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晚上看电视的时候,我的手心全是汗。当孩子们齐刷刷地站定,顺利完成最后一个演出动作那一刻,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宋芳老师回味着曾经的忐忑,内心澎湃之情溢于言表。作为中国民航大学乘务学院形体礼仪专任教师,本学期上班第一天,宋芳就接到编排节目的任务。刚刚休完产假的她,二话没说就承担了踢踏舞《壮志凌云》的节目创编工作。“机会太难得了,绝对不能让孩子们错过!”她的言语中透着一种坚定与执着。
“记得是开学第一周,央视几位编导老师第一次入校选拔节目那天,当时其中一位导演给我们做了一个团队训练。”2018级乘务专业朱可同学说,“他告诉我们参演节目的十余名同学是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大家要彼此信任,更要自信自强,通过排演节目充分挖掘并提升自身的潜能。”事后,同学们知道那位导演就是央视知名导演王炳森,都兴奋不已:“真没想到能有机会登上央视舞台,简直像做梦一样,幸运来得有点儿突然!”
“刚开始排练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每天下午可以不参加新生军训,在形体房里躲避风吹日晒还挺悠哉的。”具备舞蹈功底的2019级飞行专业邢逸凡和一起排练踢踏舞的同学们,起初还有些兴奋。可随着排练强度逐渐加大,从一天一练到一天两练、三练,国庆节假期只放了3天假就返校开始训练,后期同学们开始出现了膝盖积液的情况。
“10月4日一早,指导节目编排的黄导就到学校了。当时还有同学没到形体房,仍处在假期模式。”邢逸凡对那天的经历印象深刻,“算下来,我们彩排了7个多小时,强度很大,的确很累,但是黄老师一再强调:央视舞台不容任何闪失!同学们都明白,这次难能可贵的经历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大家相互鼓励着一路走来。黄导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引领着我们突破难关,超越自我。”
弦乐团五重奏的同学们无疑是幸运的,凭借着十级水准的演奏技能,他们成为登台次数最多的演员。“人生第一次把新投运的大兴机场候机楼当舞台,那感觉倍儿爽!”到大兴机场录外景的2018级飞行专业赵一飞,曾斩获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在艺术气息浓郁的机场里演奏《我爱祖国的蓝天》,切身体验到‘心连心’慰问演出的意蕴。零距离面对出行的旅客和好多游客的围观拍摄,更感受到民航在老百姓美好生活中的分量越来越重。”
“不要为困难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参演《夜空中最亮的星》的14名同学,围坐在成竹雅老师的房间里练习手部动作,熟悉舞台点位。“虽然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但相比学校老师和央视编导为我们付出的努力,我们没有理由不用心。”2018级乘务专业钟丹妮动情地说。
“印象最深的一幕是我们在台上排练的时候,飞行专业的同学们在舞台正前方为我们比了一颗大大的心,特别温暖。”2018级乘务专业唐玉琴同学边说边做了个比心的手势,“走出校门,我们代表学校;登上舞台,我们展现的是民航的未来。”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辅导员一刻不离地陪伴着我们训练。导演组面对水平参差不齐的我们这群‘菜鸟’,更是耐心细致地精心排练指导,在让我们备受感动的同时也深感肩上的重担。我们一定要在舞台上呈现出民航青年一代的精气神儿,展现出中航大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2019级飞行专业付琪瑄说。
除此之外,中航大还有一支志愿服务学生团队。虽然他们没有登上央视“心连心”的舞台,但他们承担了大量幕后事务性工作,用镜头记录了不少难忘的瞬间。
50多天的排练是一种别样的修炼,同学们通过文艺表演的方式,上了一堂爱民航、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课,并在刚刚投运的大兴国际机场候机楼里,交上了一份完满的答卷。
演出结束后,回到校园的“演职人员”们,不约而同地将《我爱祖国的蓝天》设置成了自己的手机铃声。与优美旋律一起刻进内心深处的,还有一份值得珍藏一生的记忆。“参与大兴国际机场‘心连心’慰问演出,亲身感受到民航蓬勃发展的态势,真切感知到国家繁荣昌盛的脉搏,实实在在地被国家发展新的动力源赋能了!我们此行不负青春,不辱使命”。(中国民航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