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也会从天降 | 还是这片海 不是那个湾

  从深圳机场出发,飞往全国各地、世界各地,早已成为深圳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然而,这种便利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早期来深圳的李晨阳至今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特区建立初期,要想坐飞机去外地,或者从外地坐飞机回深圳,通常要在广州机场中转,“起码要折腾几个小时”。那个年代的深圳人对在家门口拥有一个机场的渴望,十分强烈。
 
  1989年5月,深圳机场首期工程正式开工。1991年9月,第一架从深圳机场出发的客机飞向北京。从开工到首航成功,深圳机场建设一开始就展现了“深圳速度”,堪称世界机场建设史上的奇迹。与特区共呼吸同发展,深圳民航也实现了高速发展。如今,只要进入机场周边,你便可以清晰听到头顶不断传来的强气流声,飞机的频繁起落显现深圳机场的繁忙程度,航班更多了,延伸更远了。如今,李晨阳可以随时购买一张机票,2小时到上海,3小时到曼谷,100余条航班航线,使得从家门口“飞”向世界不再是梦。
 

 

2019年深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万

 
  值得一提的是,在建成通航后,深圳机场就成了全国唯一从诞生之日起便采取企业化经营的机场。深圳机场能够保持持续快速发展,也与其坚持走市场化道路密切相关。
 
  走市场化道路,就是走服务至上之路。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设备相对落后,行李运输质量不高,旅客行李在运输过程中经常发生丢失或破损的情况,赔偿时常会出现扯皮、推诿。针对这一服务难题,深圳机场增加了行李保险服务项目。项目实施后,若是出现行李丢失、损坏,发生理赔情况时,保险公司委托机场人员在机场直接理赔,手续简便,理赔速度快。这一服务项目推出不久,就在民航业内得到了认同和推广。此外,机场还推出了无人陪伴儿童服务、电子客票业务、自助值机和电子值机、机场网约车旅客通道、差异化安检……无一不是中国民航首创。
 

一“缕”阳光无陪儿童服务

 
  在感受到“世界变小”“服务至上”的同时,民航也让深圳市民享受到“从‘枝头’到‘舌头’”的快感。走了荔枝、来了樱桃,深航迎来了一批批新“旅客”。近年来,深航生鲜冷链类业务量和商品种类均大幅增长,还拓展了燕窝、水果、奶粉等冷链类进口高端货物,极大提升了深圳当地居民的冷链食品质量。此前,深圳地区大部分进口生鲜冷链类货物主要经香港、广州机场空运进境后陆运至深圳,新鲜程度难以保证。而今,品种丰富的生鲜冷链类门户,填补了深圳地区空运直飞进口冷链类货物的空白。
 
  与此同时,民航也为城市经济发展搭建了新平台。在物流带动、产业集群、园区配套的发展模式下,深圳民航所在的宝安区体会到了民航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红利。40年前,宝安区附近村里的壮劳力都跑去香港打工来维持家计,如今这里已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经济强村”,不少当年外迁的村民也纷纷回乡定居。
 
  当下,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西北部的空港新城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当中。依托区位优势和雄厚的制造业基础,空港新城将以在建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为核心,规划以会展为核心驱动和战略节点,结合空港、高铁等区域性交通支撑,发展会展商贸、创新研发、国际物流等与临空经济紧密相关的功能业态和产业集群。根据规划,宝安大空港地区将借助粤港澳大湾区高端产业领域的国际化科技资源,围绕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以政策为先导,引领创新型产业宏观发展,加快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构建开放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到2030年,基本建成开放合作、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空港都市区。
 
  还是这片海,不是那个湾。站在时代峰峦,人们已然看到粤港澳大湾区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朝日,那一架架银鹰腾飞而起、划破长空,正助力深圳先行示范区飞向新的高度。(《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张丰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