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直播
 
综合司副司长 顾晓红
 
  顾晓红: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来参加我们今天的专题发布会。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发展计划司副司长董法鑫、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包毅、发展计划司副巡视员张清。
 
  党的十九大谋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明确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民航业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交通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支撑。在交通强国各领域中最具国际比较性、在国际互联互通中,最能够发挥先导作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民航局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认真分析当前民航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对民航当前和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系统谋划。
 
  在去年,我们提出了,建设新时代民航强国的战略目标,起草了《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政纲要》(框架讨论稿)。一年来,在对《纲要》讨论稿多方征求意见,深入讨论研究,反复修改完善之后,最终形成了《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
 
  下面请董法鑫副司长、包毅副司长、张清副巡视员分别介绍相关情况。

 

  2018-12-10 15:05:00


发展计划司副司长 董法鑫
 
  董法鑫:各位媒体的朋友,大家下午好,由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下,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的相关情况。
 
  民航是战略性产业,在国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建设民航强国,既是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客观需要,也是深化民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运行效率和服务品质,支撑交通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
 
  进入新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大众出行对安全、便捷、品质等方面都有了更强的关注不断增强,对成本、质量、效率和环境有了更高要求。
  经过几代中国民航人的接续奋斗,我国已具备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跨越了发展基础,同时也面临基础保障能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增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突出等问题。综合分析世界民航强国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我们制定《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
 
  建设民航强国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标志。今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四川航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时指出:民航人要继续努力,为实现民航强国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明确指出了建设民航强国的奋斗目标,更赋予了民航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肩负的重任。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是加快推进中国民航从“由小到大”向“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一年。《纲要》的出台有利于全行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凝心聚力、锐意进取、迎难而上,加快理念变革、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和动力变革,突破瓶颈制约,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实现我国由民航运输大国向航空运输强国转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贡献。
 
  建设民航强国,是民航几代人的愿望。“十五”以来,历届民航局党委党组高度重视民航强国的建设,不断深化对民航强国建设的理解,接续谋划民航强国的建设蓝图。2010年初,民航局就出台了《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提出了到2030年,中国民航用20年的时间,全面建成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化民用航空体系,实现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转变。“十三五”以来,民航局党组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和新挑战,纵观全局,系统谋划,对民航当前和未来发展做出了重大科学判断。着力加强顶层设计和理论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围绕推进民航强国建设,提出了民航强国“八大特征”,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多方论证,形成了民航强国建设框架体系。2017年底,将《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框架讨论稿)》提交了全国民航工作会议讨论。2018年以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两会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航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纲要》又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征求了多方意见。经过多轮修改完善后,形成现在的《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
 
  下面我请包毅副司长、张清副巡视员分别就“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的发展基础”和“《纲要》主要内容”等情况,向大家做介绍。
 
  谢谢。

  2018-12-10 15:11:00


发展计划司 副司长包毅
  包毅:大家下午好,新时代的民航强国建设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
 
  一、中国民航具备从大国向强国跨越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代民航人艰苦奋斗、不懈努力,我国民航发展在安全水平、行业规模、服务能力、综合交通地位作用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用了民航发达国家不到一半的时间,在许多方面实现了中国民航由小到大的规模积累,奠定了我国建设民航强国的坚实基础。
 
  在几个方面:
 
  一是航空安全水平世界领先。
 
  近年来,运输航空百万小时重大事故和亿客公里死亡人数保持双“零”记录。截至目前,全行业累计实现连续安全飞行99个月,6737万小时,保持了16年零7个月的空防安全零责任事故记录的水平,走在了国际民航业的前列。
  二是行业运行规模居世界前列。
 
  自2005年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以来,我们与第一位的差距不断减小。截止今年11月底,全行业共有航空运输公司60家,运输飞机3588架。通用航空公司414家,通用航空器2378架。运输机场234个,其中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000万人次的37个,超过3000万人次的10个。
 
  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浦东机场货邮吞吐量分别位居全球第二和第三位。2017年中国民航对世界民航增长贡献率超过25%,对亚太民航增长贡献率超过55%。
 
  三是航空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持续保持年均16.3%的高速增长,远高于其他运输方式和国民经济增长速度。2017年,我国航线网络通达60个国家和地区,连通全球158个城市。完成旅客运输量5.52亿人次,完成货邮运输量705.8万吨,分别是改革开放初期的373.5倍,252.1倍和103.2倍,较好地完成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是行业地位作用日益突出。
 
