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6!一年6.6亿人次!璀璨航迹擘画通达蓝图

盘点一年飞过了哪些城市,晒一晒纵横交错的出行航线图,或是在各地机场打卡定位,这是如今各类社交平台上出现的高频内容。越来越多的“空中飞人”背后,是中国民航航线网络的不断扩展、机场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航空出行的日益便捷。

五年来,民航运输总量日益增长,服务旅客规模逐渐扩大。2015年~2019年,民航运输总周转量从852亿吨公里增长到1293亿吨公里,年均增长11%;旅客运输量从4.4亿人次增加到6.6亿人,次年均增长10.7%。值得一提的是,五年来,旅客周转量在综合交通中的比重从2015年的24.2%提高到33.1%。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选择乘坐飞机出行,享受航空服务的高效与便捷。同时,中国人均航空出行次数从0.32次提高到0.47次,国内票价下降4.3%,国际票价下降35%,客运国际化、大众化趋势更加明显。

“哥,咱们以后回家可太方便了!”4月27日,乘坐东航首班云南保山—西双版纳航班前往西双版纳工作的张先生一下飞机就和同行的哥哥感叹道。这条省内航线的开通让兄弟俩回家和外出工作有了更快捷的交通工具。

7月29日,在千里之外的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杭州—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航线首航,搭载着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的113名电力工程技术人员前往印尼爪哇7号电站、玻雅电站、芝拉扎电站等“一带一路”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这条航线的开通,搭起了又一条通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空中桥梁。


(制图:李思进)

五年来,我国国内航线网络日益完善,搭起了各省区市间的一条条便捷通道;国际航线更加通达通畅,在国际航线网络中的地位和重要程度进一步凸显,让中国人的足迹遍布全球。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有定期航线5521条,其中,国内航线4568条(包括港澳台航线111条),国际航线953条,比2015年分别增长71.3%和44.4%;境内通航城市234个,中外航空公司从我国通航至73个国家的218个境外城市;运输航空机队规模由2015年的2650架增加至2019年的3818架,运输航空公司增加至62家。在谋划航线布局中,民航局以枢纽建设为牵引,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重点围绕京津冀协同、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目标,全力打造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复合枢纽;重点建设昆明、成都、西安等区域枢纽,实现直辖市、省会级城市间的航线连接;引导航空公司深耕支线市场,实现干支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优化国际航线网络布局,突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与9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了双边政府间航空运输协定,与其中54个国家保持定期客货运通航。

在郑州机场国际货运站里,一辆辆叉车来回穿梭忙碌,一箱箱来自海外的海鲜、水果、鲜花从这里分发至全国各地,一箱箱“中国制造”的医疗物资、机械装备等又从这里发往全球。“十三五”期间,以郑州机场为代表,民航货运物流转型发展趋势明显,货邮运输量从2015年的629万吨增长到2019年的753万吨,年均增长4.6%;截至2019年底,我国与30个国家的74个境外城市保持定期货运航班飞行,每周运营货班1014班,比2015年增长17.4%;5月,全国首个电子货运试点在郑州机场正式启用。今年疫情发生后,民航局出台多项政策提升我国航空货运能力,临时货运航班量成倍增长,全货机加班包机实现爆发式增长,为我国保通保运保供以及稳外资稳外贸发挥了重大作用。

五年来,通用航空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业务规模较快增长,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服务效能不断提升。通用航空飞行量从2015年的77.8万小时增加到2019年的106.5小时,年均增加8.2%。短途运输服务范围持续扩大,青海德令哈—格尔木—花土沟等21个省份的52条通航短途运输航线开通,为群众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基本航空服务;无人机产业发展亮眼,截至2019年底,已注册无人机达39.2万架,完成商业飞行125万小时;粤港澳大湾区直升机跨境运输成功运行;医疗救援应用在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9年9月25日,广州的张先生登上了南航从北京大兴机场飞往广州的首航航班。“能够见证这个历史时刻,我真的非常激动!”张先生表示。这一天,举世瞩目的世纪工程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通航,北京正式迎来“一市两场”新格局。

五年来,以构建由3大世界级机场群、10大国际航空枢纽、29个区域枢纽和非枢纽运输机场组成的,覆盖广泛、分布合理、功能完善、集约环保的现代化机场体系为目标,我国机场体系布局进一步完善,综合保障和服务能力持续增强。预计到“十三五”末,我国将完成新建、迁建机场43个,全国运输机场数量从210个增加到241个,其中千万级机场从26个增加到39个;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4600亿元,较“十二五”增长约26%;上海浦东、重庆、武汉机场等15个大中型枢纽机场扩建项目竣工投产,成都天府机场、我国第一个以货运功能为主的鄂州机场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以轨道交通为重点的枢纽机场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设,截至2019年底,全国28个机场共衔接38条轨道交通,较2015年新增13条。在机场建设中,“四型机场”、“四强空管”理念、“四个工程”要求深入人心;定点扶贫重点工程新疆于田机场顺利完成校验飞行,位于西部地区、边境地区或贫困地区的50个改扩建小型枢纽或非枢纽机场项目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等国家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

放眼全国机场周边,临空经济区建设初见成效,“大临空”经济格局逐步形成,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智能终端产业圈、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等新兴经济业态层出不穷。截至目前,北京大兴、上海虹桥、广州、成都等15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全部于“十三五”期间建成,全国34个省(区、市)规划建设的空港经济区超过100个。临空经济对区域经济贡献力逐渐加强,以北京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为例,2019年,其属地总收入达3083亿元,实现税收240亿元,在北京市GDP中的占比逐年攀升。一个个以机场为圆心的经济圈在城市地图中崭露头角,带动区域经济开启转型升级的全新旅程。

“机场让我家门口变了样!”“可以从家门口直飞国外了!”近年来,民航运输规模的扩大让航空出行更进一步走进了更多小城镇百姓、贫困地区百姓的视野,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中国民航也将继续提升资源保障能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航空出行需求,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