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

向经济运营迈进 国产民机助力民航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03-20| 编辑:zhangwei|【

让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承载着国家意志、民族梦想、人民期盼。一款好飞机不仅是设计、制造出来的,也是飞出来、用出来的,在民航运输市场中飞出经济效益、为运营人创造价值,是检验一款商用飞机成功的标准。推动国产民机实现经济运营,是民航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ARJ21作为国产大飞机的探路者,自2016年投入运营以来,产品性能不断提升,机队规模日益扩大,实现经济运营已成为规模化发展之路上的新任务。本文从产品特点、市场开发、运营环境、成本控制四个方面剖析ARJ21经济性,探讨适合ARJ21的运营策略。

一、不忘设计初心,发挥产品特点

当前,ARJ21在我国国内的在飞航线以干线航线为主,“枢—枢”“枢—干”航线数量占比超过50%,且主要集中在“胡焕庸线”以东区域。ARJ21作为一款100座级以下的典型支线客机,干线航线本就不是ARJ21的“用武之地”,ARJ21飞机执飞干线航线的经济效益显然不能与150座级以上的干线机型相比。

ARJ21设计之初的市场定位是为旅客提供便捷舒适的支线航班服务,有效联接支线与干线机场。当前,我国“胡焕庸线”以西区域已建有大量中小机场,但是这些机场的利用率并不高,“支—支”“干—支”航线数量并不多,国内支线飞机市场还有很大的培育空间。过去20年来,国内支线航班量规模已达到全国国内总量的五分之一,增速显著高于干线市场。根据《全国机场总体布局规划和立体综合交通规划》,到2035年国家民用运输机场数量将增加至400个,新增机场主要分布于西北、西南、东北地区,绝大多数为支线机场。ARJ21应着力培育国内支线飞机市场,重点开拓西北、西南、东北等地,扬长避短、发挥产品特点,形成与干线机型的有效搭配和衔接。

二、提升飞机性能,探索干支结合

在支持航空公司安全顺畅运营的同时,制造方也在不断优化ARJ21飞机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例如,在风沙扬尘、天山横亘的新疆地区,ARJ21实施“环疆飞”,充分表明飞机满足新疆地区对飞机的机场适应性、航线适应性、导航性能等提出的特殊要求;面向高原和高高原机场众多的云南地区,ARJ21实施“环云飞”,充分表明飞机满足高高原机场和特殊机场的特殊进近程序等要求。目前,ARJ21在新疆地区已投入5架飞机开展常态化运营,以吐鲁番为基地覆盖多座疆内机场,平均日利用率达到6.3小时。

与此同时,“干支结合”商业模式的探索对于ARJ21经济运营也至关重要。支线飞机可选择国际接驳模式、沿边模式、次枢纽模式等方式实现干支联运,避免与干线飞机的无序竞争。例如,威海机场可作为国际接驳点,覆盖日韩航线,未来可实现韩国支线机场全覆盖;喀什、南宁等地适合发展沿边模式,其靠近边缘的中大型城市、新建口岸,可与国际航线衔接;遵义、桂林等旅游目的地可探索次枢纽模式,应对支线航线在枢纽机场时刻匮乏的问题。

三、凝聚各方合力,优化运营环境

一是竞争环境。当前,国内交通运输市场呈现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航空运输网“三网竞争”局面,且都集中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区域。高速公路汽车时速约100公里/小时,当通勤距离超过500公里,高速公路对民航的影响非常有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与民航互补;高速铁路平均时速250~300公里/小时,1000公里距离仅需4小时。而大多数机场距市中心较高铁站更远,旅客乘坐飞机还需耗费安检、候机、航班延误等带来的时间成本,因此在1000公里以内的距离,高铁对民航运输造成一定冲击。因此,根据国内“三网”分布特征及未来新建机场分布情况,ARJ21应将目光重点放在人口较少、铁路网较稀疏的西北、西南、东北地区,专注于航距800~1000公里的支线航线。

二是机场环境。当前,国内部分机场仍缺乏保障ARJ21所需的设施设备,如廊桥、牵引杆、餐车、地面电源等。例如,内蒙古非常适合ARJ21运营,区域内机场多、距离远,但以呼和浩特为中心、2小时性能圈内的机场中,半数以上对ARJ21存在不同程度的保障条件短板,对于ARJ21在该地区的运营造成一定困难。

三是政策环境。当前,国内枢纽机场在时刻分配上偏向国际航线、干线航线、干线机型,用于支线航线、支线飞机的时刻资源较少。且由于支线航线覆盖的地区往往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出行需求少、票价水平低,需依靠地方补贴才勉强支撑运营。制造方和运营人应加强协同,合力争取更多的支线飞机优惠政策和时刻资源等,帮助国产支线飞机进入枢纽机场,与干线飞机更好地衔接,形成干支联运网络,推动“干支通、全网联”。

四、降低运营成本,做到精细节流

ARJ21要实现经济运营,根本上是要实现总收益大于总成本,因此降成本也是推动经济运营的重要方面。一是提高日利用率,把飞机用起来,可摊薄固定成本;二是降低维修成本,通过多货源开发、航材价格谈判、完善维修网络、延长维修间隔等方式,降低航材消耗、发动机日常维修费、高价件租赁费等成本;三是降低机组费用和培训成本,推动航空公司取消3人制机组,不断推进制造方培训网络建设,依托现有的上海主基地与成都/嘉兴分基地两级培训网络,筹划新建多个分基地;四是降低燃油成本,制造方持续开展减阻减重设计优化,同时向航空公司推广节油手册。

在制造方的支持下,ARJ21首家海外客户在降低运营成本方面已走在前列。通过2人制机组配置、飞行剖面优化、差价带油、单发滑行和以修代换等措施,ARJ21在印尼的运行成本显著降低,有望率先实现经济运营。

推动ARJ21迈向经济运营,需要主制造商、航空公司、机场、空管、维修单位等等民航各环节力量的通力合作,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改进飞机产品、不断培育支线市场、不断优化运营环境、不断塑造运营生态,努力实现国产民机的商业成功,为民航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作者:张雨杏,单位:中国商飞公司客户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