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电波”里的空中交警

日前,历时9个月的民航华北空管局首届青年创新创效大赛圆满收官。经过层层推荐选拔,有10个创新项目入围了决赛。这些创新项目都是华北空管局青年职工在日常的生产运行中,以问题为导向,尝试改进工作软硬件条件,不断提高运行安全和效能的智慧结晶。比如,空管中心的“破解飞机占用跑道的时间密码”项目,就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自主研究,通过分析航空器落地运动特性和跑道占用时间,建立“速度—时间”曲线,为提升机场运行效率提供重要依据。

为科技创新“创氛围、搭平台”,是华北空管局的优良传统。1996年1月15日,民航华北管理局空中交通管理局成立,开始独立运行。此后,华北空管局一直以先进的发展理念走在空管改革的前沿。1997年12月30日,北京终端区在全国率先告别了沿用近50年的空中交通程序管制,开始实行雷达管制,使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为中心、半径100公里空域内,相同高度飞机的纵向间隔由过去的75公里缩小至9.3公里,提高了空域利用率,使管制飞机数量成倍增加。

华北空管的一小步,却是中国民航的一大步,管制指挥方式从此掀开新篇章。伴随着中国民航的高速发展,民航空管系统也在不断进行自我革新。1973年,首都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为24.31万人次;1986年,首都机场日起降航班量约为100架次。行业发展到今天,在首都机场保障高峰时,每30多秒钟就有一架航班起降。放眼全国,民航空管系统每天要保障1.5万架次~1.6万架次的航班。能量在改革中释放,短板在改革中补齐。未来,民航空管系统将从机构改革、薪酬改革等五方面继续发力,向着“四强空管”的目标大步前行。(《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韩磊)

111.jpg

 

1978年

全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232万人次

飞机起降量3.5万架次

222.jpg

2017年

全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11.48亿人次

飞机起降量1024.9万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