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综合司副司长孙文生

孙文生:各位媒体朋友、各位网友,今天我们召开民航局2022年2月的第2场新闻发布会,这也是我们今年的第4场新闻发布会。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是: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主任朱涛民航局运输司副司长徐青,民航局机场司副司长朱文欣。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一共有4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介绍《民航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办法》;

二是介绍2022年民航春运整体情况;

三是介绍《民用机场公共信息标识系统设置规范》;

四是介绍《民用机场航空观景设施规划建设指南》

  2022-02-25 15:01:00

 
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主任朱涛

朱涛:近年来,民航全行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航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守民航安全的生命线,安全水平稳居世界前列,为推动新时代民航强国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安全治理之路。为了进一步巩固安全工作成果,推动执行力建设,民航局自我加压、主动作为,日前印发了《民航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办法》,眼睛向内,进一步强化安全责任。

《办法》依据和参考了《安全生产法》《公务员法》《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法律和党内法规。体现了依法依规、公平公正、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尽职免责、失职追责、错责相当、宽严相济的基本原则。明确了安全监管责任追究的问责对象,既包括民航行政机关,又包括行政机关公务员,同时将相关事业单位纳入参照执行的范围,实现了对安全监管失职追责的全覆盖。同时,细化了责任追究的具体情形、追责调查启动条件、责任追究主体,区分了纪律、行政、政务处分及司法移送等不同追责层级,规范了调查、减免责、申诉等工作程序,并按国务院相关规定,强调了特别重大事故纪委介入的有关规定,以及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要求。

《办法》对民航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了及时主动进行履职反思和监管自查的要求,既强调严肃追责,又兼顾正向引导,助力提升监管效能,为打造一支忠诚担当、积极作为的民航安全监管队伍,更好推进民航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民航高质量安全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2022-02-25 15:04:00

 
民航局运输司副司长徐青

徐青:今年春运工作自1月17日开始至2月25日结束。民航局严格按照党中央 国务院对疫情防控和春运保障的部署要求,提前研判、精心组织,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全力守护广大旅客平安出行,圆满完成了春运各项任务。

春运40天,民航共运输旅客3982万人,日均运输旅客99.6万人,同比2021年春运同期增长12.5%,比2020年增长3.8%,比2019年下降45.3%。航班安排方面,民航实际飞行航班46.4万班,日均1.16万班,同比2021年增长30.3%,比2020年增长2.4%,比2019年下降13.1%。平均客座率64.23%,与2021年基本持平;平均航班正常率95.94%,同比2021年提高2.26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今年春运旅客出行数量虽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但比2021年有大幅增长,正月初六旅客运输量达到123万,此后连续20天旅客运输量超100万。从机场方面看,旅客运输量排名靠前的机场有广州白云机场、重庆江北机场、成都双流机场、昆明长水机场、上海浦东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等,特别是广州白云机场运输旅客接近400万人次。从热门航线看,珠三角往返成渝地区间航线,北京、上海、成都、东北往返海南间航线需求旺盛,旅客量、航班量、客座率均较高,运输量排名靠前的航线有“北京—三亚”“广州—北京”“上海—北京”“广州—成都”“北京—成都”“成都—三亚”等。

今年民航春运平稳有序、稳健恢复,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疫情防控有力。各单位坚决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严格按照运输航空公司和机场防控技术指南要求,做好航空器及机场通风消毒、体温监测、旅客佩戴口罩、健康码查验等各项工作,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各地机场纷纷发挥“无接触服务”“科技抗疫”优势,通过自助值机、自助行李托运、智慧验码闸机、“红外感应无接触”电梯、紫外线行李消毒机等技术,有效减少人员聚集,助力疫情防控。

二是运力保障充裕。春运前,民航局提前研判,采取了放宽国内航线加班政策、时刻政策、缩短审批流程等措施,鼓励航空公司更加灵活地调配运力,满足春运期间热点地区、热点航线的旅客出行需求。各航空公司合理匹配航线、航班、机型、时刻等资源,加密西部至华南区域航班,增投东北、西部等传统春运热点区域,调拨宽体机执飞国内热门航线,精准匹配春运市场需求。同时推出特色产品和服务举措,针对返乡客源较为集中的航线,加强“点对点”、定制化出行服务。

