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下一个百年 | 高路入云端

  当形容某个地方发生了巨大而喜人的变化时,“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是我们常常引用的一句话。这句话便出自毛泽东1965年重游井冈山时所写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用于形容井冈山的巨变。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特殊历史节点,我们再次踏上这片孕育革命火种、涵养革命精神、历练革命军队的红色土地,同样带着喜悦舒畅的心情,因为我们知道,有更多的变化正等待着我们。
 
  迎接我们的第一个变化便是井冈山机场的航站楼——“八一”的造型、红色的点缀,这座于2019年投运的新航站楼带着井冈山的深深烙印。这红色的烙印,同样在井冈山民航人的身上闪光:
 
  “坚定执着追理想”——井冈山机场的领导班子所确立的发展目标是“打造一个有灵魂的支线机场”,并强调“小机场要有大情怀”。“有灵魂”的理想既是指向星空的,也是脚踏实地的,从这里坐飞机,既能体验到人文气度,也能感受到服务温度。
 
  “实事求是创新路”——井冈山机场了解自己的立身之本,也明白发展瓶颈所在,因此从通航之初便牢牢把握“井冈山红色旅游”的金字招牌,并且始终强调“解放思想、对标一流”,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地前行。
 
  “艰苦奋斗攻难关”——航站楼没有廊桥的时候,机场员工们撑起“伞廊”为旅客遮风挡雨;旧航站楼拆除,新航站楼未起,员工们就在临时搭起的“铁皮屋”航站楼里保障旅客出行。这些往事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井冈山机场人砥砺前行。
 
  “依靠群众求胜利”——井冈山机场的发展紧紧依靠老区群众,也紧紧依靠员工的力量。第一批井冈山机场人主动走上街头开展宣传,号召市民走进机场、乘坐飞机,为机场增加客源倾尽全力。
 
  井冈山机场的航站楼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它面向停机坪的一侧高挂着“井冈山”三个大字,航站楼门前则悬挂着“吉安”两个大字。
 
  井冈山的名声如雷贯耳,但说起吉安,或许大家并不熟悉。其实井冈山是吉安所辖的县级市,井冈山机场地处吉安市泰和县,大致位于吉安市区和井冈山的中点。因此,井冈山机场也是吉安机场,是500万吉安人民的机场。
 
  说起这座机场,吉安人民充满自豪。吉安市民航发展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叶舒浩曾经是一名记者,机场通航时他正在现场做报道,或许就是在那个时候,他与民航结下了不解之缘。井冈山管理局旅游处处长谢源明向我们讲起一个故事:早年间,当地老百姓把坐飞机当作一件大事,尤其是北京航线开通后,能飞到北京去的老区人都感到十分光荣。当时,一个旅游团要飞去北京看首都,头天晚上,亲朋好友特意组织了饭局为他们践行。
 
  说起这座机场,吉安人民寄予厚望。“去北京、深圳的航班要多一些!”“什么时候能有国际航班就好了!”“要让机场变成吉安的‘博物馆’和‘展览厅’,向旅客推介庐陵文化!”“筑好巢、引新凤,把更多的产业吸引到吉安来,大家就不用‘孔雀东南飞’,外出打工了。”
 
  在井冈山,我们听过这样一首民谣:“神山是个穷地方,有女莫嫁神山郎,走的是泥巴路,住的是土坯房,穿的是旧衣服,红薯山芋当主粮……”
 
  民谣里说的神山村就在井冈山市茅坪乡,曾经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破落村”。过去的几年间,神山村与井冈山红色培训机构合作,走出了“培训到农村、体验到农户,红色旅游助推精准脱贫”的新路子,一举实现了脱贫摘帽。
 
  如今,井冈山机场正以大井冈“红、绿、古、新”多色旅游为依托,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在民航的带动下,许多农村开始兴起农家乐、精品民宿等业态,乡村旅游正成为井冈山“红色游”和“绿色游”之外的“第三空间”。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从支持革命老区发展到服务乡村振兴,民航架起的云端之路必将成为吉安高质量发展和井冈山精神发扬传承的重要支点。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刘韶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