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航空梦”到“冬奥情”航空工业聚焦科技、筑梦冰雪

纯净的冰雪,激情的盛会。

历经6年多的筹办,我们终于进入2022北京冬奥会的倒计时,随着开幕临近和各项测试赛的开展,航空人也与冬奥组委会一起投入到各项筹备工作的全力冲刺阶段。

跳台滑雪专用科研训练风洞搭建、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系统化电力电缆供应、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的工程咨询、延崇高速公路勘测、首都体育馆滑冰场工程监理、赛区环境营造及赛事空中保障、……面向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重大需求,一项项基础设施的规划与搭建,一系列“科技冬奥”成果实现转化和应用示范,航空工业作为军工央企、国家科技领军企业,以积极的姿态和前沿的科技助力打造顶级赛事,和世界人民共同迎接崭新的历史时刻。

基建先行, “跨界”建设冬奥冰雪王国

科技创新,是冬奥筹办鲜明的底色。

围绕“零排供能、绿色出行、5G共享、智慧观赛、运动科技、清洁环境、安全办赛、国际合作”8个方面,科技冬奥映射着时代发展的风采。在场馆建设、场馆运行、交通物流等方面,航空工业积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最优质高效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用航空科技力量助力实现举办绿色低碳冬奥会的目标。


航空人在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执行现场伴随保障任务

 “冰丝带”作为本届赛事唯一新建冰上竞赛场馆,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主赛区标志性场馆。场馆建设对电缆材料选用和物理性能、电气性能等要求极高。尤其是防火、阻燃性能指标,要求达到了“苛刻程度”。而正是这份“苛刻”让航空工业宝胜在这大型国际性赛事中脱颖而出。22条“冰丝带“内部集成着夜景照明系统,同时接入了36个系近10万点实时数据,相当于”冰丝带的超级大脑“,从电力电缆、电气装备电缆,到配套服务智能电缆以及特种防火电缆系列和附件产品,”——“系统化供应”成为了航空工业服务冬奥的关键字。

 涉及12个冬奥会重点场馆建设项目,价值近3亿元电线电缆及系统产品,从三大赛区场馆建设及配套服务,到低碳绿色新能源输送,再到重点配套铁路全线贯通,航空工业宝胜产品集群发力,让“航空制造”惊艳冬奥会各大建设场地。

延崇高速公路是2022年冬奥会交通保障体系建设重点工程,主线全长114.752公里,保障冬奥会两赛区快速转场。从2018年起,航空工业勘察院承担了延崇高速公路03合同段的勘察任务。由于项目所在地区位于松山国家森林自然保护区,山高谷深,地势险要,树木密集,天气寒冷,施工条件极其艰苦。勘察院项目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研究不同泥浆配比的成孔护壁工艺,创新地质调查工作方法,顺利完成相关地区的勘察任务,保障了延崇高速2020年初的顺利通车。

“打通交通要道”只是基建中的初期环节,航空工业勘察院在冬奥会延庆赛区负责综合管廊的测量建设更是被称为打通了赛区“生命线”。

这条位于北京市延庆区海坨山下的综合管廊,全长7.5公里,垂直海拔高差达500余米,是冬奥会期间延庆赛区造雪用水、生活用水、电力、电信的通道,是我国首次在山岭隧道中建设的综合管廊。冬奥会期间,延庆赛区所需的造雪用水、生活用水、再生水、电力、电信及电视转播信号等将如“血液”般注入赛区。

航空人的“奥运情”,始于责任,也一直在创新中贡献着中国智慧。

航空人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执行现场伴随保障任务

还记得去年10月24日,2021至2022年赛季短道速滑世界杯中国站暨2022年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测试赛在首都体育馆完美落幕。这一天,中国向世界展示了“最美的冰”,也是“最快的冰”。——这块“最优美、最洁白的冰”就是首都体育馆滑冰场,它也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第一块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冰面诞生的地方。

在中航监理承担2022年冬奥会首都体育馆改扩建项目的工程监理的这一千多个日夜里,中航监理严格把控项目质量、安全、进度、投资等工作,切实履行监理职责,比原定工期目标缩减4个月并实现零安全事故零质量事故的目标,以航空人精益求精的敬业态度将首都体育馆打造成2022年冬奥会的精品工程。

在场馆搭建中,“科技感满满”的要数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它是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竞赛场馆。“雪如意”的名字来源于跳台环形顶端、赛道剖面线形和底部看台,与中国传统吉祥物“如意”的S形曲线的完美融合。它是全球首个在顶部出发区设置大型悬挑建筑物的跳台滑雪场馆。这座半悬浮的巨大环形建筑直径接近80米,重量之巨可想而知。

