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享健 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

W020180918389822544958.jpg

QQ截图20181207135833.jpg

 

2017年7月25日,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在老家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公布了60亿元慈善捐赠计划。至此,他的家电事业与慈善事业全部完成了顺利交接——前者,他将美的集团交到了职业经理人方洪波手上;后者,他将和的慈善基金会交到了儿子何剑峰手上。

从1968年创业至今,作为中国第一批企业家,何享健始终秉承“唯一的不变就是变”的创新变革理念。他敢闯敢试,大力推行企业内部股份制改革,使美的成为我国第一家由乡镇企业改组而成的上市公司。与此同时,他还积极推行股东、董事会、经营团队分设的经营模式,带领美的集团从一个街办塑料生产组,发展壮大为在海内外拥有15万名员工、近200家子公司、60多个海外分支机构的世界500强企业。

从创建塑料瓶盖厂起步

即便是在如今已经功成身退的企业家中,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也是非常资深的一位。

时光倒转半个世纪,1968年,26岁的何享健已经在广东省的一个小镇上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彼时,17岁的王石尚在参军,同样17岁的知青刘永好还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的古家村插队,而24岁的大学毕业生柳传志则正在广东省珠海市白藤农场下放劳动……

北滘镇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东北部。在字典中,“滘”字多用于地名,意思是水路相通的地方。生长在这样一个百河交错、水网密集的地方,何享健的行事作风超前、灵活且坚定,其创业经历则正如陆游吟咏水乡的经典诗歌中所写的那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1968年之前,何享健的履历与当时的绝大多数人并无二致——高小毕业,辍学务农,工厂学徒,进入公社。正是在公社时期的这段经历促成了他命运的转向。在计划经济时代,公社负责解决群众就业。当时,因为没有企业,一穷二白的北滘镇一直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久而久之,作为公社干部的何享健便萌生了生产自救的想法。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创业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作为一名创业者,何享健一没资金,二无技术,三不懂市场。因此,在联合二十几位村民筹集到5000元之后,何享健创办了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下文简称“北滘生产组”),开始用尼龙纸、塑料布等废旧塑料生产小瓶盖。尽管这已经是最容易操作的项目,但因为技术落后,北滘生产组生产出的产品迟迟无法打开市场。

转折来自一位叫作梁伟伦的技术人员。面对经营困难,何享健几经寻觅终于从顺德糖厂挖来了这位技术员。为了留住人才,生产组给了梁伟伦全厂最高的工资待遇,梁伟伦也很快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在他的指导下,北滘生产组生产的小瓶盖质量大幅提升,很快就拿下了不少厂家的订单。不久之后,北滘生产组还引入了首台机器设备——手动注塑机。

此后12年间,这家小作坊一直在政策夹缝中艰难求存。1973年,小瓶盖被药用玻璃瓶(管)、皮球等产品取代;1975年12月6日,“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变更为“顺德县北滘公社塑料金属制品厂”,半年后又换成“顺德县北滘公社汽车配件厂”,生产汽车和挂车的刹车阀等配件。有了产品,何享健开始背着刹车阀、橡胶配件四处跑市场。为了节约开支,他早餐就喝一碗红糖水,晚上睡在火车站里。他怕差旅费被人偷走,不敢乱放,就藏在鞋子里面。

1979年~1980年,停电成为各地的常见现象,何享健抓住机会生产发电机。直到此时,何享健与“家电”二字仍然没有半点儿联系。

跟风转型进入家电领域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顺德则是被春风率先吹暖的土地之一。从地图上看,顺德距离港澳都不算远,仅有100多公里路程。

作为著名侨乡,上世纪70年代末,在港澳地区打工的同胞回乡探亲时都喜欢带上一些家电产品荣归故里。此时,嗅觉敏锐的外商已经发现了这个巨大的市场以及潜在的商机。随后,不少外商纷纷选择家电行业进行投资。

风潮之下,何享健也想涉足其中。他让工人买回100套零件,开始组装生产金属电风扇。然而,当时在广东地区已经有了不少初具规模的风扇企业,仅在顺德地区就已经出现了裕华风扇厂、桂州第一风扇厂等。因此,何享健的决策在当时受到了不少质疑。有人说时机不对,有人说技术不足,还有人直言他根本争不过别人。

未做过多争论,何享健便将“顺德县北滘公社汽车配件厂”更名为“顺德县北滘公社电器厂”。1980年11月,顺德县北滘公社电器厂生产的第一台40厘米台扇面世,何享健为其取名为明珠牌。