三是运行安全平稳。民航各单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以对“生命、规章、职责”的高度敬畏,扎实抓好“基层、基础、基本功” 建设,加大对重点单位、关键岗位、薄弱环节的监管力度,落实安全问题隐患动态清零的工作要求全力保障春运期间安全工作万无一失。特别是针对春运期间气候条件偏差、低温雨雪冰冻和低能见度等复杂天气较多的特点,完善应对预案,及时预警提醒,备足设备物资,加强运行管控,细化工作程序,守牢安全底线。

四是旅客服务到位。民航一线员工坚守工作岗位,坚持真情服务,各机场在航站楼布置欢乐喜庆、形式丰富的春节节日氛围,航空公司纷纷推出共写祝福、新年贺卡、抽取幸运旅客等特色客舱活动,温暖旅客空中旅程。机场、航空公司、各保障单位强化协同配合完善服务保障流程,推出无纸化出行、差异化安检、爱心柜台、流动服务岗、行李“门到门”等便民措施,切实做好航班正常与旅客服务保障工作,保障广大春运旅客安全、顺畅、舒适、满意出行!

  2022-02-25 15:08:00

 
民航局机场司副司长朱文欣

朱文欣:群众利益无小事,细节见真情。为深化和长效落实民航局“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任务,从去年8月起,民航局启动机场服务设施提升专项行动,通过健全机场服务设施标准文件体系,为我国民用机场提升设施服务水平提供技术支撑,推动打造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机场服务空间环境,努力增强人民群众对四型机场建设,特别是人文机场建设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群众对机场设施的内在使用感受,比机场的建筑外观形象更为重要。机场服务设施看似是小事,对于广大旅客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等特需旅客群体而言,可能是天大的事。因此,我们始终坚持真情服务,以小见大,把机场服务设施看似不大的“小事”真正当作“为群众办实事”的大事来

开展机场服务设施提升专项行动贯彻“人民航空为人民”行业宗旨的具体行动,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高质量建设和高水平运营机场的具体举措,打造品质工程、建设四型机场特别是人文机场的重要内容,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航空出行需求的重要任务,是机场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

机场服务设施提升专项行动中,民航局坚持问题导向,从短板弱项和实际需求出发,组织编制机场公共信息标识系统、卫生间、母婴室、员工休息室、吸烟室、无障碍设施设备图示以及旅客便携式电子设备充电设施、航空观景设施一系列规划建设指南或标准文件。这次发布《民用机场公共信息标识系统设置规范》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发布的第一部机场服务设施类文件。

民用机场公共信息标识系统是机场文化和建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机场流程效率、服务质量、用户体验和形象塑造具有重要影响。标识版面虽小,却深刻影响到广大旅客以及其它机场用户的导向体验、视觉体验和服务体验近年来,航空出行日益大众化、日常化,机场建设规模、航站楼流程组织等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对机场公共信息标识系统的设置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旅客提出部分机场出行流程错综复杂、标识广告眼花缭乱,出行效率和感受产生不好的影响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机场这个综合、复杂的服务场景之下,公共信息导向标识是“小牌子、大学问”,其布局位置、大小、亮度、对比度、颜色、编号、图形、符号和文字的设计,都有很高的要求。其设计理念、规划策略设置规范都有很强的特点。这里,着重向大家介绍这部规范四个方面的重点内容:

一是注重强化建设运营一体化。我们深知,导向标识存在的问题,很多都来自流程设计上的问题。规范》既是建设标准也是服务标准,强调在规划机场建筑、功能、布局和流程时应同步规划标识系统,确保一次性把事情做对。同时,规范》对运营维护和评估优化也提炼了方法论努力将真情服务理念融入机场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等全生命周期。

二是注重强化用户导向,通过在国标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字号、颜色组合、设置位置、设置间距,促进标识更加清晰易读、连贯顺畅。针对很多机场元素与导向标识产生严重的视觉竞争问题,强调把“清晰醒目作为标识系统的重要原则,强调各类视觉元素要有空间分区,同时乘机流程类导向标识的位置、颜色、亮度要优于广告、商业、艺术等各类视觉元素。

三是注重强化融合共享,全面兼顾不同类型用户出行特征,广泛考虑抵离机场的旅客、接送机人员和参观访问者,各类地面交通方式的乘客和驾驶员,以及机场工作人员的使用需求。对于残疾人、老年人、儿童、行动不便者等特殊群体,鼓励各地机场因地制宜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知方式的标识和中低位标识,确保所有旅客有尊严、无障碍出行。

