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营:增加一张机票外的非航收入

 
在众多机场中,澳门国际机场的非航收入表现亮眼,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2019年,澳门国际机场整体收入更上一层楼,机场主要运营商总体收入估算达62.7亿澳门元(约合人民币51.4亿元)。其中,澳门国际机场专营股份有限公司(CAM)总收入为18.2亿澳门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6.5%;非航收入为10.24亿澳门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7.4%。
 
在地理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澳门国际机场非航收入屡创新高。澳门国际机场的免税零售商业用地面积仅为机场总面积的5%。换句话说,澳门国际机场用5%的商业用地创造了占总收入56%的商业价值。这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神话。怎样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让旅客在机场里消费呢?究其原因,不难发现非航收入的神话并不仅是一个巧合。
 
澳门国际机场作为中国第一个完全由填海造陆建成的机场,自兴建之日起就一直备受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在两岸尚未直航时,澳门国际机场作为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空中客运交通中转市场,台湾旅客一直是其第一大客源,经澳门国际机场中转的两岸航班一度成为香饽饽。但澳门国际机场并没有完全沉溺于这种“计划经济”中。澳门国际机场管理团队早早预料到两岸直通是大势所趋,中转市场份额势必减少,这就需要另辟蹊径,寻找新的出路。
 
值得一提的是,澳门国际机场与内地大部分机场的运营模式有明显区别,其非航收入主要包括租金收入、佣金收入(所占比例较高,为70%~80%)以及杂项收入(包括安保服务、停车服务等)。
 
然而,澳门国际机场候机楼空间是非常狭小的,如何在有限资源基础上实现利润最大化呢?答案是:对原来的商业用地进行改造,重新规划候机楼空间和旅客动向,进行合理布局。多年来,在机场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澳门国际机场开始逐步对候机楼商业区进行改造——
 
对免税零售区进行微调。澳门国际机场充分考虑旅客需求,在商铺里摆放一定比例的纪念品、澳门特产、医疗用品等。同时,机场与运营商密切配合,共同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向旅客提供其更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对餐厅布局进行重新规划。一是引进国际专业公司及具有规模的企业,通过分析旅客的国籍和文化偏好,针对不同旅客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实施多元化项目,增加贵宾服务。三是改进广告形式和内容等。
 
除了商业区改造工程外,澳门国际机场在产品定位上精益求精、精准把控,除了提供知名品牌的产品外,还引入本地文创产品,以体现澳门及机场“小而美”“小而精”特色。
 
2010年,澳门国际机场的商业面积仅有4012平方米;如今,其面积增大了1000多平方米。面积不断扩大的背后,显示出澳门国际机场致力于服务更多的旅客的决心与信心。非航收入的增加取决于旅客的增加,旅客消费越多,非航收入就越多。现在,随着澳门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澳门国际机场有了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
 
澳门国际机场的非航收入能够创造如此骄人的成绩并非偶然,其对自身进行了清晰的定位,同时灵活调整销售策略以应对各种风险。“顾客是上帝”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如今,澳门国际机场正积极规划,将继续以旅客为中心,调研旅客需求,对运营模式进行调整,从而发展成为托起澳门腾飞的“翅膀”。(《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郭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