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蓬山万里”到“天涯比邻”——我国国际航空运输实现飞跃发展

从“蓬山万里”到“天涯比邻”

——我国国际航空运输实现飞跃发展

W020181121509510895912.jpg

“没想到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也有机会去看世界”。今年国庆节期间,来自湖北孝感的李明丽夫妇在儿子的陪伴下,从武汉飞到了英国伦敦。第一次走出国门,李明丽难掩兴奋与喜悦。

别称“九省通衢”的武汉,水路、陆路运输发达,航空发展却曾相对滞后,直到1998年武汉机场才开通第一条国际直飞航线武汉—日本福冈航线。在湖北民航工作过多年的湖北空管分局党委办公室原主任刘葆华清晰地记得,2012年,华中地区首条洲际航线武汉—法国巴黎航线开通,“不靠海、不沿边”的“大武汉”自此迈出了“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重要一步。如今,像李明丽夫妇一样,旅客可以从武汉飞往世界各地的近60个城市,“早上在武汉吃碗热干面,12个小时之后就能在伦敦吃地道西餐”。

2017年,中国公民出境游人数突破1.3亿人次,不少网友大呼“出国旅游就像是串门儿”。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公民出境游人数还不足300万人次。中国公民出境游人数跨入“亿时代”,从侧面反映出中国民航国际航空运输的长足发展和连接全球的国际航线网络的构建。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更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去旅游、去工作,更多的外国人走进中国感受文化、寻找商机,中国民航也在“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进中国”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978年,我国仅有通航苏联、朝鲜、巴基斯坦、法国等13个国家的12条国际航线。而如今,我国航空公司的国际航线网越织越密。目前,国际航线达到844条,覆盖全球61个国家、167座城市。1978年,我国国际航线运输总周转量仅为7450万吨公里、旅客运输量11万人次;而2017年,我国国际航线完成运输总周转量388.48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5545万人次,分别是1978年的520倍和504倍。

开放的中国需要更完善的空中网络连通世界,快速发展的中国民航需要更开放的国际航空运输市场政策。2003年,积极、渐进、有序地推动双边及区域市场的开放,成为中国民航国际航空运输发展的主基调并延续至今,更多的中国航空公司“走出去”,更多的外国航空公司“引进来”。如今,我国已与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航空运输协定,与东盟、澳大利亚、智利、马尔代夫等国家和地区完全开放客货运市场,与美国、新西兰、英国等完全开放货运市场。更重要的是,航权谈判从最初的保守、被动转变为积极、主动,我国逐渐掌握了规划和发展民航国际关系的主动权。

随着中国的航空公司飞往世界更多角落,洲际航线开通的速度不断加快,很多国外航空公司意识到中国航空市场的巨大潜力后也不请自来。特别是自2013年以来,我国国际航空运输进入快速成长期,中国航空公司纷纷在全球飞出“加速度”:如今,国航成为全球中欧航线最大承运人,国航北京—德国法兰克福国际快线产品成为中国通往欧洲的首条国际快线;东航以国际深度合作为抓手,与达美航空、法荷航联手打造中美欧“黄金三角”,与澳航、日航合作,成为国际航点最多的中国航空公司;南航全力打造“广州之路”,以澳新航线作为国际化战略转型的突破口,短短几年间就成为中国至澳新航空市场的第一承运人……

在南航工作多年的南航湖北分公司市场部副经理李书文感慨:“1998年~ 2012年,我们和东航在武汉陆续开通过一些国际航线,但多因客源不足而停飞。航空公司当时都不敢接国际航线了,完全不同于这几年各航空公司竞相‘争抢’开通国际航线的局面。”

从“不敢接”到“争着抢”的背后,是我国国际航空运输格局的大变化。40年来,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开通国际航线,到布局从东部沿海城市飞出去,再到逐渐开通至中西部、东北地区二线城市的洲际航线,更多的中国航空公司大胆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与此同时,我国航空公司在中美航线上的运力份额达58%,在中欧航线上的运力份额达62%,均居于竞争优势地位。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也使航空运输成为区域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快速通道。尤其是近5年来,民航成为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实现我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互联互通的重要空中纽带。以乌鲁木齐、西安、昆明等城市为重要节点,我国已与4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直航,每周航班量达到约5100个。

40年来,中国与世界连通,民航搭建了空中通道;40年来,中国与世界更近,航线拉近了彼此距离;40年来,便捷的空中航线网把人们“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理想变成“说走就走”的现实。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正与世界一起擘画更加美好的未来,而民航,始终相伴。(《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肖敏)

 

相关新闻:

【飞跃】从走路到乘机

【飞跃】从经验摸索到系统管理

【飞跃】从城市的机场到机场的城市

【飞跃】从乘机介绍信到无纸化出行

【飞跃】从海阔天空到棋布星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