四是注重强化创新发展,首次对城市航站楼相关标识设置提出了要求,首次对各类电子标识的载体形式和设置要求进行规范,首次提出了标识系统关键决策点和辅助决策点概念,首次提出信息分类分级和空间分区的方法。结合行业发展实际需求,新增机场服务设施图标75个。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关注机场公共信息标识系统建设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动态,持续收集吸纳标准应用实践中的新经验和新成果,持续健全完善有关标准文件,持续提升各类机场用户的导向体验、视觉体验和服务体验,努力增强人民群众对机场高质量发展的获得感幸福感

  2022-02-25 15:14:00


民航局机场司副司长朱文欣

朱文欣:《民用机场航空观景设施规划建设指南》是机场服务设施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发布的第二部机场服务设施类文件。

航空观景作为机场特有的体验形式,一直深受人民群众关注和喜爱。众所周知,2019年国庆期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刚刚投运就迎来51.8万人次的参观游览,最高日游客数量达到10.7万人次,是出行旅客的23倍。广西玉林福绵机场投运后,机场周边的小山坡由于具有良好视野,迅速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点。首都机场西湖园和成都双流机场的空港花田也是优秀的实践案例。

这些都表明,机场不只是机场,除了满足基本的出行服务需求以外,还承载了多元化综合体验,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使命。事实上,机场是有温度、有色彩、有故事、有生命的。它承载着我们的旅行意义,承载着我们的飞行梦想,更承载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因此,规划建设机场航空观景设施,有利于丰富和提升机场旅客的乘机体验以及社会公众的综合体验,有利于普及航空知识、弘扬航空文化,有利于为社会公众特别是社区居民提供富有特色的休闲场所,有利于提升机场整体服务水平和品牌文化形象。在许多航空发达国家,机场航空观景设施往往是极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和航空文化载体相较于这些国家,我国在机场航空观景设施规划建设方面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社会公众尤其是广大航空爱好者(也就是广大飞友)对此呼声很高,期望很高。

为了更好满足大家的期待,进一步引导、鼓励和推动我国机场航空观景设施的规划建设,我们组织编制了本指南。在充分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指南提出了以人为本、安全可控、资源集约、建管并重的建设原则,对设施分类、选址要求、功能配备、观景主题、建设要点等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南指出,结合观景需求,可相应配备观景塔、观景台、观景座椅、瞭望设施等体验设施。为提供良好的拍摄体验,可以在物理隔离设施和围界上开设摄影孔。指南强调,机场航空观景设施规划建设要坚持因地制宜、资源集约,努力节约建设和运营成本。除基本功能外,还可根据实际需求和客观条件扩展其他功能,如航空科普、休闲娱乐、商业和服务配套设施等。指南在附录部分精选国内外30个观景设施优秀案例为各机场提供借鉴的范本

《指南》自启动编制以来,受到广泛关心关注。尤其是在公开征求意见期间,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和广大飞友的上百条意见和建议。其中,有资深飞友,有在校学生。同时,我们也关注到网络平台上的热烈讨论。大家的积极建言献策,对于我们进一步完善指南内容,提供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借此机会,向关心这项工作的所有单位和个人,尤其是广大飞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指南》出台后,重在提升应用和执行效果。各机场建设项目法人和机场管理机构应因地制宜积极推进机场范围内的航空观景设施规划建设,同时应坚持多方参与、统筹协调,鼓励引入多元化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主体,共同推动在机场内外建设更多的航空观景设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航空需求,全方位提升人民群众对机场高质量发展的获得感、幸福感。

机场航空观景设施的建设运营,也离不开旅客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机场及其周边区域具有很高的空防和运行安全保护要求。有关设施的建设,一定要满足机场净空保护及安全保卫要求。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大家遵守有关规定,共同营造安全、良好的使用秩序。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关心和推动下,我们的机场将诞生更多高水平的、令大家满意的航空观景设施。

  2022-02-25 15:20:00

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主任朱涛答央视记者问

央视新闻记者提问:近日发生了吉祥航风挡玻璃龟裂事件,请问该事件调查情况怎么样?目前民航整体安全形势如何?

