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转数字化平台 推动干支通全网联建设

中国民用航空局运输司副司长(副司局长级)徐青 演讲(记者汪洋/摄)

徐青(中国民用航空局运输司副司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金秋十月,秋风送爽,很高兴能够在这个硕果累累的季节与大家相聚京城,就数字化、智慧化民航发展进行研讨与交流。 

在座的各位都是来自民航各个领域的数字化、智慧化的技术总师,相信通过这次交流能够更好的凝聚共识、齐心协力促进智慧化民航发展。同时通过思想火花的碰撞,也为未来智慧民航的建设指明方向,以智慧塑造民航业全新的未来。我很荣幸受邀参加此次论坛,也借此机会给大家分享大家中转数字化平台,推动干支通全网联建设。 

我将分为三个方面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一,干支通,全网联的由来。 

二,数字化平台赋能干支通,全网联。 

三,未来的展望。 

首先干支通,全网联的由来从它的背景、重要意义以及政策体系建设三个方面跟大家进行交流。 

近年来,全行业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真情服务的理念,聚焦三四线城市居民航空出行和中转服务中的痛点和难点,加快补齐中转服务短板,在2020年时任分管局领导吕尔学副局长带队赴贵州毕节开展支线航空发展和脱贫攻坚的专项调研,调研期间我们了解到,毕节机场面临着支线航空发展的各种困境与难题。 

当地为了地区经济和民营行业发展进行了很多尝试,其中毕节-华夏通程成效显著,由当时毕节只能21个直飞通航城市提升到能够通过毕节94个可通航的城市,这其中有27个城市可以实现朝发夕返,极大地提升了毕节机场的通达性,也给当地的经济和人民群众出行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毕节调研之后,我们在总结借鉴国外远程航班,国内各地支线航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满足边远地区的旅客出行的需要,解决航线网络的互通互联不足,中转服务的衔接不畅,信息联通不够等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围绕着市场主体、关键要素、信息保障与政策环境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搭建行业信息化的平台,提出了干支通,全网联这一具有中国特色和具有经济、社会、科学、技术、文化五大价值创新的服务模式的创新,并在全行业推广普及。 

干支通,全网联具体的定义是什么?这里干支通,全网联就是以通程航班为主要载体,为中转便利化为支撑构建起的干线、支线、通航短途运输间的航线互联、机场互通的航空运输网络,实现国内主要城市高效畅通、边远地区城市有效连通,最终形成全国民航一张网,这里的两个重要基本概念,一个是通程航班是指接受通程航班服务的旅客能够提供一次支付、一次值机、一次安检、行李直挂、全程无忧、必要时协作安排住宿等全流程保障的国内连程航班。 

中转便利化就是由承运人,通用航空运营企业或者机场,这个机场也包括公共航空运输机场以及通用机场作为服务的提供方向中转旅客提供一次支付,一次值机、一次安检或行李直挂等至少一项便利化措施的服务,旅客前程行程航班计划到港与后一行程航班计划的离港时间不超过48小时,这两个基本概念构成了干支通,全网联最核心的内容。 

它的重要意义我们认为干支通,全网联及通程航班通过数字化和信息化将两个或者以上的独立的航班有效的衔接起来,实现了新的航班运行形式,可以说为我国尚未实现航班服务的城市队提供快速、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也是民航业商业运行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了国内市场潜力的重要承载。当前全行业正在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进一步发挥民航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释放内需潜力,我们认为通过干支通,全网联能够将国内41家客运航空公司、256个机场进行合作,齐心协力,笃行不怠,有效增强行业发展的韧性和激活国内大市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今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动旅游城市纳入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服务网络体系。 

二,实现民航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枢纽机场依然面临着时刻资源紧张的局面,特别是高峰时刻可以说是依然一刻难求,而干支通,全网联是在不增加时刻资源增量投入,通过我们的服务模式创新来增加航线网络的供给,改变了我们民航业长期以来的依赖资金、基队、人员、基础设施等生产要素的大规模、高强度投入的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而转为有效满足广大老百姓出行需求的同时,实现了降本增效,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打造中国民航服务品牌有益的探索。当前世界各国民航都对标准的争夺日益激烈,而干支通,全网联是以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推动形成的中国民航示范案例,也是世界民航范围内的管理创新,一方面可以依托我们国内规模有适合体制优势,孕育出更多的体制创新和模式创新,另一方面也将积极推动干支通,全网联走出国门,让更多的旅客体验我们的一次支付、一次值机、一次安检、行李直挂、全程无忧的通程航班的服务标准。引领国际合作,擦亮中国民航服务的品牌。 

