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严勇杰主题发言

 

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严勇杰主题发言

 

中小机场智慧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能够在中小机场与区域经济论坛上,代表中国电科做此次主题演讲。上午我的报告主要是分享中国电科在中小机场智慧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下午现场调研环节,我们还会详细介绍中国电科关于中小机场智慧化建设生产运行的解决方案。

日前,行业相继发布了《中国民航四型机场建设行动纲要(2020-2035年)》《四型机场建设导则》《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等相关文件来指导中小机场的建设。可以看到,作为我国机场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加快智慧化建设是中小机场跟随时代脚步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关键一步。下面从四个方面分享一下关于中小机场智慧化的一些思考。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中小机场发展势头良好,呈现两个主要特点:

一是数量多,占比高。截至2022年,我国运输机场总数达到254个,年旅客吞吐量200万人次以下的运输机场有206个,占比超过80%。预测到2035年,我国运输机场将实现广域覆盖,数量达到400个左右,大部分中小机场。

二是总运输量占比不断增加。2022年,206个中小机场年起降架次占比达38.7%,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境内运输机场旅客吞吐量的13.8%,占比较上年上升3.2个百分点。

我国中小机场总体保持着健康发展态势,但与持续增长的运输需求相比,目前中小机场在建、管、服、运这些方面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持续提升实现中小机场高质量发展。

一是亟需系统性规划建设,满足机场长远发展的需求。机场建设是集新、改、扩建成一体的系统性工程,各阶段配套空域、时刻、设备、系统等建设内容的衔接性和整体性要求大大增加了规划难度,需要有固定支撑力贯穿机场规划、建设、管理、养护和运营全生命周期。

二是亟需先进手段和工具支持,满足夯实安全底线的需求。从本场情况看,大部分机场安全管理主要依赖人的工作经验和专业能力,缺少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支持,设备更新换代慢,老旧设备占比相对较高,安全风险大,后期维护代价高。对于运行环境复杂的机场,如高高原机场,更加缺少成熟经验做参考。监管层面看我国中小机场大多远离中心,地域跨度大,运行环境复杂,监管资源紧缺,监管难度大,监管效果受限。

三是亟需提升传统服务能力,满足旅客多样化出行的需求。当前,大型机场的旅客服务不断加速迭代,普遍使用自助值机、自助行李托运、智慧安检、智慧航显等智能设备,线上服务和周边配套相对完善,而中小机场相关建设差距较大,影响旅客出行体验,大多倾向选择附近大型机场转其他交通方式进行替代。

四是亟需加快信息化建设,满足航班保障效率提升的需求。中小机场在航班保障过程中涉及的主要人员、部门、流程与大型机场没有差别,但机场信息化程度差距明显,与空管、航司以及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时效性和全面性有待加强,部分机场仍然采用程序管制模式,影响机场航班协同保障效率及整个机场群的运行效率。

二、方案思考

中小机场具有多方监管、服务地方、企业属性、生产运行与空管航司密不可分等四个显著特点,分别对应机场的安全、服务、运营和运行四个方面。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是底线;服务是中小机场存在的根本,是基础;运行是中小机场的具体业务,是核心;运营是中小机场作为企业的体现,是关键,是影响智慧化建设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中电科提出了“四横四纵”的总体解决方案,“四横”即安全、服务、运行、运营;“四纵”是指机制、平台、技术、设备四个方面,每一“横”都是围绕四个“纵”开展建设。本方案不仅涉及机场自身的智慧化建设,还涵盖对行业安全监管、地方经济相互带动、区域运行效率提升、机场集团运营管理的支撑。

