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儿发布《2019大学生出行数据报告》:平均坐飞机次数4.4次 偏爱“穷路富住”

大学生,年龄大多在18—22岁,平均坐飞机次数4.4次。

那么多?你没看错!这一数据来自于去哪儿2019年5月发布的《2019大学生出行数据报告》。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的高校在校生人数将来到3700万人(含研究生)。在去哪儿平台上,实名认证学籍的大学生已超260万。

仔细看这260万大学生的旅游出行消费画像,你会发现,这群智商高、学历好的“穷学生”,消费实力一点都不弱。

平均飞行4.4次 全年消费总额增长4成

仔细研究这份报告会发现,大学生的消费观已经和几年前不一样了。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四处看看,单次消费低但频次却不少。

从去哪儿平台的实名认证大学生群体看,这群年龄在20岁左右的年轻人,一年坐飞机的平均次数达到4.4次,甚至高于2018年民航旅客人均乘机次数1.35次。

每次出行平均花费虽然比年长十岁的2151元少了400元,但2018年大学生群体在去哪儿平台的消费总额却比上一年增长了4成,是增长最快的一类。

民航出行研究中心通过去哪儿平台的大学生数据发现,这一群体还将成为带动二三线城市民航发展的明日力量。

(图说:2018年中国大学生十大飞行出发城市)

从大学生乘机出行的热门出发地来看,西安、成都、昆明这三个城市排名第三至第五位,仅次于北京、上海。这证明,这些大学生确实有优惠购买机票的需求。

(图说:大学生乘机出行集中在1、2月放寒假)

从另一方面看,大学生乘机最集中的时间是1、2月寒假回家,比暑期、开学都要多。这也证明,乘机出行不再是奢侈,渐渐成为大学生的“刚需”。

启程前一周购票人数过半 为省钱更爱中转、联程、空铁联运

都说买一张机票、车票是一场旅行的开始,大学生们做这个决定可谓是“一转念”。想干嘛就干嘛、说走就走,是这一群体的出行特点。

(图说:大学生国内航线下单与出发时间差)

与普通用户平均提前两周做决定不同。去哪儿平台上的大学生们,距离出发前1至5天才买票的占了一半以上,甚至有近1成的人起飞当天才下决定。

这一数据同样体现在火车票上,通过去哪儿购买火车票的大学生中,发车前1-5天才购票的大学生占到了47%,发车当天买票的更是高达28.5%。

让他们说走就走的不是“有钱任性”,而是看到特价。

火车票的价格相对固定,可机票的价格波动频繁。这让不少大学生看到低价机票立马出手。

根据去哪儿机票历史价格波动曲线数据显示,竞争激烈的国内航线在临出发前会“放价”,这让不少学生族捡到“漏”。

去哪儿旅行APP机票的“低价推荐”功能中,从点进价格到支付,思考时间最短的也是这一群体。

相对于上班族,他们不用考虑年假够不够用、行程够不够紧凑,只要价格便宜,并不介意坐红眼航班、过夜火车。

也正是因为时间充裕,偏好中转,是大学生群体旅游出行消费的又一特点。

特别去国际及港澳台地区,这群年轻人熟稔中转、联程、空铁联运等方式,无所不用其极。

直飞芽庄买不起,就去广西中转,还能在南宁玩一天;清明北京去日本价格高,坐高铁到天津坐低成本航空航线再出发;海南的学生春节回家机票特别贵,就到普吉岛转一圈再回去,和直飞到海口的一个价。

据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大学生群体选择中转、空铁联运等线路的占比达到4成,是80后群体的2倍。

出游花费人均过千元 价格敏感型的高消费群体

回家是刚需,集中在1、2月。住酒店的集中时间,能看出这群年轻人什么时候出去玩。

报告显示,大学生们通过去哪儿平台预订酒店最集中的时间是在暑假。

暑期价格高要出去玩,出行淡季也要出去玩,毕业季、开学季更要趁机出去玩。如果旅行消费的方式可以描述某一人群,那么大学生算是最拧巴、最有趣的一群。

别看这群大学生省钱方式不少,单次出行的总消费可一点都不低。

他们为省钱,买低价红眼航班、选低成本航空、买基础经济舱;

他们也能为了赶时间,不选普通列车选高铁。

(图说:大学生乘坐火车类型占比)

虽然大多数的大学生订房更偏爱经济型酒店,人均每间夜消费只有234元。但是2018年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在选择舒适型(3星)、高档型(4星)、豪华型(5星)以上酒店的间夜数均有所增长。

(图说:中国大学生在2017、2018年国内酒店预定星级比重变化)

只要能出去玩,大学生们吃得了青旅、民宿的苦,也享得了五星级酒店的福。

经过统计,通过去哪儿平台旅行消费的大学生群体,人均单次过千元;如果选择乘机出行,人均单次花费达到2500元;是实实在在的价格敏感型的高消费群体。

知名旅游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创产业研究中心旅游研究所所长刘思敏认为:“大学生绝大多数并无独立经济能力,对价格极其敏感,低价对其旅游消费具有决定性影响。谁拥有低价,谁就可能在未来主力用户群的争夺上占得先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