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技术有限公司EBG交通解决方案部总经理 王国钰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今天上午各位领导也在论坛上描绘了智慧机场的蓝图,包括成都天府机场建设的情况也跟大家做了分享,我去天府机场参观学习过,确实非常的震撼。那么从华为公司来说,华为成立30年,进入交通领域20年。最近10年以来,华为逐渐在民航市场开始为客户提供服务。从最近两年来说华为有一个比较大的转变,就是从一个单纯的社会经营商,逐渐发展成为有一个平台解决方案的经营商。这个过程当中,我从海外调到公司总部来解决开发和验证规划的业务,最大的感受就是两年以前大家讲智慧机场,都是各说各话的阶段,到现在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基本上大伙儿对于什么是智慧机场,或者智慧机场包含什么,未来需要什么指标去衡量,至少在大的方向上是趋同的,那么接下来做的就是怎么来实现。

我今天就从华为的实践和我们自己做的角度来跟大家做一个分享。前面有几点稍微介绍一下,智慧机场是什么,定义是什么,包含什么,以及数字化转型,其实这两种东西我认为是一个手段或者一个载体,最后目的都是要在实现安全的保障,运行效率的提升,乘客的体验改善等方面去寻求一个最大的公约数。我们会发现整个信息化和数字化,它实际在这个过程当中从辅助手段、支撑手段逐渐走向了生产工具,乃至是生产资料、生产要素这样一个方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过去的20年应该是极大的促进和拉动了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进程。未来的二三十年,人类将进入智能社会,物理世界和智慧世界高度融合,就像我们看《头号玩家》一样,在虚拟世界里面,我们把逻辑可视和物理可视的东西映射出来。一个AVB,纵轴是数字化的发展水平,从起步期到爆发期到引领期,我们看这三个阶段的行业,其实每个行业都会逐渐的走向从低到高的阶段。如果拿当下的一个界面来说,居于上部的行业有互联网、通信、移动联通之类的,包括电视台和我们现在看到的互联网的视频等。那这一类明显的感觉到,他们是把数字形成他们的生产资料,数据就是他的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第二个包括政府、银行、零售等等这些服务业务,这些实际上信息化、数字化已经变成非常重要的一个生产工具了,这里非常典型的就是银行。

还有一类是跟装备、物理相关的。在过去的20多年里面,实际上他的发展与互联网和银行相对慢一些,这个慢主要是互联网技术的碎片化和场景化不完整的局限。那未来我们说如果要成为智能社会实际上物联网是一个非常大的基础,比如说刚才讲的感知智能,认知智能。感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未来我们要到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步。简单来说数字化转型转什么?就是数字化从一个生产工具、支撑工具逐步的变成一个生产要素,乃至与流程、业务高度融合。

发展信息化方面,包括交通、电力等等的行业。实际上这些年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智慧机场或者数字化转型,大概的方向都趋通,但是实践起来,推进起来不是简单的事情。

大家应该知道从过去的电动汽车到超级高铁等,极大的促进了高科技在交通领域的应用。这是在技术这一块,那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方面,作为一个重型装备的行业,实际上这些年来,互联网也大量的深入到了这些行业,从滴滴到共享单车。比方说“双11”,如果没有很好的交通设施,很难发展这么快,比如说现在顺风、京东都在进入到无人机领域,他会很大的去刺激和加速这个行业新技术的应用。

比如说今天好多嘉宾讲到的刷脸,在人工智能里面发展成熟度算比较快的,我们在每个地方都可以看到它的踪影。这里面,随着技术不断的、快速的发展,在交通这个领域里面,这些新技术在进一步的刺激创新。这一点实际上我们跟很多客户沟通过,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是什么,其实我认为就两件事情,一个是人便于行,一个是物畅其流,从一个乘客的角度来说,他可能包括公共交通之间的换乘,无缝结合非常的重要。我们知道“一票制”,实际上从继续发展到现在,大家已经开始讲,是不是一张脸走遍机场,一张脸走遍世界。

第二个就是在物畅其流这块,完整的物流有订单、运输、仓储、结算这么几大环节。很多时候我们机场做的是仓储中的一部分角色,在这样一个角色里面,不是一个全链条的,很可能我们会考虑投入产出比,我们也发现很大的问题是订单不统一。几十个订单要素,不完全一样的,无法做到统一,未来我们有可能通过物联网的技术,比方说现有成本再进一步下降,很有可能我们的箱子就是带芯片的。通过这个进一步的去解决这些问题。