四,促进国产民机商业化运营的重要市场。ARJ21在全行业已经投放了超过112架,绝大部分的飞机聚焦在支线市场上,而C919也开启了商业化运营之路,我们认为依托干支通,全网联可以实现国产民机多飞多用,深挖潜力,为国产民机成熟的商业化运营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政策体系建设一直是我们从开始就在主抓的内容,因为是基于干支通,全网联的必要性、重要意义和复杂性,我们开展的企业走访、专家访谈、专项调研等一系列的形式,加强顶层设计,形成了三个层面的政策标准体系。 

1,民航局在2021年底出台了《创新“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服务模式的实施意见》这个作为干支通,全网联的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包含着发展理念和顶层设计的内容,我们旨在通过完善法规标准,开展试点示范,建设服务平台,优化资源保证、提升保障能力等五个方面22个内容到“十四五”末基本上形成广泛通达、中转顺畅的国内干支通,全网联的高质量航空运输服务体系,满足我们新时期广大旅客的大众化、便利化的出行需求。 

2,9月12日民航局党组通过印发《国内通程航班管理办法》将作为干支通,全网联的制度保障,该办法有7个章节,共27个条款,涉及通程航班的相关主体内容,包括各个主体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实施前的准备、实施流程以及管理监督等方面的内容,规范了国内通程航班的市场主体行为,明确了通程航班的开展流程及管理的要求,可以说填补了国内通程航班的制度空白,也标志着干支通,全网联的顶层政策体系已基本构建形成。 

3,这两年来我们陆续出台的《民航旅客中转便利化实施指南》的一版和二版以及引导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制定《中转平台六项团队标准》等等都作为干支通,全网联的操作规范,引领干支通,全网联的政策不断的完善和建立。 

第二个方面跟大家交流一下数字化平台赋能干支通,全网联的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群,发展数字经济可以说已经成为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行业变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量,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总体部署,民航局党组提出进一步加快新一轮科技成果和产业变革成果的转化,建立起以运行流、服务流、监管流为核心的统筹协同、敏捷高效的组织体系,从而发挥智慧民航在推进民航高质量发展中的创新引擎作用。 

   1,为什么要提出中转业务数字化双平台?干支通,全网联在推进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它面临着信息传递不畅、航网通达性不足、中转旅客流程不便的问题,因为涉及到行业内和行业外无论是政府、企业、市场、社会的一个系统工程,同时在行业内依然面临着规划、建设、运营、监管各个环节具有主体多元、链条复杂的特征。 

从今年1-8月份的航班运行数据分析,民航骨干网能够覆盖相关城市队的总数达到了76.1%,平均周频能达到78班,而基础网覆盖的相关城市队总数的比例不到10%,仅为8.2%,平均周频只有13班,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航线网络依然存在着连通不足、服务衔接不畅、旅客体验不佳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边远地区三四线城市居民依然面临着出行不便也要经过无数次的中转才能达到目的地的情况。 

在干支通,全网联的通程航班推广的初期,虽然很多公司和机场都是主动作为,尤其在疫情期间也勇于创新,联合相关的OTA等搭建了平台,为旅客提供多种中转航班的组合,由于航空公司与航空公司之间、机场和航空公司之间缺乏有效的合同,特别是旅客信息的互认互通,在运行保障流通中看似高效衔接、便捷顺畅的行程,但在实际体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哪怕在同一个中转机场,抵达廊桥和登机口近在咫尺,旅客也必须先完成第一个航班的离港流程,走出隔离区,提取托运行李,再前往达到厅,随后重新办理值机手续,再通过值机、托运、再安检、进入隔离区、前往登机口,等待飞机起飞,这还是在前后序的航班能够准时抵离的情况下最顺利的过程,一旦种种原因导致某一段航班延误,那么旅客的出行体验就会变成现实版的《人在囧途》。 

为此,2021年民航局党组统筹推进中转数字化的双平台建设,由清算中心搭建通程航班服务管理平台也是我们通常说的通程平台,和中航信搭建民航中转旅客服务平台,是我们通常说的中转平台建设,初衷就是围绕这几方面的问题,更是围绕着旅客的需求从市场主体之间的高度协同,实现数据流、业务流、监管流各类资源要素的有机总和,使中转业务数字化双平台成为干支通,全网联业务的信息中枢和数据中台,更好的保障中转旅客服务提升运行效率。 

就在今年4月,通程平台和中转平台双平台也正式面向全行业发布,也将免费为企业使用,成为两个公益性的平台,中转数字化平台的开发应用与协同打通了干支通,全网联通程航班服务的各种运行环节,让数据发挥了最大的价值,有力支撑了承运人之间、机场之间、地面服务代理人以及航空叫座代理人、信息服务提供商等等各个主体能够齐心协力,通力合作,实现中转业务服务场景中的民航运行、服务、监管方式的数字化转型,依靠信息化、技术化手段和大数据的集成分析工具,全面提升中转旅客的中转服务的水平,也推动中国民航服务品牌的建设,实现民航业智慧化发展和数字化治理。 

