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空地互联 开启旅程无限可能

 

东航白金卡会员秦先生是位“空中飞人”。在购买机票时,经常飞行的他会特别查看所选航班是否带有空中Wi-Fi标志。如今,同秦先生一样,越来越多的中国旅客有空中上网的需求。

6月13日~15日,国内首个全面展示民航领域科技教育成果的权威活动平台——首届民航科教创新成果展——将在北京展览馆盛大举办。作为中国民航空地互联业务的先行者和推动者,东航将携其空地互联技术参展,向大众展示国内空地互联平台开发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走向。

 

20180523_005_01_49.jpg

 

中国第一 亚洲领先

在2016年中国航展期间,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在航展现场通过空地互联“云视频”会议系统,慰问了正在太平洋上空执行任务的东航MU586航班机组。

几年前,这一幕还仅限于想象。飞机客舱长期被视为“信息孤岛”,互联网世界的最后一片沙漠。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普及,国内空地互联服务也实现了快速发展。

在过去的4年时间里,东航将空地互联这一服务做到该领域的“中国第一、亚洲领先”。

截至目前,东航已完成旗下所有宽体机改装、新引进宽体机预装,能够提供空地互联服务的空地互联机已超过75架。加上今年新进的空客A350、波音787等飞机,年内东航空中Wi-Fi机队规模将超过100架。如今,旅客只要搭乘东航任何国际远程航线及166条国内重点商务航线的航班,都有机会体验空中上网的便利。同时,根据技术方案验证情况,东航还将择机开展窄体机改装。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各航空公司可提供空地互联服务的飞机总数在125架左右,亚洲地区为170架左右。因此,无论是机队规模、航班数量,还是用户人数,东航在空地互联领域的领先都是实至名归的。

今年春运期间,东航共在7772个航段上为旅客提供空地互联服务,平均每天接近200个航班,其中59%为国内航段,41%为国际航段。旅客只要提前在东航APP上申请空中Wi-Fi网络登录密码,就可在飞行中体验空中社交通信、视频通话、新闻资讯、空中实时支付等丰富多样的上网服务。

此前,东航对机上空地互联用户进行了数次抽样调查,88.25%的旅客对东航空地互联服务表示满意,85.6%的旅客倾向于优先选择空地互联航班。其中,即时通信和邮件收发成为旅客对该服务的最大需求。

 

从“1.0”到“3.0” 东航引领行业前进

为了增强国际中远程航线竞争力,2012年4月,东航决定采购20架波音777-300ER。那时,国外不少大中型航空公司已经推出空地互联服务,国际中远程航班上网功能对客源的吸引作用凸显。借助新机型采购的机会,东航正式着手布局空地互联建设。

不过,空地互联对于国内的航空公司而言是一项新兴业务。当时较为主流的技术模式是:地空基站模式(ATG)宽带无线通信上网、海事卫星窄带波束卫星以及宽波束的卫星网络服务等。

经过比较,东航决定采用基于Ku波段卫星通信的宽带互联技术。当时,无论对东航、设备供应商还是网络运营商而言,这都是全新的课题。通过几年努力,东航突破了各种技术瓶颈。2014年,东航与当时唯一获得空中互联网测试许可的运营商中国电信合作,成为全国首家获得工信部、民航局批准的空中互联网商业测试资格的航空公司。

2014年7月23日,东航改装的第一架可提供空地互联服务的空客A330飞机完成中国民航史上首次空地互联商业测试飞行,东航由此成为国内首家使用Ku波段卫星实现空地互联的航空公司。由此,东航空地互联平台1.0版正式落地。

在空地互联项目建设初期,东航在空地互联商业测试、平台搭建等多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成为中国民航空地互联业务重要的奠基者、先行者和推动者。

随着新机型的持续引进与宽体机通信系统的改装,东航机队逐渐显现出互联网资源与触点资源的效应,旅客们开始接受并熟悉东航空地互联平台,并对平台功能产生了更多的期待。从2016年开始,东航着手空地互联平台2.0版的系统设计,“充分商业化”成为指导思想,并兼顾平台可靠性与系统可用性,提高商业合作利润创造能力。

在此期间,在原有仅中国电信一家运营商获得资质的情况下,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广电等运营商陆续获得许可,打破原有垄断格局。为降低互联网、卫星资源流量费用,东航与几家运营商积极对接,尝试新的平台网络接入方式并获得民航局许可,使东航机队可以实现“多卡单待”网络接入。在空地互联平台2.0版时代,空中支付方式更丰富,资源发布更实时,网络监控更有效,商业平台更完善。

