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让首都机场保障更智能

  2017年12月31日,由首都机场股份公司、地服公司、内蒙古机场集团联合开发的机场地面服务保障一体化综合信息平台——首都机场运行智能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这个先期由内蒙古机场集团自主研发,并在呼和浩特机场成功使用的系统,投入到了旅客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二的首都机场使用。它不仅打通了航班保障信息链条的“最后一公里”,也为提升航班正常性和减轻机场一线员工工作压力提供了重要的科技保障。

大屏首页

 航班正常性分析

 

  打通航班保障信息链条

 

  航班运行保障的信息融合问题也是北京空港地面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GS”)地面保障中的业务难点和痛点之一。以往的外航保障任务执行,BGS一直延续人工翻译、编辑、拍发动态电报的方式,由于航空公司服务标准不同,报文格式不同,总控岗位需要一名专职调度员从事该项工作。调度员需要熟记40多家航空公司的电报格式,每日处理上百份报文,操作繁琐、费时费力,也难免会出现差错。

 

  系统的投产实现了报文的自动化解析,同时,融合了机场运行数据库集成系统(AODB)、机场协同决策系统(A-CDM)、地理信息系统(GIS)、货运系统(COSYS)、转报系统(TYPE-B)等相关系统,为BGS各级调度人员提供一整套图形化的闭环航班运行保障监控图表。把繁琐、复杂的工作交给计算机去做,处理过程无需人工干预,把宝贵的人力解脱出来,实现生产保障链条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有力提升了运行保障效率、规避了安全风险。

 

  调度员通过单航班甘特图、航班保障全流程监控图、多航班监控图等多维度便捷化的图形化监控方式,可直观的了解航班全程保障动态以及详细保障细节。移动终端共汇聚了上千项航班保障环节数据,所有数据融合呈现在丰富多样的监控图中,可以多维度、多视角的呈现航班保障进程,为调度监控、协调、指挥航班保障工作打造了一款利器。

 

  减轻一线保障人员工作压力

 

  首都机场目前每天的航班量超过1700架次,其中BGS保障的航班量超过800架次,而BGS目前的摆渡车数量仅为45辆,在车辆资源和航班保障需求上存在着极大的不匹配。同时,摆渡车调度所涉及的航班信息获取、车辆排布、调度指挥和应急处置等工作完全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大大增加了摆渡车管理的难度。

 

  以往BGS的摆渡车调度室需要有3个人专门手工抄录航班信息,工作量十分繁琐,而且还不能避免抄录错误等问题。有两人轮流负责摆渡车的调度工作,在首都机场偌大的飞行区内,哪些摆渡车离需要旅客摆渡的进出港航班较近,哪些摆渡车可以在下个时段快速抵达停机位,都需要调度员凭借人脑高效计算,再加上每天大量的对讲机通话,摆渡车调度员的工作压力巨大。

 

  系统的上线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摆渡车人工管理模式。系统运用调度分配算法充分考虑驾驶员作业资质和工作量、车辆实时位置和行驶最优路径等因素,完成现场的排班管理。不仅减轻了调度员的工作压力,还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和运行保障效率。同时,系统还建立了员工现场工作管理平台,员工在保障过程中通过手持终端采集航班的节点数据实时回传给系统。若遇到车辆剐蹭、堵飞机等突发情况还可以通过拍照、拍视频的方式向调度员实时反馈。用调度员的话说:“以前上一天班喊一天对讲的日子再也不会出现了,更不会出现因为调度失误造成摆渡车晚到而造成航班延误的情况。在我们这个一分一秒的时刻资源都非常宝贵的机场,这个系统真是我们的好帮手。”

 

  此外,配发给员工的手持终端还增加了自动刷卡登录退出功能,在员工交接班时,只需要刷一下员工身份卡片就会自动变换员工在岗信息,手持终端始终保持在线,不会因为一线岗位人员交接班出现航班保障信息接收遗漏的问题。

 

  为运行现场决策提供实时数据分析

 

  系统不仅实现了对BGS运行保障信息的实时监控,还将保障过程和运行标准进行了无缝对接。内蒙古机场集团信息科技中心的魏海洋就举例说:“如果某一员工在规定的到岗时间在手持终端确认,系统就会自动给予提醒。如果5分钟后还未确认,系统就会自动将不正常情况反馈给调度员,如果10分钟后还未确认到岗,系统就会自动将不正常情况反馈给更高一级的调度员。”充分发挥航班运行保障标准的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重要作用。

 

  更智能的是,根据BGS代理的不同航空公司提出的不同保障标准,系统还会可以灵活嵌入不同的保障要求,以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实现机场更好的为航空公司服务的目标。

 

  基于系统采集到的运行保障和安全监控方面的数据,系统还搭建了航班运行分析大屏,包括航班保障架次、保障人员数量、延误航班数量和原因、每个时段投入的保障资源是否能满足保障需求等信息,通过丰富多彩的图标信息实时展现了BGS的运行保障情况,改变了以往航班保障结束后数据的人工录入和分析的局面,提高运行现场的决策效率和航班保障正常性,为下一步开展深度运行数据分析奠定了基础。

 

  魏海洋说,目前系统建设已完成站坪区域内与航班保障相关的特种车辆的智能调度、运行监控和排班管理,以及清舱作业、货邮行装卸作业的智能调度。系统的保障范围已经覆盖了飞机进港和出港保障环节的50%。

 

  未来,系统开发人员还将在现有平台基础之上进行补充航站楼区域及站坪区域内旅客接送机、特殊旅客服务及航站楼区域内旅客值机等业务的智能调度、运行监控、排班管理等功能,并进一步完善A-CDM中生产运行数据的实时展现,真正实现航班运行保障的“无盲区”全覆盖,最终实现机场运行保障工作的数字化、智慧化和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打造一款行业内一流的“大型机场生产运行智能管理系统”。(中国民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