  目前,我国民航旅客运输周转量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比重达到31%,航空货运承担进出口贸易额比重18.5%。与6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了双边航空运输协定,与其中的43个国家实现直航,有力支撑了国家对外战略。在祖国和人民需要到时候,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圆满完成了历次的抗震救灾、海外撤侨等重大和紧急运输保障任务。
 
  五是国际影响力、竞争力与日俱增。
 
  中国是国际民航组织一类理事国,由中国政府提名的候选人成功连任国际民航组织秘书长。在国际市场上,中国航空企业竞争力大幅提升,三大航空集团营利能力进入全球前十。中国民航已搭建与东盟、非洲和中亚等航空区域合作平台,承建的多个国际机场正式投入使用,不断推进我国民航在安全管理、技术标准、产品服务方面“走出去”。
 
  二、中国民航正处在由“大”向“强”转变的关键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一带一路”东西双向开放格局逐步形成。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进入新时代,大众出行对安全、高效、便捷、品质等方面的关注不断增强,对民航业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航业是重要的战略产业”、“新机场是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国家对民航业增强动力功能、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要求民航发展必须不断丰富内涵和外延,承担起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
 
  同时,刚才也介绍到了,民航行业仍面临着基础保障能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增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突出等问题。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日益严峻的挑战,需要我们以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为指引,不断推进民航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8-12-10 16:16:00


发展计划司 副巡视员张清

  张清: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下面由我介绍《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主要内容,在编制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思路:
 
  首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既从当前面临的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增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等突出问题出发,明确破解难题的方向和措施;又放眼全球,从民航强国建设的八大特征着眼,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等新要求为目标,理清达到目标的路径和任务。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践行发展为了人民的理念,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增强人民群众在民航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三,坚持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的本质要求,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深化民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提升民航发展质量。
 
  第四,坚持融合创新发展。加强民航与交通、产业、科技、贸易和军队等领域的协调联动,实现融合发展;突出创新是第一动力,推进技术、管理和制度创新,夯实人才第一资源,培育民航新业态、新产业、新动能,实现融合发展,凝聚发展合力。
 
  《纲要》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
 
  第一部分,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面临的形势和推进民航强国建设的总体要求。系统分析我国民航强国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总结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一二三三四”新时期民航总体工作思路,着力推进民航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实现民航高质量发展,建成保障有力、人民满意、竞争力强的民航强国,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支撑。
 
  四条基本原则包括:
 
  一是服务国家战略,强化统筹融合。
 
  二是坚守安全底线,提升质量效率。
 
  三是深化改革创新,全面开放合作。
 
  四是践行绿色智慧,服务人民大众。
 
  第二部分,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战略步骤。
 
  在总体目标上,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保障有力、人民满意、竞争力强的民航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支撑。民航服务能力、创新能力、治理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影响力位于世界前列。
 
  具体表现为:
 
  具有国际化、大众化的航空市场空间;
 
  具有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大型网络型航空公司;
 
  具有布局功能合理的国际航空枢纽及国内机场网络;
 
  具有安全高效的空中交通管理体系;
 
  具有先进、可靠、经济的安全安保和技术保障服务体系;
 
  具有功能完善的通用航空体系;
 
  具有制定国际民航规则标准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具有引领国际民航业发展的创新能力。
 
  民航强国的八个基本特征实现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完成整体跨越,进阶到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汇集融合状态,系统呈现出民航强国的综合实力和水平。
 
  在战略谋划上,提出“一加快,两实现”的战略部署。具体要求是:
 
  从现在到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也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的启动期。民航发展要瞄准解决行业快速发展需求和基础保障能力不足的突出矛盾,着力“补短板、强弱项”,重点补齐空域、基础设施、专业技术人员等核心资源短板,大幅提升有效供给能力,加快实现从航空运输大国向航空运输强国的跨越。
 
  从2021年到2035年,实现从单一的航空运输强国向多领域的民航强国的跨越。我国民航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形成全球领先的航空公司,辐射力强的国际航空枢纽,一流的航空服务体系,发达的通用航空体系,现代化空中交通管理体系,完备的安全保障体系和高效的民航治理体系,有力支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由多领域的民航强国向全方位的民航强国的跨越,全面建成保障有力、人民满意、竞争力强的民航强国。民航的创新能力、治理能力、综合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领跑全球。
 
