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系列报道

让看不见的航班波落地——西南管理局推动天府机场打造航班波办实事侧记
时间:2021-12-29| 编辑:wangyaling|【

|  对旅客而言,航班波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一座机场有了航班波,就能增加航班衔接机会,提高中转效率;通过多样的中转搭配,吸引不同出行习惯的旅客,增加国际航线、国内干支航线客源。一句话,抓住航班波这个“牛鼻子”,不仅能提升机场的枢纽竞争力,也能让老百姓在航空出行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幸福感。
今年6月27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投运。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机场,天府机场在诞生之初就身负重要使命——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西南管理局将业务工作与实事任务有机结合,把推动天府机场打造航班波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任务。“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天府机场拥有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从地理位置来看,天府机场位于成都东南部,位于成渝两地之间,腹地资源丰富。同时,‘八进八出’的天路已经打通,空域优势明显。地空优势结合,更需要科学合理的航班波来凸显门户效应。”民航西南管理局局长余国强信心十足地说,“这是时代赋予西南管理局的责任,我们必须在这张白纸上绘出一张精美的蓝图,让航班波落地,让航空大众化战略在西南地区开花结果,更好服务行业,服务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创新监管方式 解决机场与航企难题
不少航空公司在基地机场都有单独打造航班波的成熟经验,但少有整个机场打造航班波的成功案例。多年从事时刻管理工作的西南管理局空管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国内繁忙机场时刻资源紧张,要在成熟的机场打造航班波难度极大,几乎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天府机场作为新机场,有先天优势,必须提前做好全局谋划。
从2018年开始,西南管理局提前谋划,为天府机场航班波打造绘制蓝图。在对枢纽功能结构、航班波及航班时刻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后,结合机场功能定位,西南管理局在2020年初制订了《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转场投运及“两场一体”航班时刻资源配置方案》,明确将衔接紧密、中转高效的航班波结构确定为天府机场主要特征。
今年4月,在制订天府机场第一航季转场实施方案时,天府机场航班波打造的初步构想第一次摆在了天府机场和即将在天府机场运营的航空公司面前。在他们看来,西南局这是实实在在为机场和航空公司解决难题。带着对天府机场航班未来高效运行的期待,大家提出了许多问题——短时集中放飞航空器,运行安全能保证吗?在短时间内机场会聚集大量旅客,航空公司和机场地面保障能力跟得上吗?大量旅客进出机场,地铁、出租车等地面公共交通接驳怎么办?原本一架飞机一天可以飞6个航段,按照波峰、波谷来运行只能飞4个航段,运行效率降低,导致航空公司经济损失怎么办?
在第一航季的航班波研讨会上,面对部分顾虑重重的航空公司,西南局副局长徐东毅态度坚定。他说:“天府机场是一张白纸,打造航班波势在必行。没有成熟经验借鉴,那我们就自己摸索,集思广益,打造一个真正适合天府机场的航班波。这不仅是天府机场的事,也是在天府机场运行的每一家航空公司的事,更是造福地方百姓的大事。”针对航空公司提出的各种疑问,西南局专门成立了航班波建设专班,为科学推动天府机场航班波打造提供政策保障。
  围绕两个“符合” “五进五出”惠及旅客
今年8月,在制订天府机场第二航季转场实施方案时,西南局明确将航班波打造及优化调整思路体现在冬航季换季方案里。但在整合航空公司提交的第一稿航班时刻后,西南局发现航班时段均匀分布,接近30%的航班不在波峰里。
今年9月,在冬航季换季协调期间,西南局再次召开航班波建设专班会和研讨会,广泛听取航空公司意见,积极主动帮助航空公司解决问题。其间,西南局与民航局积极沟通,与其他兄弟管理局加大协调力度,寻求支持和配合,全力协助航空公司解决外区调时匹配难的问题;主动与国航和东航总部沟通,解决国航西南分公司、东航四川分公司航班时刻、机型等问题。
同时,按照既要符合市场要求,又要符合运行规律的原则,西南局对天府机场航班波进行了调整。调整后,早出港航班波从7时~9时55分,延长到6时45分~10时30分;晚出港航班波从21时~23时55分,延长至第二日零时55分。这样一来,解决了过夜飞机进出港问题。另外,考虑到航空公司航班时刻跨段调整难度较大,每个航班波波峰时间前后给予15分钟容余,降低航空公司调整难度,尽可能让更多航班进入波峰,为旅客提供更多衔接机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一些航班在安全保障和运行衔接方面的问题,西南局还给予航空公司一定的豁免。
按照新方案,天府机场第二航季的航班时刻按照航班波模式进行优化调整,在预留一对国际航班波的情况下,初步形成了“五进五出”航班波结构,为旅客乘机提供了更多时刻选择。
从2.5%到7% 航班波打造强心剂
10月31日,民航冬春航季换季首日,也是天府机场第二航季首日,天府机场航班量达到400多架次。当天11时,天府机场中转大厅人头攒动,中转柜台前排起了长队。现场除了办理中转业务的工作人员,航空公司还派出不少工作人员维持现场秩序。“这一幕与第一航季的门可罗雀形成鲜明对比。”西南局空管处工作人员回忆说,“看到这一幕,我们对打造航班波的信心更足了。”
除了中转大厅,西南局工作人员还专门到安检通道、值机柜台查看实际运行情况。“安检通道一个小时走多少人?”“一个柜台一个小时可以为多少人办理手续?”“行李托运有困难吗?”……每一个涉及旅客的中转环节,西南局都重点关注,以确保运行安全有序。
3天后,天府机场中转率最高达到了9%。受疫情影响,截至11月底,天府机场中转率从第一航季的2.5%提升到7%,中转衔接机会增长近20%。其中,同航企双向衔接机会增长36%。
天府机场中转率的大幅提升,无疑为参与航班波打造的航空公司注入了强心剂。航空公司工作人员对记者坦言:“航班波打造单靠我们自己很难做到。西南局急航企之所急,给予了我们很多指导和帮助,让我们在航班波打造中受益匪浅。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航线网络布局,加大航企合作力度,助力天府机场打造航班波。”
按照计划,天府机场第三航季运行的航空公司将达到30余家,日均航班量将达到约800架次,天府机场夏秋航季运行基本定型。为规划更加科学合理的航班波,12月8日~9日,天府机场第三航季航班波建设专班调研会在成都召开。会上,西南局邀请东北局、华东局空管处现场指导,帮助航空公司解决外区时刻问题。伴随着一个个问题的有效解决,西南局推动天府机场航班波打造再次迈出了关键一步。
学史力行践初心,实干担当解民忧。航班波是关乎旅客出行便利化的“实在事”,是关乎机场、航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困难事”,自然成为西南局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点事”。从阶段性成效看,打造航班波的各项政策效应呈现出良好态势。可以预见,随着天府机场航班波协调政策相继落地,天府机场区域枢纽机场的功能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旅客、航空公司将多方获益。西南局以实际行动推动区域民航高质量发展,必将为西南地区经济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何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