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作用篇——最是风雨显担当

“祖国来接我们回家了!”

多年过去,已是国航飞行总队总飞行师的吉学勇依然无法忘记,2011年2月24日,当他驾驶首架撤侨包机出现在受困利比亚的中国同胞们面前时,人群中爆发出的激动呼喊。

在这场史上最大规模的撤离海外受困中国公民行动中,中国民航在11天里先后派出机组和工作人员2200余人次,执行包机182架次,接回我国公民2.6万余人。一架架穿山越海的民航客机,带来了祖国对海外公民的保护与关怀,更彰显出日益强大的中国力量。


2011年,利比亚撤侨航班上,当乘务员在机上广播中说“我们接你们回家”时,同胞们自发地拿起手中的国旗挥舞欢呼。(王泽民/摄)

长期以来,中国民航的发展都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同频共振。百年前,当飞机这种交通工具刚在中国出现不久时,它还只是极少数人的“专利”;而如今,随着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曾经高高在上的“铁鸟”也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十三五”末期,民航旅客周转量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比达33.1%,较“十二五”末提高了8.9个百分点。在30多年的飞行生涯中,吉学勇曾执行过奥运圣火境外传递、利比亚和埃及撤侨、尼泊尔地震救援等多次重大紧急任务,驾驶着载有国旗的飞机在全世界100多个机场上起降过,他见证着中国民航一步步成长为民航大国,并向着民航强国迈进,“可以说,中国民航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

作为国家重要战略产业,中国民航始终是主动服务、落实国家战略的“先行军”,在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上发挥着重要作用。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从那时起,这个国家发展的“新动力源”便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引擎,带动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驶上了快车道。近年来,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中国民航深入推进与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相适应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世界级机场群协同发展,助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围绕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海南自贸港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沈阳、杭州、武汉、长沙等机场的区域性枢纽功能不断增强,中西部和支线机场建设不断推进。“十三五”期间,随着基本航空服务试点的推进,航空服务已经覆盖全国92%的地级行政单元、88%的人口、93%的经济总量。

民航不仅与区域战略深度融合,也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郑州就是其中的一个生动范本。1997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通航时,其货邮吞吐量仅为1万吨;23年后,它已经以64万吨的货邮吞吐量跻身全球机场货运50强,航线网络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临空经济为郑州注入了城市发展的巨大能量,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以富士康为代表的一批企业总部与前沿科技项目汇聚于此,高新技术产业呈爆发式增长,从2010年到2020年,郑州GDP总量增长200%。一架架民航飞机带着发展的机遇起航,也带着人们的幸福生活高飞。目前,包括郑州在内,我国已有17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各地规划打造的航空经济区近百个。


2020年5月,郑州至多哈货运航线首航,郑州机场货运航线网络进一步丰富。(程硕/摄)

国家的对外开放为民航走向世界提供机遇,民航“飞出去”也为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积极服务。20世纪70年代,民航一方面承担重大运输飞行,为国家外交工作服务;另一方面积极建立国际航空关系,开辟国际航线,为我国重返国际舞台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航在招商引资方面同样走在前列。1980年,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成为我国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近年来,外商投资民航业政策越来越制度化、透明化、稳定化。数据显示,外商投资民航业项目规模及外商投资民航业的平均合同外资额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在全面开放新格局构建过程中,联通中外的“空中丝绸之路”,也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贸易强国建设提供战略支撑。截至2020年,我国已与128个国家或地区签署了双边航空运输协定,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00个;中外航空公司与64个国家保持定期客货运通航。


2020年9月,第二届“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峰会在京举行。(张哈斯巴根/摄)

“关键时刻不缺席”,这是中国民航的承诺与责任。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专机保障,到两会、奥运等重大活动的运输保障,再到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危急时刻的抢险救灾、紧急救援,中国民航时刻准备着当好“排头兵”。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民航逆行而上打满全场,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前线,全力保障重大紧急运输“空中生命线”畅通,全力服务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正常、国际供应链保通保运保供。据统计,2020年,民航局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部署和其他相关单位、部委需求,共组织35家国内航空公司执行疫情防控重大航空运输任务1281架次,运输人员14.66万名、物资5137吨。

在这些“关键时刻”,同样缺少不了通用航空的支持。作为中国民航的“两翼”之一,通用航空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构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重要支撑。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民航局开辟通用航空抗击疫情的“绿色通道”,通航企业发挥其机动能力强、灵活快捷的特点,在紧急运送医疗物资、开展航空喷洒(消毒灭杀)和空中巡查作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通用航空正积极拥抱新业态,拓展新领域,在“飞起来、热起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从国产大飞机的适航审定,到北斗国家战略在民航应用的不断落地,在我国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走向制造强国的过程中,中国民航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这不仅是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的“法宝”,也是民航强国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过去执飞到国外的航班,我常被误认为日本人、韩国人;而如今,世界各地的人们越来越尊重中国、了解中国。”吉学勇感叹。在大国崛起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民航始终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空中桥梁联结着发展的脉络、复兴的轨迹,中国民航将伴随着东方巨龙的腾飞继续翱翔天际……(中国民航报 记者潘瑾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