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篇:心之所向是祖国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习近平

祖国的召唤,人民的嘱托,就是民航义不容辞的责任。每当国家需要民航站出来的时候,民航人总是将忠诚铭刻在心间,将责任和担当牢牢扛在双肩。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中国民航的身影。

从齐心协力、万无一失地完成重大活动保障工作,到义之所在、刻不容缓地投身灾后抢险救援,70年间,中国民航始终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当代民航精神,为祖国复兴插上翅膀。纵横万里,虽远必至。

1.jpg

齐焕清

中国飞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飞行师。被授予“中国极地考察先进个人”称号。2008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齐焕清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

齐焕清:以生命的名义

“我不是英雄,在成千上万的救援大军中,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如果说在抗震救灾前线做了一些事,那也是我机长的职责所在。如果说米-26立了功,那也是整个机组的功劳。”

2008年5月12日下午,齐焕清像往常一样在黑龙江漠河执行航空护林任务。放眼望去,高山密林,生机盎然。而此时的他并不知道,4000公里外的巴蜀大地正天摇地动,8.0级的强烈地震没有任何征兆猝然袭来,无数生命在黑暗地隙中戛然而止。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第一感觉是不相信的。”在黑龙江加格达奇飞龙通航的办公室内,面对记者,齐焕清眼神略微失焦。回想11年前的救灾工作,他未见犹豫,坚定有力的话语见证了曾经的故事,见证了中国民航在灾难中迸发出的中国力量。

接到公司调机指令后,从5月16日上午到17日下午,齐焕清所在的B-7802中俄混编机组驾驶着中国飞龙米-26直升机一路转场,从哈尔滨到四川灾区仅仅用了两天。在灾难发生之时,生命,被置于顶端的位置。

飞机刚抵达灾区的广汉机场,齐焕清便焦急地等待救援任务的下达。当时整个汶川地区救灾工作已全面展开,参加救灾的解放军、武警、警察、工人、农民组成了数万人的大军,直升机、汽车、拖拉机、推土机、挖掘机在现场穿梭轰鸣,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力量去抢救生命。

可是第二天,齐焕清还是没有接到救援任务。眼看着几十架飞机起起落落,机组成员沉不住气了,纷纷劝他去向指挥长“要”任务。当时,齐焕清所驾驶的米-26是中国飞龙公司租用的重型运输直升机,最大载荷重量20吨,机身长40多米,旋翼直径32米,至少需要长80米、宽60米的着陆场地。但是,在救灾现场的山地根本找不到这么大的地方让米-26起降。

“如果盲目地执行救灾任务,可能适得其反”。在指挥官解释完之后,齐焕清明白了,默默地回去等待指挥部的命令。“我曾经是一名军人,现在又像战士一样,在等待冲锋的命令时,虽然热血沸腾,但要沉得住气。”齐焕清在心里激励着自己。

到了5月20日,天气预报显示震区将有强降雨。而此时,在绵竹市清平乡堰塞湖仍有300多名受灾群众和救灾人员被困。如果强降雨到来,被困群众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情况万分危急,指挥部果断决定实施营救。然而到达现场需要途经一个峡谷,那里地势险峻,一次只能通过一架直升机,如果用4吨~6吨的直升机一次只能撤出十几个人,在强降雨之前要把300多人全部撤出,根本就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千钧一发之际,指挥部急调齐焕清,并先派一架米-171直升机查看地形和飞行路线。指挥长拍着齐焕清的肩膀说:“小齐你去试一试,行就降,不行的话就返航,千万别硬降。”看得出,指挥长这个命令下得多么艰难。

最终,米-26机组首次在震区起飞。它担负着指挥部的如山命令,承载着命悬一线的受困人员的希望。旋翼卷起强烈的气流,飞机逐渐升空。200米、100米、50米,飞机离峭壁越来越近,机组的全体成员都屏住了呼吸。凭借着日复一日训练的经验,他们顺利地穿过峡谷,降落在被救援地。

刚下飞机,齐焕清就向当地负责人询问被救援群众的准确人数。当得知有125人被困时,他一挥手:“全都上来吧。”负责人不敢相信他的话,又问了一遍,当确信这架飞机能一次把被困群众全部撤出时,他激动地摇着齐焕清的手说:“谢谢你,谢谢这个‘大家伙’(米-26直升机)!”

