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

加快建立机场行业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时间:2024-03-20| 编辑:zhangwei|【

随着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逐步深入,民航业积极落实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始终秉承绿色发展理念,以建立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将分析国内机场在推动绿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分享首都机场的绿色发展实践经验,并对推动机场行业加快建立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模式提出建议。

一、民航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现状

从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美丽中国写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基本纲领,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科技的持续进步,民航业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产业和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截至2021年,我国民航旅客运输量连续18年稳居全球前2位,航空服务网络覆盖全国92%的地级行政单元、88%的人口、93%的经济总量。与此同时,民航业始终把绿色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着力解决制约民航绿色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实施蓝天保卫战、塑料污染治理等专项行动,使民航业走在绿色发展的前列,取得了显著成果。2019年,运输机队燃效实现了历史最优的0.285千克/吨公里;2022年底,场内车辆电动化水平超过24%,机场光伏项目年发电量超过6000万千瓦时;自2018年打响蓝天保卫战以来,节省航油88.3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达278.2万吨,空气污染物减排量达1.1万吨。

但是,随着民航运输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的发展,民航业在绿色发展方面仍任重道远。总体来看,现阶段存在绿色发展基础尚不牢固、转型动力强度不够、制度体系尚不健全等问题。具体来讲,以化石基航空煤油为主的能源结构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航空器起降带来的噪声污染问题,机场航空运输、旅客服务带来的固体废物污染问题等亟待解决。

二、国内机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绿色问题分析

机场作为推动地区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民航基础设施,布局规模不断扩大、数量日益增加,绿色亦是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国内机场在推动绿色发展工作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全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政策标准要求日趋严格。随着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和宪法,并推动构建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形成了以《环境保护法》为统领,包括源头治理、过程管控、后果惩处等全链条,涵盖水、气、声、渣等各要素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各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制度体系,现行有效的生态环保类法律30余部、行政法规100多部、地方性法规1000余部,我国生态环境法律和制度建设已进入立法力度最大、制度出台最密集、监管执法最严格的时期。据统计,2013年~2021年以污染环境罪定罪的案件年均2000余件,是2013年前的20多倍。自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以来,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移送行政拘留和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等五类案件达17万多件。此外,2015年底开始的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历时7年实现了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两轮全覆盖,并将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有关中央企业纳入督察范围,累计受理转办群众生态环境信访举报28.7万件。这些数据说明了监管执法日趋严格,对机场行业绿色发展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是资源环境瓶颈愈发凸显,资源利用效率亟待提升。数据表明,我国民航恢复态势良好。2023年“五一”假期,我国民航运输旅客941.2万人次,日均运输188.2万人次,较2022年同期日均增长508.0%,较2019年同期日均增长4.2%。随着后疫情时代航空业务量快速恢复以及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机场作为航空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需要投入更多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以保障高要求的运营,随之而来的业务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机场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愈发明显,同周边城市和谐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亟须找到更加有效的方法来突破资源环境瓶颈。

三是基础设施短板亟须补齐,管理水平亟须提高。大部分运营机场普遍存在“建成较早,部分环境基础设施欠佳,在环境保护和能源管理方面更为精细化的手段和设备尚显不足”的问题。比如,随着蓝天保卫战相关政策逐步深化,机场新能源车辆的大力引进和APU替代设施的大力推广导致机场用电量不断增加,而传统的节能技改项目基本能改尽改,导致既有设施的节能空间不足,而且随着服务品质要求不断提高,机场的节能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又如,大部分机场尚未配置环境空气质量、噪声、污水等在线监测设备,对环境因素的管理还停留在人工检测的粗放式阶段,无法满足日趋严格的国家节能环保形势要求,更加无法满足绿色发展的要求。

三、首都机场绿色机场建设经验分享

作为“中国第一国门”,首都机场的绿色发展起步于2008年,并经历了从认清概念到厘清思路、小步慢走、加强合作,再到对标国际的漫长之路。10余年间,首都机场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贯彻落实各级要求,履行社会责任,创新管理模式,深挖节能潜力,开展污染攻坚,落地绿色项目,在能效水平提升、能源结构优化、污染排放减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夯实管理基础,形成“组织”“制度”双保障。首都机场先后建立内外部两级绿色机场建设领导机制,内联外合、组合驱动,建立绿色机场建设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拟定绿色机场、“油改电”专项规划、打赢蓝天保卫战等一系列规划文件,编制绿色机场建设实施方案,为绿色机场建设指明方向;完善环境、能源、碳排放等相关管理制度,为绿色机场建设提供层层制度保障。

二是聚焦污染防治,确保“环境”“排放”齐优化。打赢蓝天保卫战,推动场内新能源车数量增长14余倍、充电桩数量增长近8倍,实现了APU替代设施近机位覆盖100%、远机位覆盖82.7%,折合节油量达13.7余万吨,被评为“民航打赢蓝天保卫战先进单位”;巩固碧水保卫战成果,严格落实水质监测要求,始终确保污水处置率和出水达标率达到100%,完成了《海绵机场建设规划》研究,为后续构建体系化雨水管理系统奠定基础;推进净土保卫战,制订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塑料污染治理行动,初步建成全流程分类工作体系,确保各类垃圾均实现100%合规处置。

三是狠抓低碳发展,推动“节能”“减碳”共提升。以节能降耗为突破口,以能源清洁化为目标,首都机场实施覆盖全区域的多个清洁光源改造、高耗能电机更新等节能改造项目,优化捷运及行李、灯光控制、飞机地面运行等系统的运行模式,2016年~2022年综合能耗年下降率超过7%;积极探索可再生能源利用,编制完成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专项规划,明确了2030年光伏发电占比超30%的总目标,并建成西湖光储用一体化、光储充车棚等光伏应用示范项目,可再生能源占比超过0.5%;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研究,明确“双碳机场”实施技术路径;积极参与北京市及国家碳排放交易,实现碳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成功通过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双碳机场”评价三星级认证。

四、机场行业绿色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面向未来,机场行业应秉承绿色发展理念,以智慧为抓手,聚焦“治污”“降碳”两大重点任务,创新机场绿色建设、运行、监管方式,加快建立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引领民航发展新格局。

一是以数字建设实现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更是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机场行业要通过不断优化运营阶段和改扩建设计阶段的传统工作模式、应用BIM等智能建造新技术推动节材,打造智能能源管理系统,优化系统运营方案和用能模式,推动实现节能,加大自助通关、自助登机等智能设施投入力度以推动提效,实现土地、能源等各种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二是以智慧管理推动环境友好。“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四大重点工作之一,环境友好则是绿色发展的内在属性。机场行业要以大气、水质、固体废物、噪声四大环境要素为重点,聚焦源头防控、过程管控、末端治理三个阶段,结合智慧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新业态,加强智能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智慧环境管理综合平台,引领机场环境管理向更加精细、更加智慧的方向转变,实现机场区域环境质量提升。

三是以高新技术助力低碳减排。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已成为机场行业实现“双碳”目标、加快绿色转型的主战场。机场应聚焦能源替代,探索推进光伏发电、高效蓄能、地源热泵、绿色电力等多种能源协同互济的综合能源利用项目,不断推动各领域能源消费方式变革,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持续加快脱碳化进程。

推动绿色发展,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载体,是民航高质量发展躲不开、绕不过的重要关口与必然要求。机场行业务必聚焦“治污”“降碳”两大重点任务,以数字建设实现资源节约、以智慧管理推动环境友好、以高新技术助力低碳减排,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助力民航高质量发展。(作者:陈颖,单位: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