与涉足瓶盖产业时的情景相似,技术落后再次限制了工厂的发展。困扰之下,何享健再次认识到人才的重要。他从广州的国企里请来技术师傅,在休息时间为自己偷偷“兼职”。此后,明珠台扇的质量大幅提升,成功打开市场。1981年11月28日,“顺德县北滘公社电器厂”又一次更名,这一次它变成了“顺德县美的风扇厂”(下文简称“美的风扇厂”),“美的”商标也在此时正式注册。当时,美的风扇厂共有工人251人,年产量达13167台,总产值328.4万元。至此,何享健的创业之路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江河入海不舍昼夜。流动是水不变的性格,也是水乡人何享健不变的创业风格。1984年,美的研制出全塑风扇。凭借这款产品,美的在此后的“风扇大战”中脱颖而出。然而,刚刚在风扇细分市场上站稳脚跟,何享健又开始思变。这一次,他看上的产品是空调。

乡镇企业的股份制改革

1985年4月8日,美的空调设备厂成立。不过,选对项目固然重要,但看准时机才能赢得市场。对于1985年的中国消费者来说,空调远远超过了大家的消费能力。因此,空调项目不仅没能为美的带来经济效益,还耗尽了企业的现金流。由于资金短缺,美的公司只得向员工借钱渡过难关。直到1988年,随着美的公司获得自营进出口权,产品打入海外市场,企业的生存情况才得以改善。因为出口业务量暴增,美的在当年实现产值1.2亿元,成为顺德地区10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之一,其中出口创汇达810万美元。

1991年夏天,27岁的马军从华南理工大学热能工程专业毕业。拿到博士学位后,马军来到美的,成为顺德企业中第一个拿到600元月薪的博士“打工仔”。与之前的梁伟伦等人一样,美的从待遇、福利、工作等方面给予马军支持。3个月之后,马军设计出了国内一流的高效节能空调器样机。很快,该产品带来的订单额就突破了1亿元,马军的月薪也连翻数倍。不仅如此,他还在年底拿到了14000元的奖金。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顺德率先进行综合配套改革,核心内容就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此时,美的正在遭遇第一次危机。当年,由于产权不明,美的的经营情况遭遇瓶颈期,哪怕想引进人才,提高人员工资也很难实现。那时候,何享健和很多人一样对现代企业制度不甚明了,也搞不清股份制改革该怎么个改法。即便如此,认定这是一个契机的何享健,仍然主动争取试点名额并顺利成为中国第一家完成股份制改造的乡镇企业。现代企业制度也逐渐在美的内部建立起来。

这一年,美的销售收入已经超过7亿元。虽然何享健当时对股份制改造理解得并不深,也不太懂股票,但他敏锐地意识到“一个企业的进步、规范需要股份制改造这种代表未来方向的手段”。此后,他曾不无自得地说:“我这个人看问题一直比较超前,什么事都要看得远一点。”

中国民企去家族化的典范

1993年11月12日,代码为000527的美的电器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证监会批准的第一家由乡镇企业改制而成的上市公司。然而,上市3年后,美的空调却从行业前三下滑到第七位;1997年,美的销售收入在上年突破25亿元之后,大幅跌落到20亿元左右,经营性利润全靠投资收益来支持。

多年后,美的一位管理者回忆称:“当时很多高管都懵了。大家没想到会出现这种局面,也不知道企业出了什么问题。”

紧接着外部流言四起。很多传闻都在说“美的快要不行了”。但是,此时美的的处境究竟有多差,即便是美的的管理层也给不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

经过分析,何享健找到症结所在:“企业大了就会出现‘大企业病’,员工没激情、没动力也没压力。”现任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也认同这个病根,他认为:“本质是责任不清晰,权力分配不清楚,有问题不知道谁去承担责任,也没有人负责任,没有人去解决。”

美的的问题出现在从上到下的垂直管理模式上。当时,美的公司所有的产品都由总部统一生产、统一销售,产品负责人既抓生产又抓销售;销售人员既要卖风扇、空调,又要卖新开发的电饭煲。这种方式在民营企业发展早期曾发挥过“船小好调头”的优势,但随着企业不断发展,1997年的美的已经拥有五大类、1000多种产品,集权式管理所带来的企业反应迟缓,员工激情受挫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

为了重新给企业注入活力,何享健开始向外企取经。杜邦、GE、东芝、松下等都是他考察的对象。1997年,何享健从日本松下公司那里找到了应对之策——事业部制改革。随后,他将美的划分为5个事业部,由部门经理具体负责日常经营,自己则只管经理。然而,改革的理念并没有第一时间在美的高层中达成一致。相反,不少人对此忧心忡忡。他们认为,事业部制改革一不小心就会将公司弄得分崩离析。

为了提高高管们对事业部制的认识,何享健请相关专家到美的讲解这一制度的好处。不料,台下不仅有人窃窃私语,还有人站起来反对。见此情景,何享健激动地冲上讲台,从专家手中抢过话筒,厉声宣布:“美的只有搞事业部才有出路,事业部是美的必须走的一条道路。”

