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中马免签机遇 服务区域互联互通——本报记者专访马来西亚航空集团董事总经理依占·依斯迈
2025-10-28 16:40:00 来源:中国民航网 T 大T 小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钱擘 报道:“明天,我要从上海返回吉隆坡,可是我们的航班已经满座了。我该怎么办呢?”,金秋十月的一天,人流如织的上海陆家嘴,马来西亚航空集团董事总经理依占·依斯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他嘴角扬起的笑意,透露出这是一个“甜蜜的烦恼”。依占·依斯迈告诉记者,作为马来西亚的国家航空公司,马航必须坚守其作为区域互联互通桥梁的角色,连接马来西亚、东盟和中国。中马间航空市场近年来的强劲成长,正让马航的这一雄心变得更有底气。

马来西亚航空集团(MAG)董事总经理依占·依斯迈(Izham Ismail)
商务舱客座率超九成,“免签朋友圈”赋能市场成长
随着中马两国互相免签、中国与马来西亚乃至整个东盟的各项合作和人员往来,正日益密切。
与依占·依斯迈在专访中提出的“满座”问题相呼应,就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假期,马来西亚国际航空共承运超过6000名的中国出境游旅客前往马来西亚及其他国际目的地,旺季出行客流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逾41%。
依占·依斯迈此次来沪之际,也出席了马航在上海举办的答谢晚宴,答谢其在中国市场的合作伙伴,并重申对中国市场的战略愿景和长期合作,表示马航正积极把握机遇,服务中国与东盟的区域互联互通。
虽然国庆假期的旅游出行客流涨幅迅猛,但中马之间的旅客往来,其客流群体已经显著突破了早些年旅游为主的单一结构——来自马航的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马航自中国出港的旅客人数已突破24.8万人次,中国往返马来西亚航线的平均客座率保持在81%-82%,而商务舱客座率甚至高过了航班的整体客座率,达到90%以上。依占·依斯迈表示,这充分体现了随着中马两国、以及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不断密切,中国商务客流前往马来西亚乃至整个东盟的出行需求正在不断成长。
多元品牌矩阵布局中国市场,每周在华航班将达60班
对选择马航集团出行的中国旅客而言,在中马航线上能体验到的,不仅仅有马来西亚国际航空,还有旅游休闲气息更浓郁的飞萤航空(Firefly)。
“二三十年前,东盟地区大概只有5、6家航空公司;如今,已有约 42 家航空公司,其中大多数是低成本航空公司。马来西亚航空集团拥有多元化的业务组合,马来西亚国际航空是核心品牌,主要服务高端客群;其次是区域性航空公司飞萤航空(Firefly),主要聚焦休闲旅游市场。在低成本航空密集的区域,马来西亚航空集团会投入飞萤航空。飞萤航空的成本结构更具优势,在这类市场更具竞争力。集团通常会先以飞萤航空进驻新市场,建立品牌认知度,待市场成熟后,再由提供全服务的马来西亚国际航空作为主力品牌进入。”依占·依斯迈告诉记者。
通过多品牌战略的联动,目前飞萤航空已亮相海口等中国航点,而未来如果海口等地的客流培育更加成熟,则有望变为由马来西亚国际航空执飞。
与此同时,马航正计划于2026年1月开通成都航点,届时,马航集团在中马航线市场的航班量将增加到每周60班,下一步,深圳等航点也有望纳入马航集团的布局构想中。

(本文图片均由马航提供)
持续把握中国市场机遇,服务企业2030愿景
采访中,依占·依斯迈表示,除了直接往返中国与马来西亚主要航点的旅客,马航相信,自身还有机会服务更大范围的中国航空运输需求。
据悉,马航正在积极完善其由吉隆坡枢纽通达马来西亚和东盟多地,以及通达南亚、大洋洲、欧洲等方向的航线网络和枢纽中转服务。依占·依斯迈表示,通过这一枢纽中转体系,马航有机会承运前往更多海外目的地的中国旅客,并在马来西亚当地的地面交通与旅游服务方面持续布局,这些产业板块也有机会服务中国游客。此外,马航目前与中国南方航空与厦门航空有代码共享合作,通过与中国伙伴的合作,彼此延伸吸引客流和拓展市场的范围,实现共赢;马航还将积极通过AI等技术,完善服务中国旅客的正点率和服务效率,优化旅客出行体验。
除了客运市场,依占·依斯迈也对本报记者积极评价连接中国与东盟、乃至更大范围的航空货运市场空间。他表示,马航货运当前在中国市场的货运吨公里收入增幅,约为6%–7%,产生了良好的效益成长,马航服务中国航空货运用户的目的地,主要集中在东盟、澳大利亚和南亚地区,今后,这一市场方向将有望继续带来出色的成长。
“马航集团已确立‘2030年跻身全球十大航空公司’的目标,中国市场将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专访快要结束之际,依占·依斯迈向本报记者这样描述,中国市场对于马航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编辑:许浩存 校对:李佳洹 审核:程凌)
责任编辑:xuhaoc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