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国际民航

从“外交核爆炸”到中法通航

2016-11-22 14:07:00 来源:《中国民航报》 T 大T 小


  中国民航飞向巴黎

  从1966年开航上海,法航在近8年时间里在中国的通航点始终只有上海,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了1973年。

  1973年9月7日,法航巴黎—北京航线正式通航,所用机型为波音707,首航班机“奥特福城堡”号搭乘的首批乘客,就是法兰西共和国总统乔治·蓬皮杜及其随行的80名记者。

  中法建交后,戴高乐将军访华愿望由于各种情况未能实现,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两位伟人终身未能见面,蓬皮杜总统访华弥补了这一遗憾。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各界人士和舆论都非常重视蓬皮杜总统访华,强调,蓬皮杜将成为西欧第一位去中国访问的国家元首。

  在法航陆续开通巴黎至上海、北京航线的过程中,中国虽然暂时没有开通赴法航线,但对中方指定航空运输企业日后开航的航线及相应的航权都进行了对等性的争取和谈判。

  同时,中国方面也在积极筹备开航。如1973年,中国向美国波音公司采购了10架波音707飞机,以满足开通远程洲际航线对飞行器的需求。开航巴黎,只待时机成熟。

  在法航开通北京航线整整一年后,1974年10月29日,中国民航正式开通北京—巴黎航线,也采用波音707飞机执飞,这是我国开通的首条远程洲际航线,巴黎也成为中国民航所连接的第一个欧洲目的地。

  至此,中法两国正式实现了对开航线、空中往来,中国民航在“飞出去”的道路上往前迈了一大步。

  在中国开通北京—巴黎航线之后,中法两国间的航空运输关系逐渐驶入快车道。尤其是1978年中国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贸易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中法两国间的空中交通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密现有航班班次,新增通航点,更换更大、更现代的执飞机型,中法两国的民航关系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见证和推动着中法两国关系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时至今日,中法两国空运企业每周执行近90个中法客货往返航班,航路上也有了最新、最先进的空中“巨无霸”——空客A380飞机。航路距离变得更短,通航点变得更多,提供给旅客的选择更加丰富,但中法两国人民,尤其是两国民航人,在那段特殊的岁月里,那份为实现两国通航而努力的情怀没有变,并在一代代两国民航人身上得以传承和延续。

  (参考资料:《破冰在1964:中法建交纪实》《中法建交四十年重要文献汇编》;感谢法国航空公司和中国民用航空局综合司档案处对本文的大力支持。)(《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薛海鹏)

0 0 0

责任编辑:张薇

推荐

登  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绑定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立即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