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2016年中国航企都在忙什么?
2017-01-03 15:39:00 来源:《中国民航报》 T 大T 小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中国航企的2016年,很可能要使用“忙”字。一方面,中国的航空市场仍处于增长状态,各家航空公司忙着引进飞机、新开航线;另一方面,不管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市场竞争都明显更加激烈了,因而要以更具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更能满足需求的航线网络、更具创新智慧的产品服务来突出重围。
四大航忙着提高品质
与2015年相比,2016年的国航给人大动作不多的印象,全年从北京始发的国际长航线似乎只有北京—华沙一条,但这并不代表国航放弃了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这一年,国航在其除北京之外的另3个国内枢纽均有所建树。在成都区域枢纽,国航新开了成都—悉尼航线,进一步稳固其成都主要基地航空公司的地位;在上海门户,国航新开通上海—圣何塞航线,实现了在上海这个中国目前最大航空市场欧美双向洲际航线的平衡布局;至于通过控股深航拥有的深圳枢纽,国航2016年也屡屡发力,先是在1月开通深圳—北京—洛杉矶航线,接着又在5月开通深圳—法兰克福航线,在满足深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也加强了自身在中欧航线上的网络布局。这一年,国航成为第一家引进波音787-9飞机的国内航空公司。借助该机型与波音777-300ER、波音747和空客A330等国航宽体机主力机型的互补,国航在远程航线上的运力调配更加自如。
一向在改革方面步伐矫健的东航在2016年则有多个大动作。赶在上海迪斯尼乐园开园前,东航与迪斯尼的战略合作成果——迪斯尼彩绘飞机惊艳亮相,“谋杀”无数旅客、“飞友”和业内人士的菲林。同在这个月,东航与携程联手,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实现航旅产业链条的深度融合,也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迈出一步。以往在国际化发展中略显保守的东航,2016年也仿佛变了一个“人”,仅用8天时间,就开通了上海—圣彼得堡、上海—马德里、上海—阿姆斯特丹、上海—布拉格4条洲际航线,创造了国内航企开通洲际航线频率最高的新纪录。而除了这几条航线外,东航全年还开通了上海—芝加哥、青岛—旧金山、昆明—悉尼、上海—布里斯班、昆明—南京—温哥华等洲际航线,并在年内公布了20架空客A350-900和15架波音787-9订单,预示着未来在洲际长航线上将有更多动作。
南航在继续发力大洋洲市场,开通深圳—悉尼、广州—阿德莱德航线,使整个南航系在中国至大洋洲之间运营的航线达到11条,牢牢占据中澳、中新市场最大航空承运人位置的同时,还着力在提高服务品质,打造“阳光南航”上下功夫。2016年5月6日,国家卫计委等6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建立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的通知》。5月24日,南航率先响应号召,首度建立中国民航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并向外界庄严承诺:南航将24小时无障碍保障人体捐献器官转运。在执行运送保障任务时,南航全程联动,保障运送器官的人员优先安检、快速登机,协调承运人体捐献器官的航班班次,在遇拥堵或流量控制时优先放行。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前10个月,仅南航广州地区保障的人体捐献器官转运航班就达到111架次,全部成功、顺利运送。南航还在2016年8月宣布,向持有职业医生资格证的医务工作者推出“机上医疗志愿者”计划,鼓励医生在乘坐航班时对需要急救的患者紧急施救,提高机上突发伤病救助效率。南航特别为参与注册的医务工作者和在航班上提供医疗协助的志愿者给予里程奖励。为消除志愿者的后顾之忧,志愿者在南航航班上提供医疗救助和援助引发的医疗纠纷,南航将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责任。这是国内航空公司首度推出机上医疗志愿者服务计划,为旅客安全出行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在规模、实力上较三大航都有一定差距的海航,2016年继续在国际市场上发力。2016年初,德国安全评价机构JACDEC发布全球最安全航空公司榜单,海南航空排在第5名。2016年年中,在英国范堡罗航展上,海航连续第6年荣膺SKYTRAX五星航空公司。在安全和服务水平获得世界评价机构高度肯定的同时,海南航空仍然不忘初心,一方面加大人才储备力度,面向全球招聘乘务员,提高客舱服务的国际化水准;另一方面,加快航线网络布局,全年在北京、长沙、西安、深圳、海口开通10条洲际航线,其中包括5条大洋洲航线,弥补了其在大洋洲航线上的不足。除此之外,海航全年在服务产品上不断升级,在欧洲方向的曼彻斯特—北京、柏林—北京、布鲁塞尔—北京等航线上为旅客准备了米其林餐厅大厨制作的餐食,经过专业培训的云端空厨开始在客舱中为旅客服务,以及随时接收旅客各种信息的VOC系统。
