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空域协同发展研讨会召开

粤港澳大湾区空域协同发展研讨会召开
共促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李芳芳 通讯员王茜、李敬恒 报道:“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引,致力合作推动大湾区航空业政策沟通;以前期珠三角空管合作机制为基础,持续完善大湾区空管合作机制;以提高大湾区空域资源使用效率为出发点,加快推进大湾区空域结构优化调整;以围绕提升空域运行效率的关键技术为手段,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在日前召开的粤港澳大湾区空域协同发展研讨会上,民航局相关司局、民航局空管局、军方相关单位以及广东、香港、澳门各民航单位达成共识,将探索协同合作机制,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
粤港澳大湾区内汇聚了包括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7个机场,共计11条跑道,机场密度国内最高。湾区内空域小、流量大,是全球空域较为复杂的地区之一。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航班起降量约141万架次,旅客吞吐量超过2亿人次。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的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对空域资源优化提升,加强空域协调和空管协作,优化调整空域结构,提高空域资源使用效率,提升空管保障能力。
在此次会议上,民航局空管局空域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对粤港澳大湾区空域发展合作历程进行了介绍。其中,M503航线是关注的重点之一。据悉,M503航线是近年来民航空域协同发展的有益尝试,自2015年启用后,不断拓展升级,已成为香港澳门航班往来华东地区的海上“快车道”。
“我们真诚地感谢。”国泰航空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M503的启用大大提升了我们的航班准点率。”统计数据显示,M503航线双向运行后,每日约分流A470航线上100架次的航班量,大大缓解了A470航路拥堵情况,有助于提升华东地区往来粤港澳大湾区及东南亚航班的正常性。
此次会议的另一个焦点是空域建模,通过利用真实的大数据,构建精确的算法模型,以便对粤港澳大湾区空域优化进行“沙盘推演”,提供精准的决策依据。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空域模拟仿真评估平台搭建,尝试开展数据共享。搭建的空域基线模型,是粤港澳大湾区迄今为止空管数据最为完整、仿真度与实际最接近的空域模型。平台建立的基线模型仿真时间共计32小时,涉及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五大机场共9条跑道、35个管制扇区、167个飞行程序、320个航路点、1744条班机航线走向和6491条模型规则,可以对空中交通管理多个方面进行科学分析,为大湾区空域优化调整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广州是全国空域精细化管理的示范区,近年来在空域优化、航路优化等方面取得优秀成绩。”民航局空管局局长车进军说。
近年来,中南空管局通过建立健全包括空域使用审批、空域动态调整使用、空域释放应急响应机制等8项空域精细化措施,努力推进珠三角地区调整和新辟等待航线和等待区工作,促进运行容量的提升。此外,目前中南空管局自主研发的CDM系统与香港、澳门机场A-CDM数据互联对接工作正不断推进。空管、机场、航空公司的信息沟通和决策更加顺畅,运行效率不断提升。基于性能的导航(PBN)、连续下降运行与连续爬升运行(CDO/CCO)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民航快速发展。
有赖于一系列实招,2018年中南空管局克服复杂天气和航班大流量困难,保障辖区内各机场航班放行正常率达到84.04%,同比提升6.03%,空管原因占计划航班比例仅为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