朱涛:运输飞机风挡系统通常包括驾驶舱正面的两块风挡,左右两侧各一块固定窗和滑动窗以及风挡加温系统。波音737、空客320飞机的风挡和侧窗均由三层玻璃组成,其中外层不承受结构力,主要功能是防撞。中层和内层为承受结构力层。中、内层中任何一层保持完好,飞机均可维持正常的内外压差,保证飞行安全。熟知航空常识的人们都知道,运行中飞机风挡系统有时会受到鸟或冰雹等其他外来物撞击、加温系统电弧放电等多种因素影响,致使玻璃产生裂纹,所以风挡玻璃裂纹具有一定的发生概率。2017年-2021年,中国民航共发生254起风挡裂纹事件,平均每年约50起。此类情况发生后,飞行机组会按照标准的处置程序进行处置,采取最佳措施确保飞行安全。

此次媒体报道的吉祥航空客320飞机驾驶舱左侧固定窗为中层玻璃单层裂纹,按手册规定可以正常飞往目的地,但机组为了更加安全、稳妥、可靠,决定备降,并安全落地武汉机场。网上报道的7分钟下降4300多米的高度(600米/分钟),是正常航班通常设置的下降率,并无任何危险。

目前,具体原因正在深入调查中,有确切结论将第一时间公布。

对于安全形势这个问题,目前,中国民航整体安全形势持续保持平稳可控。截至2022219日,中国民航运输航空持续安全飞行时间突破1亿小时,创造了中国民航历史上最好的安全发展新业绩,也创造了世界民航历史上最好的持续安全飞行纪录。中国民航运输航空亿客公里死亡人数十年滚动值、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十年滚动值、百万架次重大事故率十年滚动值等三大安全指标均降为“0”,远优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也优于主要发达国家水平。近5年,中国民航责任征候和严重责任征候万时率均为历史最低,安全运行质量持续提升。这一成绩的取得,是中国民航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胸怀“两个大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与安全的结果,是全体民航人始终把安全作为“头等大事”,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的结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民航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强化党对安全工作的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安全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安全成绩归零心态出发;不断强化系统观念,坚持底线思维,保持对“安全隐患零容忍”;不断强化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意识,深刻把握安全工作的政治属性、经济属性、社会属性、业务属性和文化属性,扎实做到脑要紧起来、心要细起来、眼要亮起来、脚要勤起来、脸要红起来,手要硬起来,“一个航班一个航班地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居安思危、笃行不怠,以更高的安全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航空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始终保持安全平稳的运行态势,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02-25 15:25:00


民航局运输司副司长徐青答人民网记者问

人民网记者提问:近日冬奥会结束,涉奥人员陆续离境,请问民航部门如何做好冬奥返程航班保障工作?

徐青: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首都国际机场于2月21-23日迎来涉奥人员离境高峰,期间共保障涉奥出港航班72架次、人员8678名、行李24514件,圆满完成了离境高峰航空运输保障任务。为切实做好北京冬奥会离境保障工作,民航主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方面,统筹做好离境航班安排。组织20家中外航空公司在赛时稳定运营巴黎、东京和新加坡等20个城市往返北京的临时航班。在离境高峰期(2月21日至23日),中外航空公司平均每天可提供20个离境临时航班,各航空公司还把临时航班接入中转城市的航线网络,通过中转可把涉奥人员送达全球各主要城市,有效满足了涉奥人员的离境需求。

另一方面,强化航班运行保障。一是全面推行提前办理值机手续和行李托运。通过建立联络员机制、明确办理方式,为涉奥人员提前办理值机手续和行李托运,有效疏解离境高峰保障压力。二是加大内部保障资源挖潜扩容。依托机场运行团队,增加T3航站楼落客车位、超规行李电梯,配足行李推车,加派地面保障人员,优化楼前楼内咨询、引导服务,开启值机、安检、海关、边检全部通道,持续提升机场服务保障能力。三是调整T3航站楼保障资源。将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全部用于冬奥航班保障,极大地释放了国内值机、行李系统、安检通道、大件行李处置区等资源,保障涉奥人员安全、顺畅离境。21日离境最高峰保障航班39架次,离境人员5549名,行李17241件,为确保北京冬奥会圆满收官起到了重要作用。


  2022-02-25 15:30:00


民航局机场司副司长朱文欣答封面记者问

封面记者提问:请问推进民用机场公共信息标识系统建设有何意义?如何让机场的导视系统把信息尽量准确、直观地传达给旅客,让不同国家的旅客都能快速捕捉到有用信息?