图片里面有两个场景,一个是机场,我们跟深圳机场的客户做了一个分享,做到“刷脸不刷证,靠桥要靠谱”。在交警这块,无论在深圳还是北京都是拥堵非常明显的一个地方。我们也通过人工智能视觉识别技术,能够把拥堵的情况下降17%左右。

今天各位嘉宾反复提到安全、效率、体验这三个方面。实际上我们要做到的是,在这三者之间去找一个最大的公约数,当然安全还是排到第一位。

再一个是想要分享机场这一块,机场作为民航业的窗口,门户经济也好,空港经济也好,枢纽经济也好,但是在未来是流量经济。有可能机场本身的流量给你带来的收益没有那么多,但是它衍生的二次三次的收益会更多。实际上这些在全国各地都一样的。

(视频播放)

实际上在刚才这个短片中,分了两部份,第一是讲连接数据智能。连接就是要有完整的,或者说更加茁壮的基础设施平台。当时给华为提的要求是我们希望华为能够帮建一艘永不沉默的航空母舰。第二是数据,我们在讲数字化转型的时候说到了,数据实际上需要一个完整的数据平台。第三是智能,既需要人工智能的算法算力,也需要各种场景和智慧的应用。

前面提到的价值链,实际上华为从一个设备客运商到现在的转变上,更重要的是改变我们自己的思维,比如说旅客、货主他们在机场有哪些关键的业务活动,通过哪些价值行动最终实现商业变现,在这个过程里面如何做高效的安全保障,如何实现进一步的效率提升。刚才我们说的航班流也差不多,包括起降、旅客流,我们要全面去看,信息化的介入要靠前。换句话说,以前我们觉得机场是一个城市衣食住行都可以的地方,那未来可能城市就是我们的机场,这个也是国际航协提到的理念,通过自动化、自主化去延展,一个航空经济或者航空枢纽可以带动周边一大片航空城、城市群的发展。

其次要去看在技术实现上有什么样的技术架构?有的机场在建设的时候十几二十个部门的数据都有,但是怎么用不知道。不是说所有的数据都装在一个麻袋就可以了,需要做分门别类的处理,传统的大数据需要融合起来。整个交通里面很多都是调度指挥,这些调度指挥里,视频、语音能不能集合为一。

这几类数据能不能有效的组织起来,那就要有分子级别的,原子级别的,数据库在这个基础上要有专题库。这样的交叉映射非常重要。再就是这些数据准备好,就像我们做饭,菜买好了,洗好了,下面要怎么应用。今天也讲了微服务的概念,其实我觉得我们很多东西都是不谋而合的,我觉得把数字这个平台做好了,是可以做到轻松应用的,你只需要用你自己的数据就可以了,甚至通过拖拉拽的方式都可以做到开发。当然我们说所有的东西做好了,一定要发挥出价值来,这个价值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运营中心,或者是在遇到大事件的时候,可以作为应急指挥中心。

那这个职能运营中心,第一个要做到全局的感知,信息化的部门最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把数据拉通,把信息共享,包括现在所有的大数据的分析或者可视化都是这样。而指挥人员他们有不同的视角,有负责运控的,关注点都不一样,所以整个的数字的感知、传递、处理包括应用以及呈现,同时需要做到各个层级,或者不同的工种之间的区分。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其实就是要有一个设施,协同起来,在数据这块要拉通。对于大安防,一个是考虑几十公里的围建,其实这对于我们分析航站区这块,能不能做到更加的主动,从事后到事中,甚至做到一定的事前分析。这个是从旅客这块来说,我们说从旅客查询值机买票到安检我们都能做什么,基本上我们在技术上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要把外部的数据打通,基本上是要做到这些事情。

所以这里我们说要从产品往平台上去做,再就是跟我们的应用生产合作伙伴一起,帮我们的客户完成这样的业务。我今天的汇报就到这里,因为时间关系,以上如果有感兴趣的可以继续交流,谢谢各位!

【PDF】业务呼唤转型 技术驱动创新 携手共建智慧机场

中国民航报社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惠赐E-mail至 news@caacnews.com.cn
建议使用 IE 5.0 或 NETSCAPE 4.0以上版本进行浏览
./t20181122_1261363_s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