航空工业规划受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委托对“雪如意”的整体搭建进行全过程技术咨询。技术咨询团队由全国勘察设计大师、航空工业规划首席专家葛家琪领衔,依靠预应力大跨度钢结构等关键技术,使这个巨大的“脑袋”稳稳地架在山顶之上。

与此同时,航空工业气动院利用航空空气动力学原理,为跳台滑雪国家集训队量身打造的跳台滑雪专用科研训练风洞,成为我国首次成功将航空空气动力学技术应用于体育科学训练。

为助力冬奥,航空工业气动院共设计制造了两种风洞,一种设置在河北涞源国家跳台滑雪训练科研基地,该风洞是目前世界上同类风洞中尺寸最大、风速控制最精密、测试功能最全面的跳台滑雪训练设施;另外一种是可移动式风洞,交付以来正在国家几个冰雪运动基地间来回运输,配合运动员在各地训练使用。通过风洞训练,跳台滑雪国家集训队在近期创造了新的突破,得到国家体育总局的致信感谢。

作为国家重点工程,冬奥会场地是另一个“制造业赛场”。作为“工业文明之花”的航空技术,以其高精专的“跨界”助力,将赛场建设中的难题一一化解,凸显绿色办奥、智慧办奥的鲜明特色,绘着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图景。

赛场保障,铸就“空天一体”安全屏障

冬奥会作为国际顶级体育赛事,是一个复杂的运行体系,新冠肺炎疫情依然肆虐全球的当下,“安全”成为了办好冬奥会的首要保障。

围绕冬奥会食品、工程施工、运行保障等环节,国家奥组委部署了多项技术应用研发攻关,支撑冬奥会运行安全,航空工业也承接着其中许多重要的环节。

岁末年初,航空工业通飞旗下河北通航3架飞机承担了营造北京冬奥会雪景景观的飞行保障任务。2021年12月份共计飞行作业8个架次、25小时,圆满完成河北张家口等地区的降雪增雪任务,营造出优美壮观的冬奥赛区雪景景观,也为今年区域内农业丰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运12飞机在张家口宁远机场待命开展人工增雪作业

为了顺利完成北京冬奥会的保障任务,河北通航和河北人影中心建立联动机制,共同组织召开了专项任务会进行动员和布置,并对一线飞行人员和机务人员进行了针对性培训和安全运行提示。运行机组人员始终坚守在工作一线,克服恶劣气象条件下的夜航、除防冰、穿云等种种困难,以高超的专业技术、严谨的工作作风,完成了当期冬奥会保障任务。

1月4日,来自航空工业的4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一支保障团队抵达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执行现场伴随保障任务。冬奥会举办期间,由航空工业直升机研制的包括直8A在内的3架国产直升机将在张家口赛区执行安保和航空救援任务,完成巡逻、伤员救治和反恐等任务提供保障,直到冬奥会闭幕。


放行人员检查运12飞机发动机螺旋桨(本文图片由航空工业提供)

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直升机,直8机型作为空中坚盾不仅用途广泛,团队中的技术人员都拥有较丰富的技术保障经验和攻坚能力。2008年,该机型就曾为抗震救灾开辟生命通道。2010年,直8又奔赴万里海域,历时192天,砺剑亚丁。2020年,又出征助力湖北防疫医疗物资转运,架起空中生命线。

执行2022年北京冬奥会安保任务以来,航空工业这支空中保障团队开展了崇礼冬奥会核心区空中巡护、森林防火灭火、冬奥会安保等航空救援任务,圆满完成邯郸、石家庄灭火增援任务,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撑起空中坚盾。

除了空中的赛事护航,冬奥村紧张忙碌的保障中也有航空人辛勤的身影。

近期,中航大北物业正式入驻北京延庆冬奥村,负责冬奥村1~6组团地下空间、公共组团(南、北区)及能源中心的成品保护、消防水、消防电巡视、水电巡视、配合抢修等工作。面对位于延庆张山营镇,总建筑面积118091平方米的冬奥赛区核心区,中航大北物业共派出工程巡视员、成品保护员、客服专员、会服专员50余人,助力冬奥组委会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

从场馆建设到训练备赛,从空中巡护到地面保障,冬奥会的足迹中,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科技创新的细节随处可见。

回首航空人的“冬奥之路”,他们始终心怀使命,以昂扬的姿态、精湛的技术赋能北京冬奥,以项目质量见证拳拳报国之情,为这场顶级冰雪盛会贡献航空力量,为我国竞技体育和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