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院校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创一流 提品质 铸卓越
时间:2021-11-29| 编辑:wangyaling|【

当前,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民航局直属院校及科研院所座谈会精神,系统梳理总结近40年学院改革发展的经验启示,认真分析“十四五”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明确了学院“十四五”发展的目标定位、基本思路和重点举措,努力锻造新时代担当民航强国建设大任的领导者。

“五条经验”弥足珍贵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始终得到民航局党组的高度重视,学院发展有五个里程碑事件。一是1982年中国民航干部学校成立,这是学院前身。二是1997年中共民航局党校成立。三是2006年中国民航安全学院成立。四是2006年昆明校区划归。五是2019年东校区划转,形成了“一校两院三区”办学格局。近40年来,学院伴随我国民航事业发展而成长,特别是自“十三五”以来,民航局党组高瞻远瞩,立足我国民航发展实际,着眼民航强国建设大局,紧紧抓住科技和教育两个事关民航高质量发展大计的关键领域,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有力举措,为民航科教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伴随这一伟大进程,经过几代人接续奋斗,学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同时积累了“五条经验”。

党的领导是学院发展的根本保证。学院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各领域、全方面,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和民航局党组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方向不偏、蹄疾步稳。

服务民航是学院发展的立命之本。学院发展史就是民航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历史见证。立足行业、依靠行业、服务行业是学院的天职。只有更加自觉地服务民航强国建设大局,洞察世界民航发展趋势,学院发展才能找准定位、拓展空间,实现高质量发展。

师资队伍是学院发展的核心资源。学校之名在于有名师,拥有高水平师资始终是学院发展的最大底气。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开放合作是学院发展的重要路径。民航是国际性行业,高校是开放合作的窗口和纽带。要始终牢记冯正霖局长关于“推进开放合作对民航科教创新工作关乎长远”的指示,以开放促发展,以合作谋共赢。

市场机制是学院发展的动力源泉。学院坚持面向行业发展主战场,坚持学术至上,完善教学、科研、智库机制,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分配和激励机制,增强核心竞争力。

“三大目标”催人奋进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民航局党组谋划了“一加快、两实现”战略路径。“十四五”是从单一航空运输强国向多领域民航强国“转段进阶”的起步阶段。贯彻民航局“十四五”时期“一二三三四”总体工作思路,聚焦民航“十四五”规划体系,学院要在干部教育培训上下功夫。最核心的是要致力于服务行业科技进步、管理改进和劳动者素质提升,最关键的是要为民航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落实冯正霖局长对学院打造“一流行业党校、品质安全学院、卓越干部学院”目标要求。这“三大目标”催人奋进,为学院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打造一流行业党校:以“党校姓党”为根本遵循,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龙头,以项目思政、课程思政为引领,打造将思政教育全程、全方位覆盖民航系统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的“大党校”,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在全国行业党校中位居前列。

打造品质安全学院:树立国家总体安全观,巩固传统安全规章标准培训成效,满足智慧民航发展需要,面向数字化、智能化等新技术架构下的新安全、新安保和新人因,形成新的安全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示范工程,迭代更新安全培训内容体系,服务新时期民航安全底线、智慧主线的能力大幅提升。

打造卓越干部学院:聚焦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系统性变革对民航各级领导干部的新要求,“以学习者为中心”,创造具有中国民航特色、世界民航先进的培训教育理念和模式,培养具有领导理念变革、技术变革、组织变革、治理变革能力,引领民航业高质量发展的卓越管理者。

“八个路径”勇毅前行

围绕“三大目标”,学院经认真研究,明确了二十四字的“八个路径”:

建高地。建专业领域高地。重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航空安全与安保、航空运输经济与管理、民航数据治理与决策优化、通用航空五个领域夯实学科基础,打造专业高地,加快形成具有行业重大影响力的政策、标准和理论研究成果,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建人才聚集高地。依托首都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在重点发展的专业领域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打造若干专业领域的行业人才高地。建在线教育高地。着力建设中国民航在线教育平台,开发精品MOOC、SPOC,实现行业在线培训教育高质量供给,建设覆盖民航各专业领域、满足各层次需要的行业终身学习体系。

深内涵。深化党校内涵建设。围绕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两大重心,突出党的创新理论,与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科优势高校联合建设,形成高水平党校核心课程体系;开发民航发展史、当代民航精神等精品课程和案例库,同时做到“三进”,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化科研智库内涵建设。聚焦航空安全新理论阐释、新标准执行、新技术应用、智慧民航建设、大数据治理等领域,加强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建设;加强政产学研用融合,培育形成若干智库矩阵。深化校风学风内涵建设。坚持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对标中央党校和行业先进党校等,把党的要求和各项管理制度嵌入日常管理绩效考核,以良好的党风引领校风、教风、学风和作风建设,促进教学相长,营造党校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

立质量。提升培训项目设计能力。深入开展需求调研,开发设计以提高胜任力为导向的培训项目,提高培训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提升培训课程开发能力。推动具有模块化、阶梯化、组合化特征的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分别将实践前沿问题、高水平科研成果凝练为、转化为课程内容,各类培训每年淘汰10%的课程,实现培训内容迭代更新。提升培训模式创新能力。将全球先进培训教育方法和前沿认知成果引入课堂,实现“多样性+动态性”的模式创新。推动结构化研讨广覆盖,提升新型互动式教学比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打造立体化课堂,切实提高培训有效性。完善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教育效果检验的最终标准是学习者行为的改变。制定教培质量标准,多形式收集质量信息,多渠道反馈质量信息,多维度评价教学效果,建立教学质量激励机制,形成人人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

特交叉。以“四个面向”为方向,以学科和问题为导向,以理顺教学与科研各种关系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促进交叉学科领域做强做优,努力形成解决民航现实问题的特色优势。

优队伍。打造一支站在学术前沿、站在标准前沿、站在实践前沿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坚决“引”。结合学院重点发展的专业领域,打破目前高端人才引进的体制机制壁垒,加大柔性引进力度,在五个高地领域引进5个~6个创新领军人才、拔尖人才,打造2个~3个民航科技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对于紧缺专业的特殊人才,采用外聘专家顾问、建立特聘和客座教授制度等,打造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综合“育”。瞄准打造20%的教师成为民航行业名师的目标,制订各层次、多元化的教师分类、分阶段培养计划;实施名师培育工程、后备学术带头人培养工程、青年教师教学发展工程等,做强增量、做优存量。大胆“用”。按照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案的各项要求,建立更加有效的激励相容机制,鼓励教师多元发展,形成合理梯队结构,激发队伍活力,增强内生动力。

强生态。与航空运输企业合作,强化实践前沿引领能力;与政府、第三方和工业方合作,强化标准前沿引领能力;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开展联合研究、专题研究,强化学术前沿引领能力;与首都机场(大兴机场)、国航等开展校企合作,推进学历教育转型升级。

拓资源。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统筹推进花家地老校区综合改造、昆明校区局部综合改造和东校区综合改造项目,重点抓好东校区新建教学综合楼和昆明校区新建反恐训练中心建设,加快形成“一校两院三区”功能互补、资源统筹、协调发展的格局。

健治理。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健全民航党校校务委员会领导体制,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完善学术委员会体制机制,打造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行政和学术双轮驱动的治理形式,构建更具效能、更可持续的现代教育体系,将治理效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

学院党委决心在民航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党的领导为统领,以服务大局为导向,以内涵发展为主线,以质量立校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接力奋斗,真抓实干,为民航强国建设贡献力量!(作者分别系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