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全总监杨洪峰主题演讲

 

新疆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全总监杨洪峰主题演讲


推进集团智慧化建设 创建中小机场“新疆模式”     

各位领导、同仁们,大家上午好!

受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的邀请,非常荣幸来到历史悠久、生态宜居的江苏淮安,代表新疆机场集团交流分享,我分享的内容是——推进集团智慧化建设,创建中小机场‘新疆模式’。

一、新疆机场集团概况

新疆机场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在不断地改革发展中于2004年4月走向了集团化发展的道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新疆机场集团加快构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积极推进“十四五”规划、加密新疆机场布局。截至目前,在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设运行了25座机场,其中千万级机场(乌鲁木齐)1个,百万级机场5个,到“十四五”末,新疆机场数量将达到33个。

新疆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南北疆气候复杂,各机场模式、环境、特点存在较大差异:一是运行模式相对多样,25座机场中,属于“小旧偏特军拖”机场18个;其中塔什库尔干、昭苏机场是高高原、高原机场;阿克苏、和田等9座机场为军民合用机场;塔城、博乐、昭苏、塔什库尔干等4座机场为边境机场。二是运行环境相对复杂,南疆地区春夏季风沙浮尘、北疆地区冬季低温降雪大雾对机场运行带来一定困难;喀纳斯、那拉提等支线旅游机场受季节性影响突出。随着新疆地区中小机场数量不断增多,其运营发展面临着安全基础不牢固,监管资源紧缺等短板问题,中小机场运行安全风险日益凸显。因此,如何借力四型机场建设,发挥机场运行协同作用,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成为新疆机场集团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新疆机场集团在推进四型机场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实践,围绕“平安、绿色、人文、智慧”建设理念,推进新技术试点应用,在集团一体化运行管理、机场智慧化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创新和探索,形成了“规模化运营、区域化管理、专业化保障、智慧化发展”的改革目标,是机场集团今后一段时期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举力之纲。

二、推进管理模式改革,适应高质量发展建设要求

2018年新疆机场集团全域管控中心列入民航局首批四型机场建设示范项目,我们探索构建了“全域+区域”运行管控模式,具体举措上:

一是建设集团和区域两级运管委,推进运行管理模式改革,2021年组建了机场集团运行管理委员会(全域管控中心),成立六大中心,分管安全管理、应急管理、运行监控、信息化建设、空管业务、集中配载等核心业务,实现全地域、全专业、全时域掌控各机场运行安全态势,适时协调处置异常情况。结合新疆区域特点筹建6家机场管理公司,开展区域协同管理试点,建立集团运管委和区域机场运管委协调机制,推动管理公司集中精力抓中小机场安全服务管理,当好区域“总调度”,改变以往单个机场各自为战的局面,弥补机场集团在运行管理机构上的空缺,规范运行质量和标准,提升全疆机场运行效率和统筹管理效能。

二是成立5个区域安全监察站,建立形成机场集团总体部署、安全监察站现场查验、管理公司监督执行、各机场具体落实的四级安全监察体系;配齐安全监察站专业人员,各机场安全总监,今年2月份以来先后组织三批安全管理人员共118人分别在民航大、监察学院开展集中培训,全面提升安全管理队伍业务能力;各区域安全监察站作为集团派出机构,将安全服务和监管督导的触角延伸到天山南北各机场,解决了集团安全管理部门力量薄弱、专业不全、手段单一的短板,改善了全疆机场安全服务督导检查成效较低的问题。

三是推进生产运行智慧化,依托全域管控大厅各席位,建设数字集群通信联网、电子进程单联网等多个系统,实现全域管控中心与全疆机场集群通信系统互联互通,实时监听全疆机场语音信息,远程管控各机场运行状态;建设应急救援管理平台,用于预案修订、演练实施、资源统筹等日常工作;利用可视化综合管理系统,汇聚各机场视频监控、飞行区车辆监视、A-CDM等运行数据,实现可见即可得,合理设置安全绩效指标,适时预警异常状况,及时干预协调督导,确保全疆机场运行态势平稳可控,解决以往各系统规划与建设不同步、关联性较弱、关键信息未共享等问题。