当米-26在广汉机场降落时,机坪上一片欢腾。齐焕清没有停歇,他带领机组一鼓作气,在天黑之前又飞了一个架次,前往灾区另一处救出了100多人。最终,中国飞龙米-26机组在抗震救灾前线完成了一次精彩亮相。

“我不是英雄。”齐焕清认真地说,“在成千上万的救援大军中,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这是我的职责,是中国民航的责任与使命。”从救灾前线回来,齐焕清成了人们眼中的“大英雄”。赞誉、掌声扑面而来,但是他还是像往常一样的平淡、冷静。齐焕清说:“我就是一名飞行员,开好飞机,完成好飞行作业任务是我的工作。”

灾难固然无法避免,但当灾难袭来,生死每每面临抉择。与时间比速度,奇迹来之不易,除了生命的坚韧不屈外,更要归功于救援的锲而不舍。如今,受灾地区道路畅通、新房林立,空中不时掠过民航客机、直升机的身影,它们在诉说着中国民航对生命的尊重,诉说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对生命的尊重。

2.jpg

葛静梅

国航客舱服务部乘务员管理四部高级主任乘务长。1993年进入中国西北航空公司开始从事乘务工作,2003年被调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2008年,执行了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境外传递包机任务。

葛静梅:圣火耀中华

“认真对待每一次飞行,热情对待每一位旅客,航班的每一次起落都是蔚蓝天空中一条绚丽的抛物线。”

“在沸腾的现场,人们情不自禁地举起旗帜,尽情挥舞,一次又一次地将鲜花、彩旗抛向天空……欢乐的歌舞直至午夜”。这一夜,国家体育场内华灯璀璨,流光溢彩,座无虚席,群情激动。这一夜,北京不眠,世界同庆!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在北京举行。回想起那个夜晚,葛静梅神采飞扬。“太激动,太自豪,太兴奋了”。在国航客舱大楼内,葛静梅对着记者连说了三个“太”字。说起北京奥运会,她与其还有一段不解之缘,那得从她作为“奥运圣火号”航班的客舱乘务长说起。

“奥运圣火号”的安全级别较高,为确保万无一失,飞机停站期间更是要求24小时看护。在这样的安排下,乘务组人数和工作量增加了一倍以上。“我刚执飞完一个国内航班,正在公司等待任务安排。突然领导告知要安排我去执飞‘奥运圣火号’航班。那天晚上,我激动得睡不着觉。”葛静梅这样描述当时的心情。

为保障该航班上的服务质量,国航“奥运圣火号”配备的工作人员都是业务骨干,全部经过了公司的考核与审查。接到任务后,葛静梅还额外接受了一周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各种奥运会相关的知识。也正是这样,葛静梅在这架专机上才可以出色地完成飞行任务。

2008年3月25日,“奥运圣火号”飞机喷涂完成。国航选择了一架机龄仅1年的空客A330执行火炬运输任务。3月27日上午,执行奥运会火炬境外传递任务的飞行员和乘务员站在刚刚从机库推出的“奥运圣火号”飞机前,面对五星红旗宣誓,葛静梅也在其中。

宣誓后的第二天,“奥运圣火号”承载着全世界人民的期待前往希腊迎接圣火,肩负起了环球飞行的使命。历经130天,飞越境外19个国家和地区的21座城市以及国内113座城市,行程超过13万公里。

“圣火的火种要通过‘奥运圣火号’带回北京,这是我最骄傲的事情”。面对记者,葛静梅说到火种灯登机的情景仍很激动。“说实话,我们作为机组工作人员,除了备感荣幸外,还要面对很大的压力——我们的工作不能出现一点点失误。”葛静梅说,“我看到火种灯安放在支架上,代表着世界和平的火种在静静燃烧,我马上被深深地感动了,但同时又感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很大,要尽全力履行我的使命,完成中国民航给予的重任。”

短短几个月时间,“奥运圣火号”经历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换,很多地区气象条件不尽如人意。面对雷雨,机组需要不断绕飞,无法按照既定航线飞行;安全第一,机组和乘务人员常常在深夜完成一遍遍工作的核对,却没有一人叫苦喊累。

在长途的飞行中,奥运圣火团队的工作人员需要完成体能储备,迎接一个个“硬仗”。为了做到这一点,国航机组成员做了精心安排。身着红色制服的葛静梅,微笑着迎接每一位圣火团队成员。“回家了!”这是每一位乘坐“奥运圣火号”的人踏上“奥运圣火号”那一刻的心声。

在“奥运圣火号”上,大家都在谈论着当天的传递小故事,还不时对未来的行程做着各种各样的猜想。渐渐地,话语声小了,灯光逐渐暗了下来,有人还打起了鼾声。葛静梅说,在整个圣火传递过程中,“奥运圣火号”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一台运输器,还承担着“家”的作用。这里是圣火的家,也是奥运圣火团队工作人员的家。

