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出来的新格局 | 乘“机”起势 挺起转型振兴的脊梁


  从在萨尔图区的平房,到低层楼房,再到如今人车分离、配套设施齐全的住宅小区,近几年,不少大庆市民几度迁居新房,生活的热情也日益高涨。而在不经意之间,改革的巨手拨动时光转轮,大庆机场架起的“空中走廊”越来越顺畅,提升了城市“颜值”,增添了宜居底气,美了大庆,甜了百姓。

  作为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之一,大庆工业底蕴深厚,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是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丝路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新中国成立后,铁人们曾经在这里创造了“摘掉中国贫油的帽子”的奇迹;而在国际油价低位运行时,大庆人直面原油产量战略调减的现实挑战,强筋壮骨,“油头化尾”产业上升成为省级战略、被列入国家产业布局,闯出了高质量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大庆萨尔图机场航站楼

  观察大庆市在地图上的位置会发现,大庆位于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和重要老工业城市齐齐哈尔中间,与两市间的直线距离都在100公里左右。这意味着,在这个范围内,聚集了三家机场,分别是:东北亚国际航空枢纽——哈尔滨机场、国际口岸机场——齐齐哈尔机场和黑龙江省西部最大的支线机场——大庆机场。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庆机场要与其他两家机场竞争业务,想来是很难的。好在大庆机场大胆试、大胆闯,发展思路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而愈发清晰。

  大庆机场的建设初衷就是为了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其于2006年5月得到立项批复,2008年10月破土动工,经过近300天的大会战,机场在2009年实现全部项目竣工。当年9月1日,275名大庆人第一次在家门口乘坐飞机出行,大庆从此有了蓝天的高度。

  通航十多年,大庆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从10多万人次增加到80多万人次,年航班起降架次从1000余架次增长到6500余架次,全年出港航班平均客座率达到80.41%,货邮吞吐量由310吨增长到1420吨。通航城市覆盖了北京、广州、青岛、西安、成都、上海、天津、武汉、深圳、南京等国内主要城市,实现了经由北京、广州中转国内、国际航班的通程业务,有效缩短了城市间的空间距离,使大庆与国内发达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一批大企业、高端服务业品牌陆续进驻,更多的外商也来大庆投资,进出口贸易量越来越大。

大庆萨尔图机场俯瞰图

  作为绿色油化之都,大庆支柱产业的发展与城市通达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2020年8月开始,备受瞩目的三大“油头”项目全面突破,2370万吨“油头”势头高昂,从而彻底打通从“油头”到“化尾”的全产业链。为了推动实现新增化工原料“吃干榨净”,黑龙江省内外工业企业在这里聚集,相关承接项目一一落地。不仅是石化产业,在大庆经济发展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个不可小觑的飞行数据。早上开完例会收拾好相关材料便赶赴大庆机场,是大庆市发改委等政府工作人员的日常,即使在疫情较为严重时,他们也依旧处于飞行状态。据统计,2020年,大庆市共签约500万元以上项目402个,对接招商引资项目线索444个,累计入统千万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和实际到位资金量均位列全省第二名。

  在大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有限公司3万平方米的厂房内,400多名工人正忙碌在各自的岗位上。汽车产业在大庆本是“零基础”,瑞典汽车品牌沃尔沃看中了大庆的工业基础和民航通达性,省外甚至海外的工程师可以便捷往来,双方便很快达成合作协议。以沃尔沃全球供应商体系为支撑,大庆市构建起了整车生产、零部件配套、后市场服务“三路并进”的发展格局,支持城市转型发展。如今,大庆市还建起了以赛车竞技、表演为主题,集赛事服务、汽车改装、商贸物流等于一体的特色小镇,随着交通的日渐便利,这个赛车小镇已成为东北汽车零部件销售的重要集散地和二手车销售市场。而大庆产的沃尔沃汽车也“走入”欧美市场,将大庆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由2016年的41.8亿元提升到2020年的48.4亿元。

  此外,大庆各级产业园区结合自身实际,依托区域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石油石化大企业集聚优势,聚焦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形成了以油气采掘这一传统优势产业为根基,以“油头化尾”、汽车及装备制造两个成熟接续板块为支柱,以食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三个成长型集聚链条为主导,以战略新兴产业为储备的“1+2+3+N”现代化工业体系。各行业的精英通过大庆机场构建的航线网络相聚大庆,一次次峰会的热烈召开,让大庆的产业从“无中生有”走向“风生水起”。

  有凤来仪,非梧不栖。2020年,国家东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项目正式落户大庆,项目选址临近大庆机场。结合项目建设规划和“区域干线机场”功能规划,大庆机场正在争取航空口岸开放,积极开通国际航线,以国际客运发展引领开通国际货运业务,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让油城挺起转型振兴的脊梁。(中国民航报 记者田以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