四是推进关键业务一体化充分发挥安检运行监管中心(SOC)总指挥、总协调、总质控职能,全面推进全疆机场安检流程统一、质量管理统一、备品备件统一、业务培训统一的 “三总四统一”管理模式,解决中小机场安检人员资质能力不足,管理水平不平衡问题,实现安检远程质量控制和设施设备技术支撑。实施“应急管理一体化”试点,为各机场配备专职应急管理人员,建立“消防救援”与“应急救护”业务统一管理机制,推行“一中心三分部”制度,规范各机场应急管理建设标准和预案体系,整合应急指挥体系,提高突发事件处置效率。建立集团远程配载中心,集中负责全疆机场代理的载重平衡标准化作业管理,解决各机场配载人员技能水平不均衡、培养难、人员短缺和配载业务隐患多的问题。

三、坚持因地制宜,推进新技术应用,重点解决中小机场运行难题

在民航局大力支持下,新疆机场集团远程塔台新技术应用试点、气象集中预报服务平台、空管便携式电子设备(PED) 等三个四型机场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远程塔台项目于2018年5月建设,2021年7月运行验证。相比传统塔台,远程塔台的优势在于从物理层面将传统塔台指挥管理由远端机场转移到集中式的远程指挥中心,一定程度解决了部分“小旧偏特军托”机场自然环境恶劣、通视条件差、人员值守困难、专业人才“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同时借助多摄像头采集视频,运用图像处理、融合等技术实时显示相关信息,消除盲点,为管制员提供了优于传统塔台监视效果的“慧眼”,进一步提升了安全裕度。该平台采用双运营商网络并联互为备份模式,开发网络运维系统,实时监测网络通断、传输延时、带宽占比等情况,克服网络节点多、网络运行不稳定等干扰因素,确保系统安全可靠。平台系统还具备应急培训和演练处置功能,通过强化训练管制员远程塔台情景意识建立,在人因工效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有效控制情景切换带来的风险。完成《中国民航远程塔台运行实施指南、远程塔台系统配置指南》的编写,有效提升了远程塔台项目的可实施性与可推广性,为后续试点工作提供了可参考借鉴的经验。

截止2023年4月7日,新疆远程塔台已平稳运行901天,安全保障那拉提、富蕴两机场运输航班2222架次。后续新疆机场集团将持续探索基于该平台的人员组织管理、资质培训功能,引入智能决策等技术,为远程塔台智慧化建设提供更多方案。

集中预报项目:2017年1月,新疆机场集中预报服务平台项目入选民航局第一批集中预报试点单位,2021年1月,完成行业验收。该项目是一套集气象数据采集分析、产品制作发布、预报预警检验、智能监视监控为一体的平台,实现了新疆18个支线机场气象数据高效整合。此平台不仅满足了集中预报业务需求,更是成为集中预报中心和各机场气象台之间的联系纽带,实现了集团气象预报业务的整合提升,节省了人力资源。2021年集中预报服务平台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预报产品日渐丰富,从最初仅发布机场预报和警报,到陆续推出天气预警、24小时精细化预报等多样化产品。经过三年多探索和努力,我们在支线机场跑道两端及观测平台安装了云台摄像机,将视频信息引接至预报中心显示大屏,辅助预报员建立情景意识,克服了集中预报对现场天气缺少直观感受和情景不同步等问题,能快速感知天气差异。采取新老搭配、技术强弱搭配,按南、北疆及东疆天气特点搭配值班力量,适时启动不同类型的天气会商机制,做到复杂天气早着手、早分析、早研判。

未来我们将一是继续探索建立集中预报的运行概念、设备配备、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标准,积极协调由集中预报中心直接制作、发布、交换报文;二是升级集中预报平台系统,提高气象研究成果应用和转化水平,拓展精准预报服务产品。

空管便携式电子设备(PED)项目:践行“降本增效”的绿色发展理念,通过空管便携式电子设备(PED)项目建设和应用,力求减少管制人员重复劳动和工作负荷,强化空中交通管制数字化管理和运行品质监控能力。PED系统投入使用近三年中,由最初航空情报资料查阅模块,逐步增加了航图基础知识、行业规章标准、人员基础信息和资质管理等数据模块,提升了空管业务规范化管理、打通了空管岗位基础信息共享壁垒,目前PED系统在集团22个中小机场塔台运行平稳、顺畅。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PED网络覆盖范围,优化系统功能,开发生物识别考勤、员工健康监测评定、大数据分析研判等功能,支撑机场集团空管智慧发展。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数字化转型,重点推进四型机场建设项目,以新疆全域管控中心建设为突破口,以乌鲁木齐北区扩建工程建设和转场运营为契机,升级安全预警监测平台功能,不断融合机场A-CDM系统,构建由人工决策向数据决策转变的运行质量分析和安全品质监管,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升中小机场运行保障能力,为推动四型机场建设提供新疆方案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