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也会从天降 | 苍穹之下 空港之上

在万里长江的入海口,一座气势磅礴的航空枢纽傲然屹立。2019年9月16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新建的全球最大单体远距离卫星厅正式启用。这座62万平方米的卫星厅与现有两座航站楼成组运行,满足浦东机场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的需求。而20年前的这一天——1999年9月16日,浦东机场一期工程建成通航,上海成为我国第一座拥有两个国际机场的城市。

3.jpg

2008年3月26日启用的浦东机场二期工程

上海市档案馆珍藏有这样一张照片:俯拍视角下,塔吊正在忙碌作业,工人们也在初具形态的航站楼顶奋战着。“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地区航空运输需求增长迅猛,原有的虹桥机场不勘重荷,急需一个新的机场来分担运输压力。”档案馆研究员邱志仁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前来参观的旅客介绍着1996年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批复决定。在党中央的战略决策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正式启动。经过3年栉风沐雨,浦东机场1号航站楼状若海鸥振翅欲飞,恰与上海民航争做时代弄潮儿的信念不谋而合。而鲜为人知的是,如大鹏状矗立的这座建筑,风格主题被定为了“天”。

“天”意味着抓住机遇,一飞冲天。机场之上,一条条航线的延伸,一架架货机的起降,在便利贸易往来、缩小世界版图的同时,也为满足人民高品质出行和美好生活需求创造了更多可能。

2020年9月3日11时许,从上海浦东起飞的一架空客A320客机在广西玉林福绵机场着陆,标志着上海—玉林直达航线正式开通。迫不及待赶来参与首航的旅客李泉江是上海同济大学的学生。在此之前,他的回乡返校之路犹如“取经”,或坐火车来回辗转,或提前一天从家乡博白县出发前往南宁搭乘飞机。当日,走下廊桥的他激动不已:“终于不用再把时间消磨在路上了”。

同年,因“小众”天路而收获幸福的还有海南兴隆一家咖啡企业的销售总监江宁。凭借着每天往返于上海浦东和海南博鳌之间的航班,他成功将本土特产咖啡引入上海市场。“交通便利了,越来越多的当地人愿意来上海打拼”。这条开通一年便表现亮眼的直飞航线,通过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辐射作用,推动了沪琼两地人才、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双向流通。

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上海已成长为年航空旅客吞吐量超1.2亿人次的城市,空港航线网络覆盖能力亚太领先。两场运营的航空公司数量超百家,联通全球50个国家314个通航点。每日阳光透过天窗洒进航站楼,无数的李泉江和江宁擦肩而过、往来奔忙,目睹着沪上空港一步一个脚印、迈向国际航运中心的坦途。

风从“天”上送春来,为上海民航建设源源不断提供动力的并不止于航空客运消费者。依托航空货运与现代物流的深度交融,着力成为世界级航空货运枢纽的上海空港早已提前站上发展的制高点,在稳定全球供应链、引领消费新变革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回首刚开航时,浦东机场的货机机位只有8个。机场货运站生产运行部的总监陆敏想起那会儿总用“见缝插针”来形容停机位的捉襟见肘。后来,全货机机位增加到58个。偌大的机场“客厅”给驻场航企“买全球、卖全球”增添了一分底气。依托名为“东航产地直达”的航空物流供应链品牌,加拿大龙虾、秘鲁芒果、墨西哥红树莓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特色产品飞入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各地的寻常百姓家。

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前夕,一批重达239公斤的巴拿马金菠萝历经40余小时的长途飞行,穿越大半个地球飞抵浦东机场。为迎接这批令我国消费者一尝倾心的明星展品,浦东机场货运站根据货物预报中的温度存放要求,优先预留了冷鲜处理中心的存储库位。若要问起菠萝运抵后在机场的处理交运时间,答案是超乎想象的“1小时”。食客们心心念念的浓郁果香,都因“进博会物资专用绿色通道”而得到了完整保留。

2002年突破100万吨,2005年突破200万吨,2010年突破300万吨,今日的上海是继中国香港、美国孟菲斯之后,全球第3个年货邮吞吐量达400万吨以上的城市。中国民航运量最大的7条货运航线,均为从浦东机场出港的国际(地区)全货机航线。“一开始我们运输的基本上都是企业产品,比如服装、配件、大宗产品。现在,仓库里更多的是生鲜冷链、医药生物制品等。”在东航物流副总经理许进看来,口岸进出口货物的加速迭代,无疑折射出上海地区经济发展的转型与升级,是绘制高品质生活新样本的点睛笔画。

苍穹之下,新的蓝图已徐徐展开。在今年初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十四五”规划中,一个更高水平、更高能级的空港形象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到2025年,上海民航旅客年吞吐量将达到1.3亿人次,货邮年吞吐量将达到410万吨。在东海之滨翱翔多年的“海鸥”正舒筋展骨,扇动翅膀,将蓬勃动力注入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梦想中。(《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胡夕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