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11时43分,B7511(台北松山-厦门) 航班落地厦门高崎国际机场,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民航厦门监管局局长陈铁民带领各专业处室监察员组成的检查组,到机坪和T3候机楼国际/港澳台到达区域,对该航班的防疫工作进行了全过程现场检查,重点检查了航空公司与机场的空地交接、旅客分流、机场引导、机场工作人员个人防护、隔离区域设置等情况。此次现场检查是监管局紧盯动态、紧盯现场、紧盯结果等“三个紧盯” 外防输入工作思路下的诸多举措之一。

监管局对境外旅客转机隔离区进行督察指导
当前民航已处于疫情防控“外防输入”的最前线,厦门高崎国际机场目前是国内第四大旅客入境空港口岸。监管局以 “守住门、管住人,盯住微、稳住神,扣住环,锁住链”为“外防输入”工作主轴,用好“风险管控、远程监察、联防联控”三大法宝,牢牢守好“外防输入”第一关。

监管局主要领导带队检查航班防疫工作
守住门,管住人,以风险管控完善“外防输入”措施
机场是外防输入的“第一道门”,必须严防死守,加强风险管控。监管局坚持“紧盯动态”,定期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周例会,编发疫情防控工作周报,及时组织《运输航空公司和运输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更新要点培训,通过多向赋能让全局监察员对各项动态数据和措施了然于胸,提升洞察力,能够发挥专业所长,“想在路子上,说在点子上,抓在根子上”,精准识别和管控风险点。

监管局现场督察旅客分流工作
3月24日,监管局监察员在现场检查中发现,厦门机场设置的境外旅客转机区域存在线路设计不合理、旅客管控措施不够完善等问题,使得境外转机旅客与国内旅客接触的衍生风险较大。监管局立即组织厦门机场及航空公司进行现场办公,通过充分沟通后指导厦门机场在T3航站楼内重新设置了优化的“境外旅客转机隔离区”。3月25日中午,监管局对该区域进行了现场督查,检查了转机旅客的引导流程、转机办理程序、旅客交接、区域管理和工作人员防护等工作;同时从安检员的配置、通行管制等方面着手,对入境转机临时安检通道的建设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指导,确保临时安检通道合规、管用。目前,转机隔离区功能较为完善,能够满足转机旅客日常需求;各项防疫措施能够落实到位,有效起到了与国内旅客的隔离作用。

就外防输入措施进行现场访谈问询
由于国外疫情形势日益严峻,厦航境外航班机组的感染风险也随之增大。为压实公司的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指导公司做好机组人员防护,监管局组织召开了厦航机组健康管理专项会议,对异常信息上报、境外过夜机组运行、机组医学隔离观察管控等问题,向公司方进行了反馈。并且明确了防控要点,指导公司加强异常信息报送,梳理境外航班运行防控风险。要求公司从细节上反思防护程序及措施,确保防护到人、防护到位;关注被医学观察隔离机组人员的心理状况,做好疏导和沟通,在满足管控要求的同时应体现人性化的关怀。

监管局通过远程监察抓作风整顿
盯住微,稳住神,以远程监察绷紧“外防输入”这根弦
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一场硬仗,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可以战胜的,必须压实战“疫”作风。3月下旬,监管局启动了为期三个月的“抓作风、强三基、守底线”安全整顿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切实督促辖区民航企事业单位开展整顿,做到“五防”:思想上防松、落实上防飘、管理上防虚、督查上防软、行动上防浅。监管局将远程监察作为“抓作风”的有力手段,制定了远程监察排班表,各处室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开展远程监察。远程监察重点主要包括国际/港澳台航班运行保障工作情况、机务监护地服等人员到位情况、工作人员纪律作风、航班勤务、维修现场管理、值机保障情况等。监管局通过这种方式盯住微小细节、发现问题,抓作风养成,为抓紧抓实抓细“外防输入”各项防控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作风保障。

现场督察航空公司与机场的空地交接工作
扣住环,锁住链,以联防联控织密“外防输入”防护网
监管局作为省市两级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诸多联防联控链条的成员单位,携手各有关单位全方位合作,打造战疫中枢,“源头管控-飞行过程管控-落地管控-分流中心管控-酒店管控”五个环节多线作战、同时作战、形成合力,硬核严把输入关口。监管局充分发挥行业管理优势,完善数据动态共享机制,提高信息共享效率,协调航空公司和厦门机场的信息沟通,做到互通有无;及时传递省市筛查结果,做到精准防控。
厦门民航最彻底、最严格的防控举措,取得了积极的防控效果,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的好评,连央视记者都专门来报道,在央视新闻客户端进行了《福建厦门:严防境外输入 守好空中大门》的直播。监管局将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始终坚守在严防境外疫情输入的最前线,严而又严守牢入境关口,细而又细织密防控网络,实而又实落实防控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