第二个是中转数字化双平台主要功能,为了更好的推动干支通,全网联及通程航班功能的优化,持续的迭代,民航局在清算中心和中航信各自的努力和支持下,建设了这两个数字化平台,目前两个平台功能不一样,各有侧重,但是确保协同运行。 

其中通程平台更侧重于解决政府服务监管,通程航班的备案等信息化问题,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行业内航空公司、机场等通程航班合作的单位,帮助有意向开展通程航班合作的单位提供航线拼接和服务签约的平台,中转平台更侧重解决航班的销售和机场内地面服务保障等信息化和技术化的问题。 

主要服务对象为机场,帮助机场获取中转服务旅客的乘机信息和行李信息,实现中转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 

具体而言,通程平台主要为通程航班参与的主体、监管的部门提供通程航班服务的运行、保障、监管的支持,目前已具备主体管理、备案管理、运行保障、运行监控、接口跟踪、业务数据分析、产品智能推荐、服务质量监督八项功能,中转平台主要功能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面向自然中转航班的技术支持,包括中转旅客的自动识别,行李信息的查询、信息状态的查询,行李费用信息、电子中转验器章获取、中转服务权益推送等模块,这些模块都是公益的模块,另一方面是对通程航班的技术支持,两个航班一个融合和协同,包括为通程航班的销售、离港系统进行支持,为旅客获取服务保障提供系统支持,向通程航班传输通程航班的销售、离港和保障数据等。 

目前来看,双平台建设可以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中转平台全行业双平台的推广应用,特别是在今年主题教育工作中的任务落实,当时吕局长带领的各个部门的调查研究、深入实践,促使两个平台发挥各自的优势,从大局出发,加快实施两个平台的融合,真正为广大的一线地面服务保障人员的减负,实现通成航班业务的提质增量,使广大旅客能够享受到更多的通程平台的通程服务,在清算中心和中航信的协同努力下,8月份这个中转数字化双平台融合取得了质的提升,中航信的底层销售系统和离港系统中有了专属的通程TCHB的标识,打标后的通程航班业务流程就更加清晰、更加顺畅,既可以让更多的旅客了解到我们的通程航班,又可以方便一线员工对旅客进行更精细的服务保障,双平台的融合发展,有力支持了各单位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实现中转服务的便利化、信息化、数字化转型,也加快形成了干支通,全网联的航线网络,全面改善广大旅客的出行体验和中转服务的品质,数据也显示截止到10月22日,通程平台国内41家航空公司已有37家航空公司,150个机场,5家主要的OTA平台加入,这些都是在不增加机队,不增加时刻和航线资源投入的情况下,依托我们干支通,全网联的通程航班,形成了航线条数达到4009条,新的城市队1012组。 

这个城市队不是增加任何的投入,而是现有航班拼成的1012组,对于1012组占现在国内航线总数量已经达到了19%,另外一方面说明了它能够提升目前国内航线网络的覆盖度的19%,中转平台已在205个机场上线投入,累计实现中转旅客已经达到了8028万人,保障了1529万中转旅客的办理一次值机,两个平台的广泛应用,解决了航空公司、机场和服务保障单位等主体之间的合作难题,打通了中转业务数据的传输壁垒,筑牢了干支通,全网联的数字化基础。 

同时通过双平台也赋能了干支通,全网联的各个试点单位的持续创新服务模式,以高质量的供给侧改革,创新引领新需求,今年1-9月份鄂尔多斯是第一个试点机场,经鄂尔多斯中转约4.4万人,较2019年同期增长了290%,通航短途运输也纳入到运输网络取得了新进展,鄂克托前旗经鄂尔多斯中转都可以往返国内61个城市,可以说实现了通航短途运输纳入到公共航空运输开拓的起步,云南机场集团依托一体化机场运行优势,探索打造了纵横交错的蛛网式的干支通航线网络的布局,今年1-9月份昆明机场完成了中转旅客达到了463.1万人次,日均中转旅客有1.7万人次,中转比例占到14.5%,7月份新批复的新疆的试点工作,7-9月新疆地区主要中转机场乌鲁木齐、库尔勒和阿克苏的中转旅客达到了57万人次,拉萨天府通程快线是3个月7月25日开通,累计保障了6460人次进出西藏。 

