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敬畏之心”结安全之果

人不敬畏生命,就难以承担重于泰山的安全责任;人不敬畏规章,就会漠视按规操作;人不敬畏职责,就会渎职失职。只有心存敬畏,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安全之舟才能乘风破浪,航空事业才能展翅翱翔。我们要把“敬畏”二字根植于心间。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将一条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进同一个池子,用透明钢化玻璃将它们隔开。鲨鱼每当想捕食时,都会在钢化玻璃上碰壁。久而久之,即便将钢化玻璃取走,鲨鱼也不会再过去捕食。这个实验表明,行为可能形成惯性,心理可能产生依赖。不过,换个角度看,也可以将实验中的钢化玻璃理解为行为边界的标注。有了边界意识,有了敬畏之心,就能够自觉守底线、守规矩,“不敢越雷池半步”。
 
敬畏是自律的开端,敬畏也是行为的界限。对安全工作而言,心有所畏,才能行有所止。只有对安全工作怀着敬畏,才能使守纪律、讲规矩成为自觉行动,面对安全操作一丝不苟,面对风险隐患不麻痹大意。
 
相反,一旦失去敬畏之心,思想防线就会悄然失守,精神堤坝就会轰然倒塌。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忘记了“钢化玻璃”。在现实中,一些人或是存在侥幸心理,把安全规章和制度当摆设,以为自己能得过且过;或是形成傲慢心态,视纪律和规矩为无物,目空一切,最终酿成大祸。安全事故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增强红线意识。
 
因此,我们常怀对生命、规章和职责的敬畏之心,即应慎初慎微、抓小抓早,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把敬畏的理念挺在前面,就是要让制度长出牙齿,决不让制度成为稻草人,陷入“破窗效应”。对空管人来说,一定要把“没事”当成“有事”来看,把“小事”当成“大事”来抓,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反思,以严的要求、实的精神反求诸己,才能始终保持心中的敬畏感,做到居安思危、防患未然。
 
人有所畏,业有所成。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任何时候、任何环节都不能麻痹大意。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代民航人的艰苦奋斗,中国民航在安全水平、行业规模、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奠定了我国建设民航强国的坚实基础。据统计,我国民航每天要执飞国内外近10000个航班,运送近120万名旅客,相当于每天要移动一座大中型城市的人口。近年来我国运输航空百万小时重大事故和亿客公里死亡人数保持双“零”记录。我国的民航安全保障水平走在了国际民航业前列。
 
新时代,新未来。民航局发布的《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为我们描绘了发展的蓝图:到21世纪中叶,将实现由多领域的民航强国向全方位的民航强国的跨越,全面建成保障有力、人民满意、竞争力强的民航强国。民航的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创新能力、治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领跑全球,形成辐射功能强大的现代民航产业,全方位参与新型国际民航治理体系建设。机场网、航线网和信息网深度融合发展,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民航全面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再伟大的事业,再宏大的蓝图,也要从基础和细节做起,一步一步完成。安全工作永远在路上,没有终点,只有起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任何一个易被忽视的安全隐患,均有可能导致无法想象的后果。安全工作怎么重视、怎么强调、怎么主抓都不过分。
 
敬畏生命是生而为人的底气,敬畏职责是立于社会的本分,敬畏规章是民族兴旺的自信。让我们做有敬畏之心的人吧,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刀刃向内、检视问题,对待每一项工作都怀有敬畏之心,“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对付万分之一的隐患”,时刻牢记“安全是民航行业的生命线”“确保飞行安全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切实担负起民航强国建设的历史使命,进一步打造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优秀空管队伍,把对安全的尊崇、对安全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敬畏天地,敬畏群众,敬畏规章制度,让敬畏之心开花结果。(作者万静 单位:民航安徽空管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