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

民航信息化建设守正创新 筑起高质量发展盘石之安
时间:2023-09-05| 编辑:zhangwei|【

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民航安全管理水平和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满足新形势下民航安全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信息化发展大势和国内国际大局,明确提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等重大论断,深刻论述了信息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信息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中国民航安全管理中信息化建设取得的进展

我国民航信息化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经过30多年发展,信息化基础设施迅速完善,行业内大批信息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实现了部分数据共享和分析,为安全决策和行业监管提供了支持。

一是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运行监控平台。该平台主要由民航局运行监控中心建设与维护,其主要职责为实时监控航空公司、机场、空管和外国航空公司的航班情况,以了解全行业运行安全和正常情况,并协调处理运行冲突和矛盾,指挥协调航班延误处置等。此外,民航局建立了通用航空管理系统,为通用航空企业提供多项服务,如经营许可、适航审定、注册登记、飞行计划、飞行监控和统计等。

二是建立了完善的民航安全信息管理体系。该体系包括安全信息管理平台、飞行品质监控基站、运行情况上报系统、民航安全培训管理平台和民用航空器事件调查员管理系统等。系统涵盖中国民航所有不安全事件数据以及运输航空飞行品质监控数据集合,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和分析,为安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此外,该体系还包括涉及民航安全的新闻动态、安全动态、国际和地区事故、安全信息、学习园地、法规与标准等内容,为民航业界提供了交流和学习平台。

三是建立了创新的民航行业监管执法系统。该系统(SES)集成了多项功能,如监管计划管理、监督检查管理、行政处罚管理、信用管理、数据分析和统计等,旨在实现对民航行业各类监管业务信息的数据整合归集、多维度统计和深度分析,以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此外,民航飞行标准监督管理系统(FSOP)和民航机场安全监督管理系统也是民航电子政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均致力于规范制定、有效执行和有效监督民航飞行标准与机场安全标准。

四是建立了高效的民航行政办公审批体系。该体系包括多个信息平台,如民航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民航电子政务综合办公系统(OA)和民航e政移动办公平台等。另外,民航行政审批服务平台是综合性服务平台,集行政许可、公共服务、其他事项、个人办事、单位办事等功能于一体,包括在线申请、查询、办结等服务。

二、中国民航安全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不足

中国民航安全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和成效,为保障中国民航运输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中国民航的信息化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单位和系统,但缺乏统一的指导和协调机制,导致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同时,也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监督和评估,难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二是各系统之间缺乏互联互通和标准化。中国民航的信息化建设还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各系统数据交换和共享存在困难,影响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利用。同时,各系统之间也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导致数据不一致和不准确。

三是数据利用和分析能力不强。中国民航还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数据管理体系,缺乏对安全数据的有效收集、整理、存储、共享和分析,特别是运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能力不足,导致无法充分利用数据支撑安全决策和风险评估,也无法及时发现和预防安全隐患。

三、中国民航安全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民航安全管理中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为民航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提升民航安全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和效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规范引导,构建民航安全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和目标体系。顶层设计是指从国家战略、民航发展规划、民航安全管理理念等高度出发,确定民航安全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原则、路径和措施,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和规划蓝图。规范引导是指根据顶层设计要求,制订民航安全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相关标准、规范、政策和法规,形成统一的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加强顶层设计和规范引导,可以确保民航安全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顶层设计方面,可以参考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全球航空安全计划》(GASP)和《全球航空导航计划》(GANP),结合我国民航发展实际情况,制订符合我国特色的民航安全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规划,明确信息化建设的愿景、目标、任务和重点领域,为信息化建设提供统筹协调和顶层指导。

规范引导方面,可以借鉴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安全管理手册》(SMM)和《安全信息保护指南》(SIPG),结合我国民航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制订民航安全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相关标准、规范、政策和法规,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管理保障。

总体框架方面,可以采用“四位一体”的思路,即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安全文化为基础,以安全绩效为导向,以安全保障为支撑,搭建民航安全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实现信息化建设与安全管理有机融合。

目标体系方面,可以根据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全球航空安全指标》(GASI),结合我国民航安全管理实际水平和发展趋势,构建民航安全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体系,包括战略目标、战术目标和运营目标,为信息化建设提供评价依据和改进方向。

二是加强系统集成和互通,实现民航安全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网络化和平台化。系统集成是指对民航安全管理中涉及的各类信息系统进行有效整合、优化和升级,形成一个覆盖全领域、支持全流程、满足多需求的综合信息系统。互通是指实现民航安全管理中信息系统与其他相关部门、机构、企业等外部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和服务互联,形成一个开放、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加强系统集成和互通,可以提升民航安全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效率、效果和影响力。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可以参考广域信息管理(SWIM)的概念、优势和原则,制订建设规划和设计方案。SWIM是一种以系统安全管理为根本,以提供服务为中心,以高度信息共享和协同决策为手段的全新的民航全系统信息管理方式,可以实现全系统范围内运行信息的整合,提供网络化、协同化、一体化的综合信息服务,满足未来民航高效协同运行需求。

三是加强数据治理和应用,实现民航安全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智能化和价值化。数据治理是指对民航安全管理中产生、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分析、利用等数据活动进行有效规划、组织、监督和评估,形成一个完善的数据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数据应用是指利用先进的数据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对民航安全管理中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和利用,建立一个支持决策、预警、优化等功能的数据智能平台。加强数据治理和应用,可以提升民航安全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智能度、创新度和价值度。

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对安全数据进行分类。民航安全管理部门可以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对大量安全数据进行自动分类,如通过机器学习,对不安全事件原因进行细化分类。通过这种方式,民航安全管理部门可以更加精确地统计分析安全风险,并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

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图像识别和分析。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机场监控摄像头拍摄的图像进行识别和分析,可以预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例如,可以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机场内的人员、设备、行李等进行识别和追踪,从而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以便民航安全管理部门及时采取措施,提高安全管理效率。

利用神经网络对安全风险进行预测。通过收集大量航班数据、机场数据、天气数据、监管数据和风险分级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去噪、归一化等。根据数据类型和特征,确定合适的神经网络模型,如多层感知机(MLP)、循环神经网络(RNN)、卷积神经网络(CNN)等。再通过设置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对神经网络的超参数进行调整,以收到最佳预测效果。最终利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对每一个航班、每一种机型、每一类任务进行分析,从而预测出可能对民航安全造成威胁的因素,如航班延误时长、机械故障率、极端危险天气、人为犯错的可能性等。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信息化建设对于强化民航安全管理至关重要。明确顶层设计、规范引导、总体框架和目标体系,可以确保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同时,加强系统集成和互通,实现网络化和平台化;加强数据治理和应用,实现智能化和价值化,将推动民航安全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提质增效。未来,中国民航将不断探索信息化建设新模式与新方法,不断提升现代化安全治理能力,为民航高质量发展筑起盘石之安。(作者:张凡,单位:民航湖北监管局)(编辑:张薇,校对:张彤,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