东航是民航局允许机上手机开放使用政策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其敏感地意识到手机一旦被允许使用,空地互联使用量将呈现爆发性增长。为此,东航决定,自2017年第三季度起至2018年底,利用一年多的时间,将空地互联平台升级到3.0版。空地互联平台进入空地互联平台3.0时代后,东航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挖掘商业价值、大规模发展平台对接商户、培养用户习惯、探讨商业收费模式可行性上,并使平台业务由“仅空中触点”向“空中和地面触点”的模式发展,成为真正连接空中与地面的服务平台,力争实现东航空中、地面服务的无断点、无差异。

这几年,东航在空地互联技术开发、平台商业应用、规模化运营管理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已经成为中国民航业内相关业务发展的参照标杆,引领行业不断前进。

 

技术升级 让旅程充满无限可能

2017年1月10日,在MU554(法国巴黎—上海)航班上,一位旅客起飞一小时后突发心脏病,服用自带药物和吸氧后仍然手脚麻木。乘务员在客舱内寻找医生的同时,利用空中Wi-Fi网络,得到了东航急救教员的地面指导,使病人转危为安。这是一起通过空地互联方式实施高空救治的成功范例。

还有一次在上海飞往美国芝加哥的航班上,一位女士乘机前突发心脏病并被送进了医院,她86岁高龄的父母只好自行前往美国。得知情况后,乘务组便在起飞后帮老人利用空中Wi-Fi网络登录微信,使其及时与家人取得联系,并与转危为安的女儿进行了视频交流。

这些年,通过空地互联的方式,东航成功完成了40多次机上医疗急救事件处置、近百次快速补救、逾千次寻找旅客遗留物品、上万次客舱设备在线处置,不仅降低了运行成本,减少了备降损失,缩短了机务维修时间,快速高效的服务也获得了旅客的赞誉。

当然,东航的空地互联平台更多满足的是旅客日常的机上通信需求、社交需求、购物需求、娱乐需求,将服务从地面一直延伸到客舱,为旅客提供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客舱服务。空中实时交通广播,空中看春晚,空中映客直播,空中“云视频”会议,空中新闻直播……东航正在利用空中Wi-Fi网络让飞行旅程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东航与中国银联合作搭建了全球首个空地互联实时支付的“云支付”平台,实现了中国银联的银行卡在飞机上的实时在线支付及东航会员积分的空中实时积累,大大提高了空中交易的效率与安全性。自该平台建成以来,支持升舱、选座、地面接送机、免税品、积分商城等多样化的商业应用,近千笔交易无一笔坏账。

下一步,东航将持续推进“互联网+航空”创新,充分利用自有电商平台,结合机上Wi-Fi,深度挖掘垂直电商领域资源,实现空地互联服务的商业变现。

 

加速转型 从“互联网化”迈向“智能化”

东航相关负责人透露,他们正在积极探索使用新一代通信技术实现空地互联再升级。去年4月,中国卫通公司发射了中国首颗高通量Ka通信卫星“中星16号”,同时由亚太卫星公司投资设计的覆盖全球的高通量Ku HTS卫星网络也在积极构建中。与东航目前使用的Ku波段通信卫星相比,新一代高通量通信卫星具有带宽数量级增加、单位带宽成本数量级下降的优点。

目前,东航已经确定从2018年引进的波音787和空客A350机型起,机载设备将支持Ku HTS通信技术。现有的波音777和空客A330机型也将择机进行系统升级。同时,东航还计划根据“中星16号”发射后投入使用的情况,开展基于Ka通信卫星技术的空地互联业务测试,特别是基于Ka通信卫星技术的窄体机业务测试。

如今,东航空地互联从飞机改装、技术迭代、运行保障等方面均已奠定了坚实基础,具备了高超的服务和运行保障能力。未来,东航将为旅客提供更多的服务和产品,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在空地互联推进中,东航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包括客户数据、行为数据、网络通信数据、交易数据等。将这些数据与既有会员数据、旅客乘机数据等匹配,东航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下一步,东航将进一步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实现在空地互联平台上资讯与服务的精准定向推送,同时还将探索将目前仍然依靠人工干预的服务信息推送与服务支持升级为系统触发的智能化服务支持,实现飞机客舱从“互联网化”向“智能化”的转型。(《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柏蓓)

 

相关新闻:首都机场能源管理系统:科技创新点亮能源之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