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我国将出台首部适航审查员“工作宝典”

在民航,有诸如飞行员飞行手册、客舱乘务员手册、飞机维修手册等一系列专业性工作守则,严格按照规章、手册开展工作是所有民航专业人员的共识,这些手册亦被视作行为标准和“工作宝典”。记者最近获悉,有关民机“适航审定”方面的适航审查员手册已开始由民航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牵头着手编写,预计这一工作将耗时三年,但是这一艰巨的编写任务在填补空白的同时,对于继续提升我国适航审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民航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主任顾新告诉记者,我国民航强国战略目标“一二三三四”总体思路中要“补齐四个短板”之一就包含了弥补适航审定能力的短板。其实,中国民航适航管理从198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适航管理条例》至今已30年,但是至今真正按照CCAR25部完成适航审查的只有一个飞机型号。不过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一定的适航审定能力,积累了一定的适航审查经验,现在开始编写适航审查员手册固化传承已有审查成果是非常适时且有远见之举。

适航审查是政府对新型号飞机按照适航标准进行的审查,是通过对航空器性设计的批准来履行对公众安全负责的一种政府监管制度。适航审查员就是代表国家、代表公众利益,为保障民用航空器安全而严格按照规章条款进行适航审查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适航审查员手册未来出台后将不仅是审查员的“工作宝典”,还将对工业方和高等院校开放,为我国民机事业的发展和适航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据了解,尽管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我国适航审定能力大幅提升,但是在具体的审查工作当中,审查代表们往往针对同一个适航条款还是会碰到标准把握不一、个人差异大等现状。具体而言就是,审查员缺少系统的、较为详细的符合性判断准则;审查时把握的尺度不一,过多地依赖审查代表个体;同时,已有的审查经验缺少沉淀和固化,不利于经验传承。

“在手册中,要将之前做过的适航审查内容及符合性方法的判据等具体工作内容用‘定性、定量’的语言进行描述,这样审查员在以后的工作中干起来就‘有方向、有标准’,将少走不少弯路。”上海审定中心结构强度室主任、国产C919飞机型号合格审查组组长、适航审查员手册编写项目组组长张迎春表示。尽管运输类飞机的适航审定会根据型号设计的不同、申请人经验而有变化,但手册编写完成以后可以指导审查员规范地开展审查工作,把握审查的重点和安全性的实质,不仅有利于适航审查标准化,还有利于局方审查经验的传承和人员的培训。

据介绍,先期上海审定中心将适航审查员手册的范围限定在运输类飞机型号合格审定的框架内,涉及CCAR-25部、CCAR-26、CCAR-34部和CCAR-36部,并未覆盖所有的适航规章。按照编写计划,预计这一工作将耗时三年,在2020年之前完成定稿。项目由上海审定中心牵头实施,中心各个专业处室的负责人参与编写,中国商飞、中航通飞、中航301所、航科院、中国民航大学、民航干部管理学院、北航大、南航大、西工大、上海交大等单位的教授、博士等专家也参与其中。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适航审查员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力,上海审定中心正在分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制定培训大纲,前期主要着力完成培训需求梳理、课程开发、培训大纲编写以及初步实施效果评估,未来将在管理体系建立、课程体系构建、信息化平台搭建和培训平台共享方面继续推动适航审查员培训工作。(《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记者 柏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