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秀投稿

后疫情时代的机场资源优化发展对策研究
时间:2022-03-16| 编辑:zhangtong|【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向常态化防控转变,我国逐渐步入了疫情时起时伏,随时可能小规模暴发的后疫情时代。民航局《关于进一步提升民航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作出了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的战略谋划,强调民航强国建设的本质是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在后疫情时代,机场迫切需要针对运行资源进行精准优化,提升运营能力,在注重应急处置和服务质量的同时着眼于经营全局,不断增强行业韧性,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运营危机。
一、疫情防控下的机场资源优化策略意义重大
(一)疫情给民航客运带来持续影响
疫情的蔓延对全球民航业造成了巨大的打击。综观自2019年11月以来的国内民航旅客运输量,疫情仍是高悬民航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020年初疫情初现,国内航空出行几乎停滞,2月国内客运量创纪录地暴跌83.6%,随着国内疫情的趋稳,国内民航客运需求逐渐恢复。但2021年初石家庄、沈阳等多地发生零星疫情,加上政府倡导农历新年期间“就地过年”,国内民航春运遇冷,与2019年2月相比,国内民航客运总需求减少了51.0%,同期全球航空客运总需求减少了74.7%。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7月,民航暑运因疫情遭遇重创,与2020年8月相比减少了50.8%。8月底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但9月国内客运量仍然低于同期水平。国内宏观经济的复苏,使民航客运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但在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如何提升运营效益、优化运营资源仍然任重而道远。
(二)机场资源优化理念亟待革新
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尤其是枢纽机场的综合保障能力提升,大多数采取了新建系统、增加资源、新建航站楼等措施。然而,分析表明,单纯依靠机场改扩建增加机场容量,空间有限,并且投资大、周期长。在疫情时期运营压力陡增的情况下,资源的消耗矛盾更加突出。
(三)疫情下机场资源优化缺少智慧化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已经具有成熟的方法论。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获取全样本数据中的细节,得到更准确的信息。英国Helios公司研究证明,对机场各业务环节的生产运行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多维度精准量化机场运行状态,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利用精细化的管理手段实现资源的精准投放,机场至少可以提升20%的有效容量和效能。
二、当前机场资源优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体系性的机场资源优化发展策略
机场运行保障能力和资源优化策略体系应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基本体系、指标体系与逻辑结构。国外对于运行保障能力和资源优化的研究和应用只涉及部分指标体系中宏观指标的计算以辅助机场执行决策支持,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缺少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由量化结果提出解决方法的逻辑结构,无法制定体系性的机场资源优化发展策略。
(二)避免资源优化发展“条块分割”
着眼于疫情防控时期的特殊背景,通过机场运行数据制定完善的资源优化发展策略。其中,对象应做到全面覆盖,避免资源优化发展“条块分割”。旅客方面资源优化对象包括综合交通、值机、边检、安检、登机等;航班方面资源优化对象包括停机位、航班保障、滑行道、跑道等;行李方面资源优化对象包括行李提取转盘等,同时建立疫情防控时期的运行模型。通过数学模型、仿真模拟、数据挖掘、数据治理等多种方法,形成完整的、统一的、相互联系又相互补充的整体发展策略。
(三)资源优化智慧程度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近年来,民航机场在各领域已分别建设了多种信息系统,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已有重大提升,但距离生产要素全面物联、数据共享、协同高效的智慧机场还有较大差距。尤其在资源优化发展中,其不仅依赖对生产运行大数据的精准感知判断,还需要参与主体数据互联互通。但在实际工作中,受限于数据采集、研判、报送、决策等各个环节的技术标准与能力,资源优化的智慧程度往往无法满足疫情防控时期提质增效的实际需求。
2020年初,国内某大型枢纽机场在寻找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时,仍然需要大量人力资源对监控视频进行手动分析,一线员工也需要不断巡查提醒大众佩戴口罩,分析能力与资源优化非常有限。不仅如此,业内许多机场缺乏资源优化的智慧模拟能力。例如,通过仿真模型对已有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取仿真参数,把疫情防控时期的旅客分布等算法植入仿真模拟软件,精准还原各项历史指标,对值机、安检等资源在疫情防控时期的投放改变进行精准的模拟和预判。
三、后疫情时代机场资源优化发展探索
在后疫情时代,机场资源优化不仅是一个技术性命题,更成为一个政治命题,直接关系到行业高效发展。我们应清晰地认识到机场运行体系中各个业务环节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疫情防控时期是这些复杂关系的重要影响因子,根据业务环节之间的关系分析各业务环节多指标间的内在关联,跨多对象进行影响因子之下的精确分析,达到定位并找出原因,目的是快速提升机场运行保障能力和资源精准投放的有效捷径,是后疫情时代民航机场提升资源优化能力和效能的必然趋势。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2017年旅客吞吐量已突破6500万人次,飞机起降超过46万架次。由于航站楼的初始设计容量为3500万人次,在目前客流量大以及飞机流量大的情况下,机场各类服务保障资源均超负荷运行。作为国内先进的民航机场之一,白云机场在2017年已经开始尝试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运行能力的精准评估和资源优化的调整策略制定。这样做一是应对白云机场航空业务量的快速增长;二是T2航站楼投产在即,在T2航站楼投入使用后,探索T1航站楼指廊资源的再分配调整如何更加合理;三是白云机场航班正常管理工作为全面提升机场在航班保障环节的效率、优化资源,需要深入开展航班保障流程的资源分析;四是针对白云机场实施的重要信息系统研发,为新系统的开发做好算法模型的选定、基础数据的积累等。
自疫情暴发以来,白云机场经历了国际航班锐减、基地航企经营下滑、吞吐量波动、效益不稳的严峻挑战。与此同时,白云机场定期采用数学建模、仿真模拟和数据挖掘等方法,进行分析和相互验证,采集核心生产系统的运行大数据,包括值机、安检、登机、行李、航班保障节点等方面的近5000万条数据,进行旅客和航班全流程分析评估,按照“容量—需求相对平衡”原则,分析状态,找出运行中的资源冗余、资源不足和薄弱环节,不断进行优化迭代,有效践行了疫情防控时期的提质增效经营理念。
数字中国战略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重大方略。同样,数字与智慧化转型是民航行业把握未来先机、赢得发展优势的关键举措。在信息化时代,行业已经取得了不菲的成就,部分核心环节技术已经实现国产自主化。但在机场资源优化领域,人力资源不足、保障能力无法量化、资源投放决策不准等问题仍然大量存在,数字化程度仍待提升。
此次疫情对民航行业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但同样也加速促进了机场资源优化发展的数字化转型。例如,2020年3月,首都机场上线B类人员溯源识别系统,助力快速寻找潜在感染者,对未佩戴口罩人员进行实时监测预警,以小得多的人力资源投入提供了高效的疫情防控能力。2021年10月,杭州机场“一图知、一表清、一码通、一屏控”的“空港疫智控”系统上线,方便对重点人员、航班、旅客、设备进行管理。重庆机场拟采用数字孪生技术研发机场全域可视和态势感知平台,建成后可以利用推演仿真和运行大数据分析疫情防控时期历史航班保障过程中各个环节间的复杂关系,为特殊时期的航班保障管理和资源投放提供精准支持。
四、结语
可以预见,后疫情时代机场资源优化发展体系和能力建设既是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任务。因此,我们应当在战略上重视资源优化发展策略,在技术上完善优化方式、手段和逻辑,革新现有理念,注重资源利用率和利用质量的提升,构建后疫情时代机场资源优化发展新格局。(作者潘野 单位:中国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