正如圣火接力棒棒相传,中国民航的运输保障也是环环相扣。这是一场机组与机务的接力、机组与航务的接力、机组与机组的接力、机务与机务的接力、总部与外站的接力……完善的系统、严密的组织、强大的保障团队,架设起一条绚丽的空中彩虹。

2009年,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出台规定,停止奥运火炬境外传递。“奥运圣火号”的环球飞行就此成了历史上最后一次奥运火炬境外传递。“面对庄严的五星红旗,祖国,我向你宣誓!我将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坚决圆满完成圣火传递任务……”在圣火包机腾空前,民航人立下的誓言至今依然响亮。

3.jpg

张捷

东航客舱部乘务一部副总经理,曾获得东航集团优秀党员、上海市市级机关优秀党员、东航集团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带队圆满完成海地国际救援保障任务、多米尼克飓风灾害救援等重大专包机航班任务。

张捷:我的身后有祖国

“重任在肩,我们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无论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东航都会接你回家。”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有一两次特别的经历,人生的价值才能得到升华。我相信,我可以顺利地完成国家和中国民航交给我的任务。”在上海东航之家内,当提到从多米尼克撤离受灾同胞时,东航客舱部乘务一部副总经理张捷面对记者这样说。

“祖国万岁!热烈欢迎同胞回家!”2017年10月1日夜间,上海虹桥机场灯火通明。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伴随着飞机的轰鸣声,两架东航空客A330客机依次降落在跑道上,381名在多米尼克飓风中受灾的同胞安全顺利地回到祖国的怀抱。张捷作为东航机组的一员,历时4天圆满完成了将多米尼克中方人员紧急转移回国的任务。

2017年9月,五级飓风“厄玛”和“玛利亚”先后肆虐加勒比海,岛国多米尼克遭受重创,全国陷入瘫痪,断水、断电、断通信。大部分建筑物和独立房屋屋顶被完全摧毁,可以说这场飓风几乎将多米尼克这个岛国从地图上“抹掉”。

在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张捷毫不犹豫。“我绝不打无准备之仗”。从9月28日夜间确定包机接运方案,到9月29日上午我国外交部、民航局、东航全力联系协调,客舱部接到任务后,在半天之内完成了所有物资的调配和人员的配备工作,以及后续航班的安排。作为这次保障B-8972号飞机的客舱经理,张捷与同组人员争分夺秒、紧急准备,召开航前准备会,制订好各类保障预案。终于在一天之内,飞机腾空而起。

此次紧急运输任务往返全程3.5万公里,跨越半个地球,要飞越19个国家的领空,是东航历年来所执飞的距离最远、飞越国家最多的紧急运输任务。其中,从西班牙马德里到加勒比海岛国安提瓜和巴布达,是东航航班第一次飞越大西洋。

9月30日,张捷执飞的航班在安提瓜和巴布达的维尔伯德机场,从飓风灾区被转移至此的381名被困中国同胞翘首以待,登上了东航派出的B-8971号飞机和B-8972号飞机,欢呼声回荡在客梯上和机舱里,五星红旗在机坪上迎风飘扬。

安提瓜和巴布达机场地面设施不完善,导航能力低,跑道可用于降落的距离短,联络道设置也不如国内机场方便。即便如此,为了让同胞更快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东航机组排除万难,迎着正午的阳光起飞。

在B-8972号飞机回国的航程中,始终有好几面五星红旗在客舱中飘扬,这是张捷所在的乘务组为受灾同胞贴心准备的,同时还有丰富的餐食和物资保障。即便上了飞机,受灾同胞也不舍得把小红旗放进包里,而是插在了椅背的缝隙中,这是祖国带给他们的鼓舞和力量。归途中,《我爱你,中国》的歌声回响在客舱里。

当受灾同胞迈出机舱,真正踏在祖国的国土上时,他们露出了轻松的笑容。下机时,很多人拉着张捷的手反复地说:“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谢谢民航!”“欢迎同胞回家”的横幅与现场人员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欢迎回家”,让在场所有人都激动不已。“当亲眼看到热泪盈眶的同胞,亲耳听到此起彼伏的‘感谢祖国’时,那种心潮澎湃的感觉远比电影情节来的真实。”张捷说。

“做人民的安全卫士,做同胞的‘诺亚方舟’”。这是张捷作出的一个承诺。无论是逆风而行的中国“暖实力”,还是扶摇直上的中国“软实力”,背后都必然有与日俱增的国家“硬实力”作为支撑。无论身处国内,还是身在国外,“只要同胞有难,我们会飞往世界任何一个角落接你回家”。这是中国民航人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郭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