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张祥泽3

最美民航人:Ameco成都分公司无损检测工程师郑勇
时间:2017-09-08| 编辑:马欢|【

长期以来,无损检测工程师被誉为飞机维修领域的 “妙手仁医”。这个在不少机务人眼中神秘、枯燥乏味、资质考核极其严格的职业,在拥有20年无损检测经验的郑勇眼中却别有洞天。

在无损检测设备库房内,郑勇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各类无损检测仪器。小到小拇指大小的探头,大到一人高的X射线机、磁探机……郑勇一边展示,一边对记者说: “通过这些高科技设备,我们瞬间就变成火眼金睛。冰冷、单调的飞机颜色在我们眼里也变得色彩斑斓。”在他眼中,无损检测工作是有趣的,是充满挑战的。面对挑战,他总是迎难而上,不断提高技能水平,一次次收获捍卫银鹰安全的满足感。

责任至上,不忘初心保安全

20多年前,填报高考志愿时,心怀蓝天梦的郑勇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南昌航空工业学院。从对无损检测专业的懵懂,到了解、掌握、熟悉,安全责任重于山的意识深深扎根在年轻的郑勇心中。岁月如梭,他在亲身经历越来越多的无损检测工作后,安全第一、为银鹰护航的初心变得更加坚定。

对飞机主要结构进行X射线检测是飞机维修的重要一环。在检测时,为了减少射线对人体的伤害,需要清场并在晚上开工。以给波音737-300机体进行无损检测为例,郑勇会登上飞机,逐一在飞机被检部位固定好X射线胶片,调整射线角度,然后下飞机调试参数,进行拍摄。对他而言,一晚上拍200多张X光片子是常事。这意味着,反复登机、下机数十次。

“累吗?” “还好。”郑勇平静地说, “其实如果都是标准14英寸×17英寸的片子还好。遇上特殊部位 (如其他机型大翼油箱内)的透照,我们还需要提前把片子裁剪到大小各异、与检测部位相似的形状。然后,穿上油箱防护服,钻进油箱中,将小小的片子固定在需要透照的位置。有时候,为了放置一张小片子,我们会翻越几个油箱内部隔框,一次进出差不多花30分钟。”简单的几句话,却让记者感到震惊。飞机大翼油箱空间狭小,人在里面不仅无法直立,甚至无法转身。尽管眼前郑勇的个子不算特别高大,但整晚频繁进出油箱,其难度和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拍完片,接下来就是冲片、评片。暗室里冲出来的片子被一张张放在灯下,张勇一个人专注地在黑白的片子里细细查找,唯恐遗漏了仅几毫米长的裂纹,每次长达2小时~3小时。在此期间,他不仅要有耐心,注意力也必须高度集中。

郑勇坦言,每当感到疲倦时总会提醒自己——这事关飞行安全,必须打起精神来。其实,20年来,在看片、在观片的时候内心总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希望在底片上找不到一丝裂纹,这表明飞机没有任何问题;另一方面也希望自己的努力不要白费,发现一丝裂纹就是发现了一处安全隐患。

兴趣为魂,跻身专家领域

多年来,无损检测在新知识、新技能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从2007年开始,空客飞机要求对操纵舵面进行红外检测。当时,这项工作在整个中国民航维修行业尚属空白。如果不能及时形成这项全新的检测能力,整个机队的维修将受到极大影响。接到任务后,郑勇带着两个年轻的同事一头扎进了红外检测的世界中。他们从理论开始,逐步开始工装准备,以及整个工作流程的制定。

郑勇对第一次通过红外检测更换A320飞机升降舵的事记忆犹新。那一次,在对某航空公司一架空客A320飞机升降舵进行红外检测时,他从图像上判断有积水且面积较大。按照当时的手册要求,图像呈现星星点点状,并没有超过安全标准。几经思索,郑勇提出疑问:“大面积的显示是否隐含了不确定的因素呢?”于是,在确认设备完好后,他进行第二次红外检测。两次结果一样。为慎重起见,郑勇和同事们还利用X射线去验证,以支持蜂窝积水的结论。随后,升降舵被送到复材部门进行修理。在修理时,飞机蒙皮一被揭开,水就哗哗地流下。得知这一消息后,郑勇为自己正确的判断感到激动。在他看来,这是对他所从事工作的承认,也是对他自己技能的承认,从而极大地增强了他的自信心,让他有信心和能力挑战更多难题。

郑勇说: “要知道,无损检测是诸多维修环节的最后一环,结论必须科学、严谨,并且在飞行安全与成本之间把握好平衡点。在这一事例中,复合材料埋藏在蜂窝里的水量大小、深度不同,红外线与射线的呈现图像不相同。这是手册里没有的。多年来,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断将无损检测手册里的标准要求与实际遇到的问题相结合并进行判断。由于飞机机龄、飞行的区域不同以及受到的环境影响不同,对飞机结构的影响也不同。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及时发现区域内飞机运行出现的新问题,并千方百计解决问题。这个过程让人兴奋,也让人乐此不疲。”

20多年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不断发现新问题并解决问题,郑勇对无损检测专业的兴趣与日俱增。如今,他已经成长为民航红外检测和涡流检测领域的专家。作为民航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委员会的资深教员,郑勇还多次参与了红外和涡流专业行业标准及教材的编写。

追求卓越,向更精更优奋进

在采访中,郑勇不止一次提到理论联系实际。作为生产一线负责人,他认为,不自己动手,不实际解决新问题,理论很快就会变得陈旧。多年来,凭着责任与兴趣,郑勇不知疲倦地学习无损检测的新方法、新技术,保持着无损检测在民航机务维修中新应用的专业敏感性。

自2016年初以来,按照空客公司要求,成都分公司检测中心开展了涡流电导率测量普查确认。接到任务后,郑勇第一时间查阅了所有技术资料,早早完成了该项检查的所有技术准备工作。在无损检测工装设备到位后,他带领其他同事一起进客舱、爬货舱、钻非密封舱。

在检查过程中,郑勇发现工件资料与实际位置多处不符,便主动联系结构工程师,通过与空客公司的多次及时沟通,确认了各机型飞机上的所有准确位置,保证了检查结果的正确性。同时,在检查过程中,他发现并及时更换了不合格件,保证了飞机结构的安全。

作为一名修飞机的工匠,郑勇沉浸在无损检测的世界里,享受着工作带来的成就感,享受着技能提高带来的喜悦。他说:“工匠精神的内涵是精,是专。对钻研程度和创新精神有极高的要求。我必须传承前辈的精神,不断学习、提高,并为之努力。”目前,成都分公司无损检测专业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但在郑勇眼中,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无损检测会随着技术发展不断遇到新挑战。因此,无损检测的所有专业都需要朝着更精、更优的方向努力,追求卓越!(《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何丹、通讯员吴敏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