  形成产业辐射功能强大的现代民航产业,全方位参与新型国际民航治理体系建设。机场网、航线网和信息网深度融合发展,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民航全面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
 
  第三部分,建设新时代民航强国的主要任务和举措,从第五节到第十二节,共8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拓展国际化、大众化的航空市场空间。
 
  重点是着力拓展国际航空市场,着力推进航空服务大众化,着力开拓航空物流市场,着力拓展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服务空间,全面提升航空服务质量。
 
  二是打造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大型网络型航空公司。
 
  重点是打造世界级超级承运人,打造全球性的航空物流企业,培育多元化的航空市场主体。
 
  三是建设布局功能合理的国际航空枢纽及国内机场网络。
 
  重点是构建机场网络体系,建设世界级机场群,推进枢纽机场建设,加快非枢纽机场和通用机场建设。
 
  四是构建安全高效的空中交通管理体系。
 
  重点是深化空管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空域资源保障,提高空域运行效能,实施空管强基工程。
 
  五是健全先进、可靠、经济的安全安保和技术保障服务体系。
 
  重点是强化航空安全管理,深化“平安民航”建设,提升应急和调查能力,提升网络安全和技术保障能力。
 
  六是构筑功能完善的通用航空体系。
 
  重点是做大做强服务市场,强化基础保障体系,构筑全体系产业链,创新引领无人机应用。
 
  七是增强制定国际民航规则标准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重点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全面深化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民航治理。
 
  八是培育引领国际民航业发展的创新能力。
 
  重点是实施科技创新引领战略,提高适航审定能力,打造平安、绿色、智慧、人文机场,打造一流科技创新平台,培养国际水平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治理能力。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主要包括,加强党的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政策协同;加大财金支持;加强人才建设和严格责任落实等六个方面,重点保障《纲要》的推进和落实,加强政策支持保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调动全行业力量共同推进。
 
  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我们需要深刻认识民航强国建设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底线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历史思维,以《纲要》为统领,统一思想,保持战略定力,确保行业发展理念新、目标明、动力足、路径清、效益好,全面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介绍完毕谢谢!

  2018-12-10 16:22:00

  顾晓红:谢谢,下面进入提问环节。

 

  2018-12-10 16:23:00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在全面提升航空服务质量这个内容里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做民航+生态圈,我想问一下,以及未来打造民航+生态圈对服务有什么的意义,或者作用呢?
 
  张清:谢谢这位记者,党的十九大提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落实到民航工作中,就是要全面贯彻"发展为了人民"的理念。随着民航在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这要求民航按照"出行即服务"的理念为人们群众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产品。为此,积极构建民航+生态圈,实现民航与其它交通方式、与互联网、大数据、与上下游产业及关联产业的有机融合是全面提升民航服务质量重要途径,也是发挥民航战略性产业基础性作用、实现行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为现代服务业,民航为经济社会提供了安全、高效、便捷、可靠的基础性服务产品,已经融入到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我国民航运输规模已多年位居全球第二,日均航班量1.5万架次以上,每小时运输旅客近9万人次,民航自身已经成为汇聚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海量数据载体,具备打造生态圈的规模基础。依托民航的大数据资源,构建民航+生态圈,将有利于激发新业态,孕育新动能。例如,民航+临空产业创新城镇化新模式,民航+互联网+贸易创新国际贸易新模式等。这无疑将进一步增强民航对国家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围绕构建民航+生态圈,今年民航局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民航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广"互联网+民航服务",鼓励开展"多式联运";与中国铁路总公司签署推进空铁联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五大领域深化空铁联运工作;发布了《促进航空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航空公司与物流企业、制造、贸易、交通、金融等行业深度融合,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面向未来,随着民航+生态圈的深入互动,可实现经济发展更高效,产业发展更高级,资源利用更集约,人文交流更密切,社会发展更和谐。
 
  谢谢!

