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三个敬畏”的知行合一

前些日子,民航局提出了持续学习英雄机组“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精神的目标。从根本上说,“三个敬畏”与民航业“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因为只有对生命的意义有着充分理解的人,才能理解按规章办事的极端重要性,才能一丝不苟履行好自己肩负的职责,做好航班运行环节的“螺丝钉”,确保航空安全。

“生命”是敬畏的根本,“规章”是敬畏的方式,“职责”是敬畏的价值。“三个敬畏”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如何挖掘内涵,如何实践落地,有待我们仔细分析。

所谓“敬畏”,是既敬重又害怕。敬畏之心人皆有之,然人敬畏之物各不相同,有人敬畏家长,有人敬畏师傅,有人敬畏领导,有人敬畏某种思想。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的“君子有三畏”体现了古人对信仰、对权威的态度。只有“敬”或者只有“畏”都是片面的,只有敬重但没有畏惧会让人变得麻痹大意,只有畏惧但没有敬重会让人欺上瞒下。要做到对生命、规章、职责的敬畏,必须双管齐下,让人从价值观上产生权威信仰,谓之“敬”,在行动上感受到约束畏惧,谓之“畏”。

结合民航工作,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敬”和“畏”上下功夫。“敬”是三观的塑造,而三观塑造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耳提面命的培训,加强对人性根本的教育。但是人的三观在进入社会工作之前往往已经形成,个别人的三观很难改变,尽管进行了多次培训教育,但还是漠视生命、无视规章、不屑职责。这些三观不正的工作人员给行业抹黑,是我们目前需要排查和关注的“重点人员”,需要在平时工作中仔细甄别。为加强安全工作,现在人员背景和思想摸排工作已经常态化。摸排工作必须下沉到最基层,细化到不超过10个人的班组,只有依靠班组长(主管)和团队成员在平时工作中多互相观察工作表现,多听大家发的牢骚,才能更好地了解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及时改变纠正其负面想法,消除隐患。

“畏”的培养应该通过制度建设。根据科学研究,人对惩罚的感知大于对奖励的感知,这就是为什么惩罚更让人容易产生畏惧感,更让人记得住。因此,对于人命关天的安全问题,在制度上还是要用“重典”进行管控,用“红线底线”思维来加以约束。犯了安全问题的错误,绝对不能一笔轻轻带过,惩罚不痛不痒。如果不能让人深刻铭记,又何来“畏惧”?因此,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和完善工作任重道远,必须通过明晰而严格的制度条款,树立起制度的权威性。现在的管理仍然存在避重就轻、人情管理、制度过松的情况,导致从业人员“畏”的程度不够,出现习惯性违章、同样问题反复违章等情况,需要引起警惕。

“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理解不难,但落实不易,如何做到知行合一,还需要考验我们的管理智慧。但无论如何管理,不管对“敬”的教育和排查如何深入仔细,不管对“畏”的制度建设如何严格全面,最终总要归结到依托基层员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方能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作者殷志俊 单位:深航无锡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