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民航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电子电气室副主任蔡喁,担任着中国民航C919型飞机型号合格审定委员会(TCB)委员、C919软件和航空电子硬件审查组组长、TA600飞机电子电气审查组组长等重任。蔡喁笑称自己是飞机设计生产专业领域的“门外汉”,因为在C919型号合格审查组40多名成员中,他是唯一非航空类专业出身的。
蔡喁27岁回国进入民航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10年来与团队成员一起“积小步为大步”,为我国适航审定事业的进步而奋斗。这个“门外汉”创纪录般成为首个加入国际适航关键标准编委会的中国人、上海审定中心成立后首部技术专著的撰写者、上海审定中心第一个发明专利的发明人、上海审定中心首个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忠诚担当、严谨科学、团结协作、敬业奉献……当代民航精神在他的身上闪闪发光。
忠诚担当:一个电话毅然决然回国
10年前的一天,正在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工作的蔡喁接到了一个来自上海的电话。电话的那头是时任民航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主任的沈小明(现任中国民航适航审定中心主任)。接到这个越洋电话,蔡喁非常意外,更意外的是沈小明在电话中兴奋地聊起了正在建立国产大飞机适航审定体系的宏伟蓝图。
当时的蔡喁在公司发展甚好,前途无量。2002年7月开始,蔡喁先后在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部的上海研发中心和华盛顿州CNS系统部工作。其间,他担任过软件研发组长、中国项目团队过程主管、高级工程师,参加了空客A380飞机、波音787等多型飞机机载航电系统和软件的开发。
蔡喁还创下过三个纪录:第一个是蔡喁一个月内就掌握了机载软件专用的开发语言,这门语言在常人看来非常晦涩难懂,因此蔡喁入职第二个月起就承担了上海团队的程序语言培训教员职责。第二个则是他利用短短几个月就摸清了空客A380飞机的飞行管理系统,并撰写了系统设计和分析报告,成为中国团队中第一个完整掌握这一复杂系统全貌的工程师。他还获得了公司中国2006年最佳员工的最高奖励,并被调到美国承担波音787飞机导航系统的研制工作。第三个是蔡喁带领中国团队获得公司技术发明奖,实现了中国人从跟着学到主动创新的跨越。
放下电话,蔡喁耳边回响着沈小明主任激情万丈的话语。他思考再三,“国外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固然优越,然而作为掌握一定技术的炎黄子孙,发展中国人自己的大飞机是每个中国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就这样,蔡喁谢绝了公司希望他能继续在美国工作的邀请,毅然回国加入到初创中的民航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
严谨科学:苦练内功推动适航审查
“从事适航审定工作仅有专业功底和研发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掌握复杂的适航标准体系和审查技巧。而适航审查的方法和介入点往往依赖相关的研制情况和研发文化,更是民机研制和适航审查间长期磨合的结果。”蔡喁回到上海以后开始做起了“小学生”,虚心向适航前辈学习,如饥似渴地获取适航标准和实践的信息。
蔡喁是一个具有超强学习能力和领悟力的“学霸”,他从本科到如今博士在读都是以计算机及应用、软件工程、电子与信息为专业,可是他加入适航审定队伍以后,对适航标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很快就达到“专家级”。他说是因为与代表着我国适航审定最高水准的团队一起工作才能获得如此巨大和快速的进步。
很快,蔡喁“创纪录”的能力在适航审定领域也得以体现。回国没多久,他就有好几个专项课题经过民航局验收作为目前大型飞机研制和审定的基础或作为修改适航法规的参考。2009年,蔡喁担任国际核心软件适航标准DO-178标准编委会编委、中国民航局代表、项目负责,成为第一名加入国际核心适航标准编委会的中国人,首次代表中国参与到国际适航审定关键标准的制定工作。
回国工作几年来,他一步步解决了机载软件适航审查甚至是很多国内研制方面的难题,逐步完善了我国民航的机载软件审查方法和政策体系,推动中国民机机载软件的研制和适航审查水平向国际一流水平提高了一大步。
团结协作:打造高效合作审查团队
国产大飞机的适航研制和适航审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全球整个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相应地开展C919全机数百个机载软硬件的审查更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蔡喁告诉记者:“单打独斗的审查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民机项目的广泛和细致的专业分工和项目组织方式。”根据在国外参与大项目工程的经验,蔡喁提出,飞机软硬件审查活动必须建立组织完整、分工明确、紧密配合的审查团队。为此,蔡喁首先根据曾经在霍尼韦尔公司负责项目过程管理的经验制定了流水线化的软件审查程序,将每一项检查项目细化并且分解到具体的审查活动中去,并根据活动详细制定了每项活动的指导、检查单和记录单。
有两年时间,蔡喁在繁忙的审查任务之余,还投入大量的精力,通过讲授、带训等多种方式为C919项目培训了20余名软件审查代表和委任工程代表,带领着一批跟他一样初出茅庐的年轻工程师共同打造了中国民航型号合格审查历史上首个“软硬件专题审查组”,并真正实现了软件审查项目全面覆盖、层次配合、流水化作业等预期的适航审查目标,为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民用飞机适航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蔡喁不仅为民航,也为航空工业部门开展培训累计超过千人次。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一个民机机载软件研制环节的参与者都从蔡喁的培训中获得了大量的技术和知识,他为整个中国民机产业培养了大量接轨国际适航标准的专业人才。
敬业奉献:不计得失迎接新挑战
蔡喁也常常回想起刚回国时期的艰辛,从世界500强企业出来到创业期的上海审定中心,他从来没有因为个人待遇怀疑过自己的选择。他说,记得那时候跟沈小明主任去参加一个国际性的研讨会,大会所在的五星酒店他们住不起,就每天一早从京郊的经济型酒店往市里跑。没有专车接送,甚至不通地铁,他们西装革履地在尘土飞扬的城乡结合部与“黑车”司机讨价还价。
钻研和研究陌生技术意味着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投入,更何况还要在机载软件适航方面开展开创性工作。到审定中心工作以来,蔡喁面对一个个新问题毫不畏惧,勇于担当。他带领团队在包括世界民航适航中最新的机载网络安保问题、C919全机综合系统集成问题等难点领域屡屡挑战适航审定技术的新高度。
蔡喁还在多个审查项目中屡次发现国外当局审查结论和方法上的缺失。2016年,在对国外某知名软件工具提供商的审查中,针对FAA和EASA都审查并批准过的软件工具,蔡喁不但发现适航符合性方法方面的不足,更直接找出了该工具的若干设计缺陷,迫使该知名工具提供商不得不发出其公司成立以来最高级别的全球安全警示,提示其用户相应的风险。自此,国外研制单位再也不敢忽视中国民航的软件适航审查能力。(《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柏蓓)
Copyright@2013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
京ICP备050*****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风林西奥中心B座16层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