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北京新机场感悟改革开放新成就

2018年5月9日,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组织退休职工参观北京新机场工地,这是我们盼望已久的心愿。老职工们充满了喜悦的心情,认真倾听建设施工单位的介绍,参观航站楼并拍照留影。虽然还在建设中,但工地到处塔吊林立,可见规模之宏大。航站楼的硕大空间和钢结构的主体结构,充满现代建筑气息,让人感到不愧为中国的空中国门,充分体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民航机场的新风貌。

回顾我们刚参加工作那个年代,民航机场普遍处于百废待兴的时候,民用航空业务量不大,机场建设规模、投资、标准都很低。有些机场航班很少,飞行区铺筑面很小,有的跑道还是土跑道,老乡可以在跑道上放牛羊。飞机来了,用喇叭和信号弹催促跑道上穿越的人避让。就连全国最大的首都机场站坪,和联络道之间还有大片的草坪。作为机场最主要的功能性建筑,候机楼也十分简陋,为了使候机楼有较大体量,往往把塔台和其他一些业务用房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楼,或把各种功能建筑尽量靠近航站区,形成建筑群。这样的布局严重影响候机楼的扩建和场内交通分类。至于其他配套设施更是一切从简。

在经济建设困难的漫长岁月里,作为机场建设员工,我们多希望有自己设计的大机场,宏伟的航站楼,完善的配套设施,可是建设规模要严格控制,刚建好三五年又要扩建,拼一块、补一块。国家建设投资拨款有限,好钢用在刀刃上,能压缩的压缩,降低标准是压缩的直接后果。再则重要的材料设备是计划审批的,钢材、木材和其他稀缺建材也是报批指标,不能随便使用。直到改革开放后,机场管理体制的变化、审批制度、投资渠道、采购市场等一系列变化,给机场建设注入了生命力。最关键的是改革开放使机场发展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机场成为地方政府积极关注和支持的事情。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机场建设热潮,为民航机场建设在数量和质量上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在那段时间各省会城市和重要城市都纷纷建机场,为地区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兴旺打下了基础,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不错。

改革开放从源头上给民航发展注入滚滚巨流,有目共睹。机场快速建设、大型新型飞机及各种设施设备的购置,使机场管理运行水平提高;信息技术在机场广泛的应用、机场在安全保障设施的配置和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重视,使机场的安保、消防救援等与改革开放前不可同日而语。

作为个人,我看到登机梯变为登机桥,看到一层和一层半式候机楼变为多层式、指廓式大型航站楼,看到拥挤的候机楼变成多层式共享空间的航站楼大厅,看到砖砼结构的候机楼变成现浇钢筋砼框架候机楼,然后又出现平面网架候机楼。现在钢结构大型航站楼的出现,使用功能更好,结构美融入建筑造型中,我想这就是中国人的自信、创造力、综合国力的表现吧。(作者陈桂明 为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退休干部,原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