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为首个航班安排的水门仪式

当天的MU787浦东-罗马航班首先在卫星厅出港(殷立勤/摄)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钱擘 报道:9月16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迎来了自己20岁的生日,浦东机场三期扩建主体工程同时启用,全球最大的单体卫星厅正式投入运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市长应勇、民航局副局长董志毅等参加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三期扩建主体工程暨卫星厅启用仪式。

机场为首个从卫星厅出发的MU787航班安排了水门仪式(东航供图)

将要迎客的卫星厅上海机场贵宾室(钱擘/摄)
董志毅现场调研了卫星厅,实地查看了解了卫星厅中转流程、运控中心等。在调研中,董志毅指出,浦东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顺利投运暨卫星厅启用,是浦东机场保障能力的一次飞跃,是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取得重大进步的标志,是民航局与上海市深化合作共推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的重要成果,在中国民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程中,上海民航始终是主力军。他希望上海民航人以浦东机场卫星厅投运为契机,更加注重品质、效率、效益兼顾的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平安、绿色、智慧、人文”四型机场建设,打造我国民航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性机场。民航局机关相关部门和民航华东管理局的有关负责人参加了启用仪式和现场调研。

东航贵宾室工作人员准备迎宾(东航供图)

首个从卫星厅出发的东航MU787机组(东航供图)
浦东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于2015年12月29日全面开工,工程主要包括4大部分:航站区工程、飞行区工程、生产辅助设施工程,以及市政配套工程。其中,62万平方米的卫星厅以及旅客捷运系统、95万平方米的港湾停机坪、2组飞行区下穿通道、满足航空公司中转的行李系统、5300多个停车位的长时停车库、绿色节能的能源中心是其核心部分。
浦东机场卫星厅位于浦东机场现有T1、T2航站楼南侧,呈工字型,由两座相连的S1和S2组成,通过机场捷运与航站楼成组运行,具备旅客的出发候机、到达和中转功能。卫星厅的基本旅客流程为国内混流、国际分流,采用国际到达层在下、国内混流层居中、国际出发层在上的格局。卫星厅启用后,浦东机场新增90个登机桥,靠桥率可由目前的50%提高至90%。

搭乘MU787浦东-罗马航班的意大利旅客Massino Zanzani首位登机(殷立勤/摄)

首位旅客登机出发(殷立勤/摄)
浦东机场卫星厅设置了中央中转大厅,国内转国际、国际转国际、国际转国内等3种流程的联检设施与值机设施得到了精心组合,为旅客中转提供集中一站式服务。今年年内,主基地航司东航在浦东机场将实现所有航点开通通程航班,为浦东的枢纽建设提供更有力的航线网络与客流支撑。

首个从卫星厅出发的东航MU787机组(东航供图)

准备在登机登机的旅客(殷立勤/摄)
2018年,上海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的客货运量达1.18亿人次和418万吨,已经分别连续第3年和第11年位列全球城市第4和第3位。上海机场集团正在加快研究新一轮浦东机场总体规划修编,以把浦东机场建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核心载体,服务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成长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