第一“横”是通过一体化的安全管理,实现机场主动安全技术防范。推广使用行业安全监管平台,促进跨地区交叉检查管理程序和差异化安全监管办法落实,提升行业对中小机场的安全监管,支撑实现“监管一平台”,辅助完善中小机场规范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人脸识别等前沿技术在提升机场安全预警告警上的应用,实现“本场”全景态势综合感知;各机场推广FOD系统净空管理系统、围界系统等加强本场安全防护,推动安全管理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第二“横”是通过地域化的服务保障,实现便捷高效的旅客出行服务。构建中小机场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政策,提升机场对地方的服务能力,促进机场与地方经济的相互带动,辅助完善机场周边配套和旅客服务品类,扩大机场运输需求。搭建旅客服务平台和航站楼协同决策平台,加强航站楼信息互联共享,引入图像识别、生物识别等技术,支撑实现“出行一张脸”“通关一次检”“物流一张单”;推广自助值机、自助行李托运、智慧航显等设备提升旅客服务品质,满足旅客多样化出行需求。

第三“横”是通过集群化的协同运行,实现机场运行效率和品质的提升。推广机场信息集成系统,支撑空地运行协同、机场间信息共享和多机场运行协同,推进实现“运行一张网”。引入语音识别、多元主体建模、三维场景再生等技术,实现航班运行精准预测和智能辅助决策;建设塔台管制自动化系统、机场协同决策系统、机位综合管控系统和泊位引导等,实现机场精细化生产运行和各部门保障协同,提升机场运行效率。

第四“横”是集团化的运营管理,实现系统化机场规划、建设与管理。以集团为单位,搭建机场集团大数据中心,为各机场提供平台资源和服务资源支持,完善民航大数据体系;加强集团公司对机场设备、人员等资源规划与管理的指导,集集团优势力量协助中小机场走出运营困境。引入BIM、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规划阶段对机场后续发展的考虑,加强贯穿全流程的固定技术支撑,减少建设总成本;挖掘和扩大机场运营特色与优势,增加机场收益,形成智慧化建设生态圈。

三、实施建议

我国中小机场发展程度参差不齐,所面临的问题各有不同,如何充分应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最新成果,分门别类、科学高效、条理有序地指导或规范中小机场智慧化建设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各项技术成熟度,中小机场的智慧化建设的具体实施建议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分安全、服务、运营和运行四个方面展开:

第一阶段,补短板、建平台、打基础。本阶段重点解决机场共性和基础性问题,通过基础环境和平台建设,支撑中小机场各关键要素与大型机场同时呈现在“一张网”上,推进中小机场整体水平达到统一最低基准。本阶段建设内容的关键是集成式、广适应、易扩展,是机场智慧化建设的必选项

安全方面,重点围绕机场运行管理,发挥信息技术支撑作用,实现全行业数字化安全监管:推广使用行业安全监管平台,实现全国中小机场日常性安全数据/信息交互和安全监管,以及突发大型安全事件下对中小机场情况掌握和远程安全指导,提升行业安全监管能力;应用5G、机场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航空器、车辆、人员、无动力设备等精细化管控;通过流程、组织优化及创新技术应用,提升机场安全风险识别能力。

服务方面,重点完善全流程的旅客行李服务:引入航站楼协同决策平台,辅助机场各服务部门及时掌握场内旅客、行李等的关键节点信息,提前做好航站楼内托运柜台、安检口、行李托运车、工作人员等资源的准备;扩大人脸识别设备应用,支撑实现“出行一张脸”;实现安检信息互认和交互共享,支撑实现“通关一次检”。

运行方面,重点实现机场运行作业、管制服务协同化、精细化,提高机场运行效率:引入ADS-B广域多点定位等设备,提供提升终端区监视能力;推广集场面和进近空域监视于一体的塔台自动化系统,提升管制效率;建设机场信息集成系统,实现关键节点信息实时共享,提升机场各业务部门航班保障的协同程度;

运营方面,重点实现本场全流程低成本管理:选择和固定大型提供商提供全套信息化优质服务,实现智慧化建设的规划、建设和运维全周期低成本化。整合各机场智慧化建设需求,形成普适的整体解决方案,并在集团内推广,减少平均投入成本。搭建公共机场集团大数据平台,加强平台资源共享和数据服务共享,夯实数据底座。