朱文欣:打造系统协同、安全高效、清晰醒目、简洁易懂、连贯一致、融合共享的标识系统,有利于提高旅客出行效率,为各类机场用户带来更加美好的导向体验、视觉体验和服务体验。

为了确保把信息尽量准确、直观地传达给旅客,《规范》着重强化用户导清晰醒目、简洁易懂作为设计目标,要求更加突出导向标识的视觉主导地位,尽量减少或避免导向标识与商业元素的视觉竞争同时,还对旅客流程关键决策点的标识设计提出了特别要求,首次提出信息分类分级和空间分区的方法来提升标识信息的准确性和直观性。此外,我们相信,未来的标识系统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指路牌”,而是会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成果更加开放、直接、灵活的形式和载体,实现导向信息的一对一投送,与旅客形成良性、有效、充分的信息互动,方便旅客一站式获取各类资讯。

为了更好地服务国际旅客的使用需求,《规范》重点强调标识语言的通用性,要求至少使用中英两种语言,可根据客源地的旅客需求,相应增加客源地文字对多语言文字的版面设计进行详细规定。此外,《规范》还收录了132个图形符号利用“图形”语言,给国际旅客提供更加清晰易懂的指引。这些图标充分结合民航出行特点和旅客高频服务需求,更加符合旅客阅读习惯,努力把信息准确、直观、全面地传达给旅客。

  2022-02-25 15:40:00


民航局综合司副司长孙文生答新京报记者问

新京报记者提问: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门发布《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涉及民航业的政策内容有哪些,将为民航业发展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孙文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帮助包括民航业在内的困难服务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经报国务院同意,发改委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若干政策》共有扶持措施43条,其中服务业普惠性纾困扶持措施10条,针对民航业纾困扶持措施5条。

10条普惠性纾困扶持措施涉及税费减免、金融信贷、稳就业、房租减免、制止乱收费、乱摊派等内容。上述政策部分适用于民航企业,其中鼓励各地可根据条例授权和本地实际,2022年对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纳税人给予减免;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续贷条件的服务业市场主体按正常续贷业务办理,不得盲目惜贷、抽贷、断贷、压贷2条普惠性政策,民航企业最为关注。

5条民航业纾困扶持措施包括:一是2022年暂停航空运输企业预缴增值税一年。二是地方可根据实际需要,统筹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以及地方自有财力,支持航空公司和机场做好疫情防控。三是统筹资源加大对民航基础设施投资力度,鼓励地方财政对相关项目建设予以支持;同时继续用好民航发展基金对航线、机场运营补贴以及基建贷款贴息等政策。四是研究协调推动取消航空煤油价格中包含的海上运保费和港口费。五是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航空公司、机场的信贷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航空公司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拓宽航空公司多元化融资渠道。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航空公司和民航机场注册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建立绿色通道。

促进民航业恢复发展的纾困政策导向明确,聚焦民航受疫情影响面临资金流动性风险加大、疫情防控支出压力大、经济效益严重下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等突出问题,实施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内容丰富,普惠性政策和行业性政策同时发力,涵盖了财政补助、税费减免、金融信贷、疫情防控等政策措施;务实高效,“输血”与“造血”并举,在改善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引导企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构建起系统、务实、高效的支持政策组合拳。

《若干政策》落地实施,必将在推进民航业疫后复苏和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增加资金流动性,稳住市场主体。综合运用政策性金融工具、市场化融资手段等政策组合,有力拓宽民航企业融资渠道,缓解暂时流动性困难,确保重要市场主体稳定运行。二是实施减税降费,激发实体经济活力。准确把握民航运行特点和实际困难,出台“点穴式”减税降费和降成本措施,帮助市场主体减负、松绑,激发实体经济经营活力。三是加大财政支持,稳住企业发展预期。落实好相关补助补贴政策,能够改善企业经济效益,同时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释放国家支持民航业发展的信号,稳住民航企业的预期,提振行业发展信心。四是加大投入力度,稳住民航基建投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民航也承担着重要责任。统筹资源加大对民航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地方财政对相关项目建设予以支持,有利于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民航发展基金因减收无法及时到位的情况下,确保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民航重大投资项目能够顺利推进,更好地服务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和中央“六稳”“六保”工作要求,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作出积极的贡献。

  2022-02-25 1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