中型航企忙着实现“小目标”
如果说2015年厦门航空开通了第一条洲际航线厦门—阿姆斯特丹是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的话,那么2016年他们则努力实现了一个“小目标”。2016年7月,厦航开通厦门—温哥华航线,实现了自身航线网络对欧洲、北美洲、大洋洲这3个最大的洲际航空市场的全覆盖。和其大多数洲际航线都是从福建省内的厦门和福州两地出发不同,9月开通的第一条美国航线则选择了经停深圳直飞西雅图,将厦门和深圳这两个中国经济特区与美国东北部的商业中心紧密连接到了一起。长期以来专注服务品质的厦门航空在2016年也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2016年3月,第二届中国质量奖在北京颁奖,厦航成为民航业乃至整个服务业第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其服务质量管理的体系与精准得到了各方面的点赞及学习。
同样在2016年实现“小目标”的还有和厦航规模、体量相当的一批中型航空公司。总部在济南的山东航空,2016年9月迎来了自己机队中的第100架飞机。除了山东省内的济南、青岛、烟台外,其还在厦门、重庆、北京等地成立了分公司,在乌鲁木齐、贵阳、昆明、海口等地建立了飞行基地,构建起“南北贯通,东西串联”的航线网络和山东、厦门、重庆“大三角”基地格局。通过调整组织架构,理顺保障流程,以及投入巨资,为机队飞机装配HUD设备,山航“航班正点工程”收到显著效果。以2016年11月为例,在大雾天气频发的情况下,山航的航班正点率仍然达到80.83%,居全民航主要航空公司第一位。四川航空则在2016年9月,自己30周岁生日的时候宣布引进空客A350飞机,预示着其自2012年开通洲际航线以来,将向更远的直飞航线发起冲击。这一年,川航在北美方向频频发力,开通了成都—杭州—洛杉矶、成都—济南—洛杉矶、成都—郑州—温哥华等航线,实现了郑州、济南两地洲际客运航线零的突破。其还在第22届世界航线发展大会上发布“熊猫之路”计划,即通过推出“熊猫主题”航班,开通更多“熊猫航线”,打造连接全国、连通国际的“熊猫枢纽”,塑造“美丽川航,来自熊猫故乡”的国际化形象。
和上述中型航空公司都是在既有的发展道路上前进不同,海航系的两家中型航空公司天津航空和首都航空则在2016年对自身进行了不小的调整。天津航空实现了从国内干支结合的航企向国际化航企的转型,全年开通3条洲际航线,并引进了两架空客A330宽体飞机。而首都航空则继续围绕北京、西安、杭州3个城市,进行差异化的航线布局,开辟大量独飞航线,2016年其开通的沈阳—青岛—墨尔本、杭州—青岛—温哥华等航线,国内离境点都是首都航空首飞和独飞的。据了解,首都航空还被列为未来入驻北京新机场的航空公司名单,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新兴航企忙着抢市场
2016年是一批2006年进入航空市场的航空公司运营10周年纪念日。这一年,祥鹏航空发布全新品牌形象,并正式开始向低成本航空转型。而同样迎来10周岁生日的吉祥航空除了走出上海,在南京建立了运营基地外,还有多个来源消息称,其已经准备购买宽体飞机,开辟国际长航线。而在支线航空领域,奥凯航空和幸福航空的支线客机集结到新的幸福航空旗下,后者改以天津滨海机场为主运营基地,而国内唯一运营庞巴迪飞机的华夏航空在10周年庆典上也表达出了开通国际航线,引进比其现有的CRJ900飞机体量更大的机型的意愿。
相关统计显示,年内有浙江长龙航空、大连航空、昆明航空、河北航空等9家中小航空公司扩大了经营范围,其中8家航空公司扩大了国际航线的运营范围。
与这些兄弟在国内市场上“抢食”不同,早几年就在国际市场上攻城略地的春秋航空于2016年迎来了新突破,其旗下的春秋日本正式获得日方批准,开通了从东京飞武汉和重庆的两条航线,实现了国内航空公司利用外国的航权进入国际市场的愿望。当然,受市场竞争激烈以及政治因素影响,春秋航空的国际化步伐在2016年下半年有所停顿,但国内航空运输市场仍在快速发展中,其经营并没有受到至相关国家航线减少的影响。
2016年也是江西航空、长安航空、云南红土航空和桂林航空加入航空市场的第一年。成立不到两个月,江西航空就承运了全国两会江西代表返回南昌,其发展显然得到了地方和其控股方厦门航空的大力支持。长安航空则在年内即得以扩大运营范围,为其构建“丝路连线、干支结合”的航线网络,实现连接国内、覆盖丝绸之路沿线及周边的国际航线网络的目标增添了助力。
当然,值得关注的还有年内传出消息,但尚未露面的一些筹备中的航空公司,比如筹备了一段时间的龙江航空、东北航空,比如专注于货运领域的广东龙浩航空,比如去哪儿方面宣布在深圳筹建的航空公司,以及新近在资本市场上动作颇多的宝能集团计划筹建的前海航空和海南航空计划在成都筹建的神鸟航空等。(《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许晓泓)
责任编辑:李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