  2018-12-10 16:27:00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想请问一下我们看到《行动纲要》当中提到,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航空+高铁的大容量、高效率、现代化的快速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我想请问一下如何理解“中国特色”这个概念,谢谢。

  董法鑫: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既是建设民航强国的最终目的,也是最根本的动力源泉。
 
  从需求侧角度看,到2020年,中国民航旅客运输量将超过7亿人次,规模已经非常庞大,但是人均出行水平只有0.5次左右,如果按照发达国家的航空人均出行2-3次来计算,未来将是几十亿的航空旅客出行规模,需求潜力和民航发展空间依然巨大。随着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理念、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升级,便捷舒适、智慧绿色、国际跨境以及快速、大容量将是未来客货运输市场的主要特征。可以讲,只靠民航一种交通方式,无论从资源禀赋还是能力条件看,都难以全面满足人民群众的不断升级的出行需求。要知道,目前全球航空旅客运输量才41亿人。
 
  从供给侧角度看,只有航空和高铁才能提供满足以上所说的未来出行需求的运输产品。目前,中国是全球唯一同时具有广覆盖高等级民航网络和高速铁路成网运行的国家,民航和高铁在基础设施、运输组织、客户服务等方面也具有设施设备最新、管理现代化特征最明显、发展潜力势能最大的交通运输方式。
 
  应该讲,“航空+高铁”既是现实需求的合理选择,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需要。因此,民航发展必须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站在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主动推进“航空+高铁”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推动形成优势互补、相互诱发、互相支撑的良性发展环境,最终实现“1+1>2”的发展效果。目前看,中国有条件也有能力去推动实现这个伟大创新,并且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要的同时,也为世界航空运输发展和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变革提供“中国方案”,做出“中国贡献”,实现中国发展成果全球人民共享。我想,这已是我们所强调的“中国特色”的内涵。
 
  我可以举几个例子。一是,2010年以虹桥机场为中心的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融合航空交通、轨道交通、陆路交通,为旅客提供15分钟换乘、步行不超过300米的便利,提高了旅客出行效率,丰富了旅客的选择,达到“1+1>2”的效果。可以说,以虹桥机场等为代表的“航空+高铁”正是中国特色的集中体现。国内目前已有11个机场将高铁站接入航站楼。二是,明年将建成使用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和正在建设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均规划建设了高铁接入方案。这不只是在扩大航空枢纽服务范围、更好服务旅客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也将用我们的发展实践全面诠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机场是国家一个新的动力源”的重要论断。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民航将进入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铁路也将在四纵四横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八纵八横的高速铁路网。加强民航和高铁在基础设施布局、规划设计、建设运行、标准规范、运输服务等各方面的对接融合,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运输服务一体化、技术标准一体化、信息平台一体化,打造“无缝衔接、中转高效”的服务产品,是当前和未来民航工作的重要内容。

  2018-12-10 16:40:00

 
《光明日报》记者提问
 
  《光明日报》记者提问:随着消费升级,人们更希望得到一些更多元化、高品质的服务,对于我们航空服务来说,中国民航以后将会怎么创新?
 
  包毅:谢谢您的提问。民航服务创新,其实说到最终,或者说终极目标,其实就是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在民航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前,民航局正在深入开展“民航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已经出台《航班正常管理规定》、《公共航空运输服务消费者投诉管理办法》,航班正常率水平已得到明显改善,消费者正当权益得到保障;12家千万级机场实现了旅客值机、安检、登机全流程电子化;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实现了全面开放使用;推出特殊旅客运输、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等服务。
 
  面向未来,民航在服务方面的创新工作主要集中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深化改革,即构建和完善现代民航市场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例如,进一步放开民航市场准入限制,完善激励相容的民航管理体系;建立以旅客主观服务体验数据收集为核心的服务质量评价机制;修订客运规则,鼓励航空公司增加辅营服务;以公共运输和通航短途运输相结合,扩展航空服务网络等。二是合作拓展,即加强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与上下游产业密切合作,打造流程更加完整,运行更加高效,体验更加美好的出行产品,例如在大型枢纽机场规划引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地铁等快速轨道交通,推进民航空地一体化运输;推进民航与物流、制造业的融合,实现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柔性制造等新模式。三是技术创新,即加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在民航领域的应用,推进民航运行、服务和管理流程再造,全面推进“智慧机场”、“智慧空管”等建设,打造可靠的民航安全体系,高效的民航运行体系,精准的民航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智能化、人本化的航空出行服务。

  2018-12-10 16:45:00

  顾晓红: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再次感谢出席各位发布会的领导和朋友,2019年1月上旬再见,谢谢大家!

 

  2018-12-10 16: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