领导及部门总经理在安全管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认真落实好他们的安全管理责任,让他们对本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了然于胸,才能将公司的安全政策落到实处。” 徐军说。
同时,首都航空多年来奉行“文化先行”的引导原则,将安全宣传和教育工作“常态化”,建立与运行匹配的安全文化及评价体系,提倡“四个对待”:把别人事故当成自己事故来对待;把过去的事故当成今天事故来对待;把小事故当成大事故来对待;把隐患当成事故来对待。从而,首都航空培育了全员共同认可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
对航空安全管理来说,最有效、最核心的就是风险管理。为此,首都航空引进了安全管理体系(SMS)概念,通过国际化的思维,对安全管理要素逐项分析,确定工作重点和关键环节,并制定了风险控制措施。
除此之外,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首都航空还建立了全面覆盖的安全监察体系,标准就高,检查从严。“做好安全监察工作必须心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心系首都航空安全,心系首都航空形象。” 徐军表示:“公司建立健全了监察审核工作责任制,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做到不打折扣、不留死角、不走过场,严格落实闭环管理,务必见到成效。”
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自运营以来,首都航空创造了良好的安全记录,高于民航平均安全水平,从未发生过严重事故征候及以上等级事件。2015年12月,首都航空以“零不符合项”的骄人战绩一次性通过首次IOSA审计,成为IOSA立项12年以来,海航集团第一家、全国第二家以“零不符合项”通过首次审计的航空公司。这意味着首都航空安全管理水平正式与国际航空先进安全标准接轨。
在安全运行的基础上,首都航空生产经营规模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截至目前,首都航空已拥有空客A319飞机19架、空客A320飞机34架、空客A321飞机6架、空客A330飞机2架。先后开通的200余条航线可通达国内外207座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城市。
开放发展:从美丽城市飞到美丽世界
2014年,经历了在国内市场上4年的稳扎稳打,首都航空开始创新求变,谋求新的发展。
2011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达7025万人次,同比增长22%;2012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达 7840万人次,同比增长12%;2013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达9819万人次,同比增长18%。
“通过这组数据以及对民航业发展现状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出境游旅客已成为整个航空市场的重要原动力,与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航空市场相比,国际航空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徐军说:“从那时起,我们重点对国际市场进行了谋篇布局,希望带着更多民航旅客一起飞出国门,探索世界,用真情服务陪伴旅客,从美丽城市到精彩世界。”
基于此,首都航空结合海航集团、海航旅游集团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业务资源优势,以及自身具备的整合旅游资源的丰富经验与实力,于 2015年正式确定了 “旅游+航空”的战略转型:以旅游市场为导向,抢抓国际航空市场机遇,实现战略重心由国内向国际转移,建立覆盖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国际航线网络。
伴随着2014年10月29日杭州-冲绳国际航线的首航成功,首都航空由此迈出了“飞出去”的开放发展的步伐,在开航效率和数量上不断创造首都航空新的记录。目前,首都航空以北京、西安、杭州为核心,已开通北京至清州、马尔代夫、哥本哈根,西安至曼谷、普吉、冲绳,杭州至大阪、济州、冲绳、静冈、马德里等38条国际航线。
得益于“旅游+航空”战略的转型成功,首都航空的旅游航线占比已超过了70%,在中短途旅游市场中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在2015年,首都航空共运输旅客1073万人次,同比增长16.7%,比全行业增速高5.4%,平均客座率高达93%,成为民航运输的中坚力量。
2016年,首都航空的开放发展仍在加速。除了9月29日即将开通的沈阳-青岛-墨尔本直飞航线之外,首都航空还计划开通中国至加拿大的国际航线。
徐军表示,“接下来,首都航空还将深入推进航空旅游产业整合,利用海航集团、首旅集团强大的资源优势,开发酒店、景区、地面交通等航空延伸服务,配合旅游生态圈的打造,运用互联网思维,致力于成为一站式航空旅行的专业服务商”。
具体而言,一方面,首都航空将不断巩固“航空+旅游”的航线网络特色和优势,充分利用宽体机远程航线的运营能力,重点围绕欧美、日韩、东南亚及热点海岛地区,不断开拓国际热点旅游目的地和旅客集散城市航线。
另一方面,首都航空还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与途牛、航班管家、滴滴出行、人民优步、住百家等互联网旅行企业开展合作,提升旅游产品的设计营销水平,聚焦客户体验,发展粉丝经济,不断增加公司旅游航空的品牌价值和内涵。
绿色发展:打造全球知名的绿色航空品牌
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有关部署以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我国将于2017年启动碳交易市场,民航业为首批纳入全国碳交易体系的行业。节能减排、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已然成为我国民航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实际上,多年来,首都航空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牢记企业在社会中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积极践行“节能减排、公益出行”的环保理念。
“作为一个知名航空品牌,首都航空也承担着保护环境,为人类营造良好的生活条件的责任,我们致力于让节能减排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成为知名品牌的核心所在。” 徐军如是说。
为此,首都航空专门成立了以首席运营官为总指挥的节能减排工作小组,以《能源管理工作手册》为工作原则指导思想,制定了《首都航空有限公司节能减排先进人员奖励办法》及《首都航空有限公司节能减排先进人员奖励补充办法》,涵盖了飞行、运控、工程、品服、市场等多部门的激励方案,增强了所有的员工的节能意识,逐步形成了公司的节能减排文化和氛围。
在2015年,首都航空通过航路的持续优化节省了燃油约2505吨,节约了燃油费用1132万元,减少了碳排放量约7891吨。
然而,节能减排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长期性、专业性的工作,如果没有科学的能源管理理念、系统、机制和方法,就会造成能源利用与管理脱节。因此,构建一个合理的能源管理体系,对能源使用效率和碳管理进行规范化、高效化的企业管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经过一年多的准备,今年3月16日,首都航空荣获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这标志着首都航空通过实施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建立了一个符合国家标准的、完整有效的的能源管理体系。至此,首都航空的能源管理工作正式迈入了系统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时代。
此外,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也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今,首都航空已经对飞机进行了鲨鳍小翼的改造,通过减小飞行过阻力来实现节油;所有宽体机已全部更换轻型集装器;轻质餐车也在逐步更换;未来将更倾向于引进技术水平更高、排放量更小的机型。
节能减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十三五”时期,首都航空将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做好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准备,着力打造绿色国际航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