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为新时代鸟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改进鸟防工作质量必须在国家总体安全大局下行动,立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唯物论,坚持系统性、整体性的国家安全观念体系,以系统思维直面鸟防工作存在的问题,以系统方法探索改进鸟防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鸟防风险防范机制。
一、鸟防工作应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准则
当前鸟防成为保障航空安全全球性难题。鸟类和飞机都在空中活动。鸟类是一个飞行生态因子,其活动多变,飞行时间长,飞行高度高,适应性强,对驱鸟设施和方法能快速形成适应性,不易防治。飞机飞行速度快,航班量越来越多,发动机涵道比越来越大。此外,随着社会保护鸟类意识的提高,鸟类数量在不断增加。综上,这些因素都导致鸟防成为世界难题。
总体国家安全观以系统思维看待国家安全。鸟防工作必须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思想统领、战略引导和推行实施的基本准则。鸟防防御体制要从机场责任单一维度扩展到民航多主体多维度,增加鸟防工作以机场防范为中心的统一性、整体性和系统化,突出的是民航行业整体安全和全面安全。在鸟防工作落实过程中,要将“大安全”理念贯穿始终,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思维,以飞行运行全过程链条安全管理为抓手,落实各方主体责任,从机场选址、机场周边近远期土地规划利用、与地方政府协调、机场围界外公共区域防鸟措施、鸟类招引区的设置及其风险评估、航班计划避鸟调整和空地协调避鸟等多方面考虑改进,保持低成本鸟防,促进航空运输发展和公共运输安全实现动态平衡。
从发达国家实践看,各国均采用了多种鸟击防范技术和手段。例如,美国鸟击防范的理念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其主要方式包括:消除诱鸟因素、驱赶鸟类、警示飞行员等。增强与国际间鸟击防范理论、技术的交流合作,借鉴鸟击防范的先进理念、技术和方法,优化行业的鸟击防范管理体系结构,实现机场、空管、航司、飞行程序设计、机场选址建设等相关单位协作共担的组织体制。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加快树立科学的鸟防工作理念
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民航工作作出指示批示,强调要“举一反三,加强民用航空领域安全隐患排查,狠抓责任落实,确保航空运行绝对安全,确保人民生命绝对安全”。
根据当前鸟防工作的实践,需要关注以下鸟防工作理念。一是,鸟防绿色理念。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了中国主张并阐述了中国行动方案,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指明方向,也为鸟防工作更加绿色化指明了前进方向。二是,鸟防风险隐患理念。当前,应关注鸟击重大风险隐患,凝神聚力研究、预判、处置严重鸟击的风险隐患;三是,鸟防责任理念。经数据统计,当前责任区外的鸟击征候数量和损伤程度远远大于责任区内的,我们不仅要关注责任区内的,特别是起飞阶段的鸟击防范,更要关注责任区以外的鸟防,机场责任区以外的鸟类密度一旦过高,不仅会带来更高的安全威胁,还同样会提高责任区内鸟防压力,只有聚集多方力量,将机场责任区以外的生态环境鸟类招引力降低,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机场责任区的鸟击风险;四是,鸟防趋避理念。应重视避鸟理念,避鸟本身就达到了驱鸟的目的。在一定航班流量的空域增设探鸟雷达,通过实时监控,有效驱散和调整飞行路径多措并举,降低高空鸟击风险;五是,鸟防经济理念。应重点关注机场选址和规划问题,避开明显吸引鸟类的生态环境。这是经济的鸟防方法,事先预防胜于事后弥补,能有效减少行业鸟防工作投入,利于民航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强化鸟防工作的科技创新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不断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科技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航空科技领域高水平自立自强是民航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在鸟击防范领域,应突破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加大国产探鸟雷达、无人机、激光驱鸟技术、草种引种、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手段的开发研究和论证,科学研究新技术应用中风险的缓解防控措施,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发挥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安全效能。
在鸟击防范技术领域,最先进的鸟击防范技术之一就是探鸟雷达。探鸟雷达是一种专门用于监测鸟类迁徙和鸟群活动的雷达设备。其中,梅林雷达是世界最早的探鸟雷达,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初期。探鸟雷达为鸟击防范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具体来说,探鸟雷达可以提供鸟类迁徙的实时信息,帮助鸟击防范人员、ATC塔台管制人员及时采取措施;监测鸟类的飞行高度和方向,为鸟击防范人员制定针对性的鸟击防范方案提供参考;分析鸟类的活动规律和趋势,为鸟击防范人员预测和预防。随着技术的进步,探鸟雷达得以不断升级和改进。例如,近年来的多波束雷达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使得探鸟雷达在鸟群识别和追踪、鸟类数量估算、迁徙路线分析等方面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探鸟雷达发挥优势之处不在于单台硬件性能的优越,而在于软件性能的先进。1998年,美国Geo-Marine公司鸟类研究实验室开发了美国全国区域的鸟类危险咨询系统(AHAS),系统中的避鸟模型的设计考虑鸟类活动的历史数据、鸟类活动与天气状况的关系以及特定鸟类的撞击率等因素,能监控和预报美国48个州的鸟类活动,将雷达数据转变为鸟情信息。美国航空局(FAA)开发了机场终端区域鸟类危险咨询系统(TAHAS),可监控机场附近的鸟类活动,信息更新速度快且持续,能确定机场附近栖息和觅食的鸟群位置并估算其数目,通过空中交通管理控制系统或者直接的数据链向正在着陆和起飞的驾驶员发出实时鸟类活动状态警告,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规避鸟撞事故的发生。
国内探鸟雷达起步较晚,通过多家单位组织系统性能验证,近年中国在探鸟雷达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进展。目前,中国已经拥有了一批自主研发的探鸟雷达设备,并在多个机场进行了试验和应用。目前,探鸟雷达经过多年发展,国内外已研制出相对成熟的机场探鸟雷达系统。
鸟击防范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持续性的系统工作,需要民航全行业集合全部力量攻坚的难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紧密贯穿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行业整体安全理念,实现高质量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格局,实现鸟防群防群治的局面。(作者:白福利 单位: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