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先锋手中的利器

 ——记民航飞行校验中心一款将QAR 等数据创新融合的专利方法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校验中心的“一种对飞行程序校验及验证的系统和方法”新近获得了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美国专利局的共同认证。它将飞机QAR数据、飞行校验数据与多角度视频结合在一起,成为开展PBN、HUD等民航新技术验证试飞的新手段,为探索未来校验新模式提供了可选方案。中国民用航空飞行校验中心已运用该系统对蒙古国乌兰巴托机场等29座国内外机场开展了飞行程序验证试飞,开拓了亚洲飞行校验市场。

飞行程序包含了飞机在空中航行所需的全部通信导航信息,是民航提供运行保障和空中交通服务的重要基础,是民航评估通信导航设施建设、确定运行标准的重要依据。因此,飞行程序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民航安全运行水平和运行效率。在我国经济建设和民航快速发展的今天,对飞行程序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城市建设、空域环境、机场净空、飞行流量、航班正常性等。因此,如何更好地验证飞行程序的安全质量高低,是为民航发展保驾护航的重要一环。

飞行程序质量的评估重点是:安全性、可飞性和人为因素。安全性的评估要点是:飞机是否能安全飞越所有障碍物;可飞性的评估要点是:是否有足够的通信、导航和助航信号支持整个飞行程序的连续完成;而人为因素的评估要点是:飞行员作为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是否能操纵特定的机型,按照飞行程序描述的操作完成飞行。因此,评估手段成为衡量飞行程序质量的抓手。

目前,国内对飞行程序质量的评估手段,主要依赖飞行员的实际飞行,检查方法大多受普通机载设备限制和人的感官因素影响。因此,存在人对标准把握不统一的风险,人对相同飞行程序检查结果不一致的可能。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打造一款可靠的仪器设备作为检查工具,同时建立一套能客观记录和回放的评价方法——这是一款“飞行校验人”脑海中雕琢已久的利器。

利器该如何打造呢?答案是让数据说话。开展飞行程序验证的前提是:记录和重现飞行全过程。这需要对多种数据进行耦合,首先是飞机的QAR数据。QAR数据能客观记录飞机的位置、姿态和运动轨迹等信息,是近年来民航局大力推广的安全评估手段之一。其次是飞行校验台数据。它能客观记录并校准飞机“听见和看见”的通信导航信号,相比普通机载仪表更加敏锐,是保障民航飞行安全的重要传统手段之一。最后是地理和视景信息。它将普通三维地理信息难以分辨的障碍物信息,通过飞行视频的方式捕捉,再加上HUD、增强飞行视景系统(EFVS)等信息,共同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空间飞行信息评估系统。不久,这款利器还会通过地空通信技术,在未来的无人机校验中大放异彩。可见,利器不只是一套系统和方法,更是持续保鲜的过程和持续创新的精神。

创新,就要见实效。随着民航整体事业的蓬勃向上发展,中国民用航空飞行校验中心已跃居全球第二大飞行校验机构,业务覆盖我国(含港澳)全部民用机场、军民合用机场及部分通航机场。截至2017年,中国民用航空飞行校验中心完成了全国252座机场、1772台(套)通信导航设备的飞行校验工作,创造了全年安全飞行10078小时、起降3561架次的历史新纪录。创新,是披荆斩棘飞在开航前!随着南海3座国家战略机场的首飞取得成功,中国民用航空飞行校验中心受到民航局党组的高度好评,获得“南海拓路先锋”的称号。以此提炼出的当代民航精神,更是创新中的典范,它激励着飞行校验人向世界顶级飞行校验机构的目标奋进。

新时代、强国音,创新方见真利器。中国民用航空飞行校验中心矢志不忘三十年,用实干精神将第一个轮胎印落在祖国的每一条新修跑道上。如今,“一带一路”雄风起,“开辟天路的人”仍将持续创新,乘风而上,为中国民航永当“先锋”!(《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邹仲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