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安全检查承担了空防安全地面防范核心职能,是空防安全关键防线,对保障航空安全、预防安全事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严格高效的民航安全检查也是增强公众信任、提升旅客体验的重要举措。人是民航安全管理的核心要素,安检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不仅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航空出行体验,更直接影响空防安全建设水平,影响行业整体安全态势。随着民航运输量的逐年增长,行业面临的安检压力也日趋严峻。为保证安检质量、提高安检效率,应牢牢把握安检队伍主要特点,分析化解当前安检队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着力提高安检队伍建设水平,为民航空防安全守好地面关卡,为高水平航空安全筑牢地面防线。
一、当前民航安检队伍主要特点
(一)安检队伍是行业重要从业人员队伍。伴随我国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安检队伍逐渐成长为各运输机场人员规模最大的一支从业人员队伍,在机场空防安全保障工作中起到核心作用。据统计,2024年全行业共有安检机构334个,安检从业人员6.1万人。从增长趋势看,安检从业人员由2015年的近3.6万人增至2024年的6.1万人,总计增加约2.5万名安全检查员,增幅达69.4%。
(二)安检队伍具备规范的资质管理体系。民航安全检查员严格施行国家职业资格管理(国家职业资格分五个等级,由低到高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目前,民航安全检查员100%具有国家职业资格,且高技能人才(具有高级工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人员)占比超过45%,这一比例已超过中办、国办2022年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有关“到‘十四五’时期末……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1/3”的目标。此外,民航安检实施国家职业资格复审制度,年均1.8万余人参加国家职业资格复审,保证队伍人员资质持续有效。
(三)安检队伍实施严格的作业管理要求。机场管理机构按照《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民用航空安全检查人员配备》等文件标准规定配置机场安全检查员,并严格遵守相关要求实施具体工作。例如,配置通过式人身安全检查设备的旅客安全检查通道包括证件检查(岗位资质为民航安全检查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五级及以上)、前传引导(岗位资质为民航安全检查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五级及以上)、行李安全检查设备操作(岗位资质为民航安全检查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四级及以上)、人身检查(岗位资质为民航安全检查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五级及以上)、开箱包检查(岗位资质为民航安全检查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四级及以上)等5个安全检查工作岗位,每班一条通道应配备不少于6人,采取兼岗轮作的劳动组织方式。
(四)安检队伍具有全面的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管理体系。自2016年,根据《民航安全检查员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管理办法》规定,全国逐渐构建起区域分布科学、等级结构合理的民航安全检查员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机构体系。截至2025年3月,全行业共有安检职鉴培训机构74个,其中民航运输机场安检职鉴培训机构70个(Ⅰ类25个,Ⅱ类19个,Ⅲ类20个,Ⅳ类6个),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安检职鉴培训机构4个(Ⅱ类3个,Ⅲ类1个),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满足民航安检职鉴培训和资质持续管理需求。
二、当前民航安检队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安检队伍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和难度逐年提高。随着安检队伍规模逐年扩大,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也逐年增加。同时,安检工作存在显著潮汐性和地区差异性特点,工作强度随节假日、旅游淡旺季等波动明显,不同地区机场旅客流量、违禁品携带情况等差异较大。上述情况交织,加大了民航安检队伍人力资源管理难度,对机场管理机构在安检岗位设置、人员调配、培训规划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
(二)安检队伍稳定性需要引起持续关注。安检工作标准要求高、劳动强度较大。据调研统计,某安全保卫等级为一类(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机场的人身安全检查安检员,平均每天需手持安检设备完成800余名旅客的人身安全检查。受劳动强度与薪酬待遇匹配等问题影响,近年来,民航安检队伍年平均离职率约为10%,2024年离职率为11.37%。如何提升安检队伍稳定性,促进安检队伍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安检工作质量与效率,是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三)安检工作量的快速增加要求更好兼顾安全与效率。随着行业持续发展,旅客数量屡创新高,机场安检工作量也在快速增加。2024年民航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分别同比增长17.9%和22.1%,安检工作负荷明显增加。如何在严守航空安全底线的同时为旅客带来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更好兼顾安全与效率,成为民航安检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面临的现实挑战。
三、加强民航安检队伍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采用标准化手段提高安检队伍人力资源管理效能。面对安检队伍人力资源管理难题,各机场管理机构应积极采用《民用航空安全检查人员配备》等行业标准,依据客流量变化、航班时刻分布和技术设备应用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设置工作班制,既保证客流高峰时段有充足人力投入安检工作,又避免安检人员过度疲劳,实现空防安全保障能力和安检员工作满意度双提升。
(二)优化福利待遇与激励机制“拴心留人”。增强安检队伍稳定性的关键在于回应员工实际需求、加强人文关怀、完善成长激励机制。一方面,应积极提高员工福利薪酬,改善其工作环境,加强心理疏导支持,全面保障安检员权益和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应畅通完善安检员职业发展路径和人才激励体系,助其树立并实现职业目标,增强其工作获得感、幸福感。
(三)拥抱技术革新浪潮持续提高安检智能化水平。近年来,手提行李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毫米波人体成像、人脸识别和AI智能辅助判图等先进安检技术逐步在运输机场推广使用,使民航安检效率得到提高。下一步,民航安检应继续拥抱技术革新浪潮,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聚焦提高安检智能化水平、打造知识型创新型人才队伍,一方面通过组织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疑难会诊等,快速提高安检员对新技术新设备的理解使用能力,一方面积极跟踪国际先进技术,结合工作需要联络试验、及时采用。
细致入微查隐患,防微杜渐保安全。行业发展态势要求民航安检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保障能力,通过全面提高安检队伍人力资源管理效能、不断优化安检人员福利待遇与激励机制、有效提高兼顾安全与效率的安检智能化水平,为旅客出行打造高效智能的安全屏障,为空防安全提供坚实人才及技术支撑,为高水平航空安全提供平稳可控、扎实可靠的安检保障。(作者:蔡伟宁,单位:中国民航人力资源开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