从增长的数据可以看出,因为数字化双平台的融合,为我们干支通,全网联起到了提质增效的作用,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数字化双平台通过向保障单位提前推送中转旅客信息,中转保障期间推送服务工单等一系列的举措,补齐了旅客中转过程中服务的断点、毒点,也便于我们各个主体企业单位及时掌握中转旅客的动态信息,实现了中转服务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的数字化转型,消除了政府监管的空白和盲区,同时还助力多家企业实现流程再造、数字化转型以及民航+生态圈的培育。 

比如以首都机场为例,依托数字化双平台,不断优化跨航司通程航班产品,结合流程优化和资源倾斜,实现了通程航班产品比非通程航班的旅客节约近40分钟,以武汉天河机场为例,依托数字化双平台在不断创新干支通,全网联服务模式的同时,实现了中转旅客最短衔接MCT45分钟。 

长沙机场为例,利用互联网+的理念,依托数字化双平台将当地的旅游、娱乐、休闲融入到中转服务当中,并联合相关单位推出了数字人民币等产品,加快培育中转+生态圈,进一步挖掘数据应用价值,为旅客提供更加个性化、差异化的优质的服务产品,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未来的展望,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打造全国一二三出行交通圈的目标,这要求我们民航依托数字化的技术,加强网络衔接与中转便利化,进一步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为实现综合交通体系提供民航的支撑,当前双平台的投入使用,虽然有效提升了信息整合和保障能力,但我们深知,信息数据在融合水平中和大家的认识提高当中还有待加强,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信息数据共享工作机制,真正实现中转数字化双平台的1+1>2的作用。 

我们将围绕四个方面。 

一,提高中转平台服务保障能力,改善通程航班工单的业务流程和功能设计,进一步为一线地面服务保障人员进行减负。 

二,提高中转双平台数据共享水平,畅通中转信息传递路径,形成干支通,全网联的信息化、数字化服务体系,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加快行业各主体间的统筹协同和数字化转型,从而提升中转效率,改善中转服务质量。 

四,我们将做好与其它监管平台如12326等的对接,形成有效的联动监管机制,促进通程航班旅客各项服务权益得到进一步落实。 

1,我们将进一步推动试点提质扩面,将加快批复大连、武汉等试点,积极支持支线机场、航空公司联合包括飞机制造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充分借鉴干支通,全网联试点地区的经验,因地制宜的开展通程航班业务,实现更多的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共同推动干支通,全网联的中转产品和服务品牌,实现差异化和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中国民航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2,形成政策合力方面,我们将积极搭建政府平台,如在航线航班时刻财政补贴方面形成进一步的政策合力,在10个方面协调机场新增时刻配置城域中已明确在二级B类市场部分新增航班时刻用于通程航班,我们正在推动时刻管理部门尽快制定分配的细则,在财政补贴方面我们正在配合财务司与财政部一道研究《支线航空补贴管理暂行办法》,争取对国内通程航班支线航段给予政策倾斜,根据工作计划,我们也将近期启动中国民航国内航线航班评审规则的修订工作,对国内通程航班业务予以政策倾斜,为国产民机的市场化运营创造更好的条件。 

我们在宣传推广方面将积极做好《国内通程航班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的规范宣贯,同时将积极向国际民航宣传综合标准、综合方案,就在上周国际民航组织在孟加拉打卡召开第58届亚太地区民航局长会议上,我们在会议上代表中国民航做了题为加强信息化、数字化支撑,推进“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网络体系建设的报告,并发起了相关倡议,呼吁亚太地区其它国家能够参与到我们的“干支通,全网联”的工作中,促进岛屿、山区等地区的居民能够便利出行,为我国“干支通,全网联”的标准规则体系走出国门,夯实基础,助力我国的民航企业走出去,同时也为我们两大数字化平台出海创造条件,争取能为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的老百姓提供我们中国民航的服务,也为中国民航的国际化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望未来,人民群众对品质化、多样化、个性化的航空出行需求会日益迫切,也要求我们民航各个部门提供更多的品类丰富,方式可选的品质化、个性化的出行服务,因此“干支通,全网联”及通程航班作为数字经济大背景下行业的管理模式、服务模式的创新,可以说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平台的功能建设,围绕智慧监管、智慧运行中转服务的各项体验,推进企业间协作、合作,增强行业发展的韧性,实现与关联产业的融合促进,加快构建民航+生态圈,赋能民航高质量发展,也更好的发挥民航在促进行业内外的循环,扩大流通中的支撑作用,激发我们国内大市场更好地融入到全国统一大市场。 

我们真诚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同仁、朋友们,能够按照民航局统一部署,立足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中转数字化双平台的建设建言献策,扎实推进“干支通,全网联”及通程航班业务在中国民航的市场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航空出行需求做出我们民航人的努力和奉献。 

我就汇报到这,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