顿时,台下鸦雀无声。企业改革过程中的杂音也暂时被压了下去。

1998年,美的制订出长达70多页的《分权手册》,将股东、董事会、经营团队分开。其中,事业部拥有高度自治权限,总经理可自行组阁,但经营业绩不达标整个团队要集体引咎辞职。

分权改革后,美的迎来了高速发展期。2000年,其销售收入达到105亿元。仅用4年,美的就完成了从30亿元到100亿元的跨越。2010年,美的规模更是首次超过1000亿元。何享健说:“从1980年做家电到现在,我的观点一直是,每个时期每个阶段,我的职业经理人是最优秀、最能干的。我要求部下,不要整天想自己把事情做好,而要想怎么把要干的事情找人去干,找谁干,怎么给他创造好的环境。”

至今,美的集团决策层里都没有何享健的亲属,他的子女只持股不参与日常管理,被视为中国民企去家族化的典范。

思考另一段人生

2012年出任美的集团董事长的方洪波是典型的职业经理人。方洪波1967年生于安徽枞阳县山村,16岁考上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1992年,25岁的方洪波从湖北东风汽车制造厂离职,加入美的总裁办公室任企业报编辑。因为主导了巩俐担纲的“千金一笑”广告——“美的生活,美的享受”,方洪被开始受到何享健的注意。随后,方洪波曾先后被调任至广告科长、空调事业部总经理、美的电器总裁等岗位进行锤炼。最终,他成为何享健选定的接班人。

几乎在所有人眼里,何享健都是一个天生的企业家。方洪波这样评价他的老板:“以前是一群人在农田里干活,他冲在最前面。但是后来他坐在高高的地方看着你们。他得抽离出来不断再思考,那样眼光才更远,他能知道山外还有一座山。”方洪波还说:“我可能跟他有时候一个月不见一次。他放权,但又什么都知道。”

在方洪波看来,何享健就是商业场上的科比或乔丹,“为什么随便他在哪个位置,只要球到他手上,一举手就能投进。这是因为他以前每天练了很多,身经百战了,所以现在投得就很准”。

2012年,卸任美的集团董事长之后,70岁的何享健开始“思考另一段人生”。2014年2月28日,何享健慈善基金会举办了成立仪式,但没有邀请任何一家媒体。“不做任何宣传”——这是何享健的要求。

2017年7月25日,他再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当天,何享健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公布了60亿元慈善捐赠计划。计划显示,他捐出自己持有的1亿股美的集团股票和20亿元现金,注入其担任荣誉主席的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用以支持在佛山本土乃至全省全国的精准扶贫、教育、医疗、养老、创新创业、文化传承等多个领域的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与此同时,何享健慈善基金会正式更名为和的慈善基金会。(《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王艺超)

结语

为人低调,性情温和,何享健还经常以自己普通话讲不好为由婉拒媒体来访,拒绝在公众场合发言。

何享健的低调,或许源于传统。不少顺德当地人认为,做善事就不应该宣扬。积善得福,如果太高调或有其他功利目的,适得其反。何享健说,他的初衷来自于最简单朴实的逻辑:得到之后要有所回报。“没有国家的发展,也没有美的的发展,没有我今天的成绩。”他希望,“在顺德带头创造一种社会氛围,从一个企业家的角度,做一些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民生的实实在在的事情。”

精彩语录

1.jpg

“管理者要学会自我管理,起到带头表率作用。有什么样的人才,才可以做什么样的事情;有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做出什么样的结果。”

2.jpg

“美的的经理人团队已经和国际接轨了。大家不是靠领导的认同,不是看老板、看上级,而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理念。”

3.jpg

“选拔接班人,我总的想法是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高层管理人员要得到大家的认同,要具备领导潜质和战略能力。”

4.jpg

“哪怕一家企业管理再好,产权制度不清晰、不科学,管理也是建立在沙滩上的,顷刻间就会倒塌。很多企业都印证了这一点。”

1968

26岁的何享健开始在广东省的一个小镇上创业。当年,他联合二十几位村民筹集到5000元启动资金,并以此创办了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开始生产小瓶盖。

1981

“顺德县北滘公社电器厂”更名为“顺德县美的风扇厂”,“美的”正式注册。当时,美的风扇厂共有工人251人,年产量达13167台,总产值328.4万元。

1998

在何享健的坚持下,美的制订了《分权手册》,将股东、董事会、经营团队分开。其中,事业部可进行高度自治,但如果经营业绩不达标,则整个团队都要引咎辞职。

2017

何享健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公布了60亿元慈善捐赠计划。计划显示,他将捐出自己持有的1亿股美的集团股票和20亿元现金,注入其担任荣誉主席的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