第二阶段,重特色、建系统、强业务。本阶段重点突出本场自身发展需求和实际情况,基于第一阶段的基础建设,从安全管理着手进行业务系统的智慧化升级改造,并逐步推广到航班保障、旅客服务和机场运营方面。本阶段建设内容的关建是模块化、柔性化、可剪裁,是机场智慧化建设的可选项

安全方面,重点实现联动、智慧、精准的一体化安防体系,提升机场主动安全防范能力。构建和完善从地面到空中、从人防到技防、从被动到主动的立体式安全防范体系;建立机场运行安全智能决策平台,按需引入5G、窄带物联网技术,形成泛在互联的综合安全态势感知网络定制和升级机场FOD、泊位引导、围界、鸟、净空、无人机、低空等安全管理业务系统,提升主动安全风险识别、预警、发现和处置能力。

服务方面,重点实现便捷高效的旅客出行服务。完成机场航班、旅客、行李、货物等信息集成和全面共享,实现机场关键资源的一体化、精细化调度;按需建设旅客服务管理平台、行李跟踪系统、自助服务系统、旅客客流统计系统、人员轨迹查询系统等,提升机场的旅客的服务效率和品质。

运行方面,重点实现机场运行作业、管制服务可视化、智能化,提高机场运行品质。按需推广泊位引导系统、机场智能视频分析系统、车辆管理系统系和远程塔台等系统,加强对机场业务的支撑,提升机场运行效率水平;按需引入机器人、无人驾驶车辆等无人化设备,实现对旅客服务、行李转运、设备维修等业务支撑;按需建设本场数据中心,与民航大数据平台互联,实现数据集中管理。

运营方面,重点实现精准化的机场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实现机场集团大数据平台与行业、地方等大数据平台互联,扩大数据共享;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地方中小机场发展动态,实现中小机场建设规划与航空市场需求及规模的精准对接;应用机场数字孪生,实现机场运行全景仿真、保障能力评估和辅助决策支撑。

三阶段,重特长、强创新,建生态。本阶段重点聚焦机场特长业务领域,通过自主创新达到国家/国际领先水平,实现机场运输需求与保障能力、成本投入与经营产出相平衡,形成机场正向循环发展生态圈。本阶段建设内容的关键是自由式、重突破、争领先,是机场智慧化建设的升级项。如双碳机场,通过引入绿色能源等,实现机场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如无人货运机场,通过自主机器人实现机场货运服务无人化。还有未来的城市中心机场,实现在城市中心起降。

、具体实践

结合以上认识,电科莱斯与东部机场集团通力合作,践行电科智慧机场整体解决方案,形成了“智联网+信息集成平台+智能应用”三层体系架构。

通过第一阶段的建设,淮安机场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建成底层机场智联网,通过增补相关感知设施,筑牢了数字底座,实现飞行区运行态势的精细化感知。二是构建中间层机场信息集成平台。结合淮安机场“塔进一体”的管制特点,部署升级信息集成系统和塔台自动化两个基础业务系统,将管制所需场面与空中态势、航班动态、气象、跑道状态灯等信息高度关联,为机场提供从前站起飞到落地、地面保障、本场起飞的航班运行全流程综合管控服务。

第二阶段,根据淮安机场的具体需求,正在打造智慧应用层。已经通过部署车辆监视与管理、无人机探测与管控、FOD跑道异物探测和泊位引导等系统,实现航班生产运行效率提升和飞行区安全主动防范。

淮安试点工作成功入选了机场司组织评选的全国全行业中小机场的优秀案例,具体的产品和效果,将在下午的调研环节为大家进行展示。

以上是我此次演讲的主要内容。在此真诚希望各位来宾在此次论坛上广泛交流,分享各自的宝贵经验,共同为智慧民航、四型机场建设贡献力量,中国电科也将尽全力做好各项保障工作,祝愿大家在会议期间身体健康,祝愿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