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里程767771公里,飞行时间1283小时,飞行427次——我的手机App中记录了这些数字。16年间,我已经快要绕地球飞行20圈了,是一名“80后”空中飞人。
我与民航的缘分始于2003年。那年夏天,非典来袭,我在北京的英文补习学校停课了。当时,回家的火车票已经售罄,我无奈之下在机票代售点买了一张从北京到哈尔滨的机票。
还记得当时售票员敲了半天代码,又从一个厚厚的本子上把机票撕下来。从买票到换登机牌到安检,都比现在麻烦太多了。第一次坐飞机,又遇到非典肆虐,乘务员们都戴了3层口罩,在那样的情况下还在坚守岗位,挺不容易的。
那时,我的家乡黑龙江大庆还没有机场,只能在哈尔滨落地后换乘机场巴士,又摇晃了三个半小时后才到家。2009年,大庆机场通航;第二年,我从首都机场出发,乘坐南航航班,两个小时便可抵达大庆,很方便。
前几年,沃尔沃汽车工厂在大庆“落户”,我在回家的航班上看到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航线连接着中国与其他国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投资建厂。
我第一次飞国际航线是在2005年,乘坐的是加拿大航空的空客A340飞机。那时候,我即将前往加拿大卡尔加里留学,买了一张北京—多伦多的机票。在飞机上,我止不住地想家。
坐国外航空公司的飞机,虽然大部分旅客都是华裔面孔,但毕竟不是咱自己的飞机。2009年,我第一次坐中国航空公司的国际航班,那是国航CA991航班,从北京飞往加拿大温哥华。一上飞机,我的天哪,感觉就是不一样。看到客舱内用中文书写的安全须知,听到熟悉的乡音,吃到可口的家乡菜,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坐国外航空公司的飞机,我发现乘务员年龄普遍偏大,有时全程面无表情。而国内航空公司的乘务员服务态度特别好,始终面带微笑,对年纪大的旅客悉心照料,遇到旅客询问会耐心解答。后来,我出国都愿意坐国内航空公司的飞机。祖国的飞机就像一方流动的国土,从登机的那一刻起,就好像已经到家了。
工作后,我接过了老一辈石油人的接力棒,成为中石油的一名员工。
目前,我主要负责研究完井压裂工具及技术。完井是石油勘探开发中将油气井激活的重要环节。由于工作关系,我需要经常与美国的技术人员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及进行相关试验,因此频繁往返北京与大洋彼岸的“世界石油之都”——美国休斯敦。2013年前,北京往返休斯敦没有直飞航线,旅客通常选择在洛杉矶或旧金山中转,到休斯敦需要20多个小时。2013年7月11日,国航开通了北京—休斯敦直飞航线,与过去相比至少缩短了7个小时。
石油是工业血液,关乎国家经济命脉。而民航拉近了我国石油行业与世界的距离,也促进了相关的技术经验交流。前段时间,第50届OTC国际石油展览会在休斯敦举办。很多中国企业乘坐国航的航班飞出国门参展,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了中国声音,这是中国能源行业取得的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16年来,我亲身感受着中国民航的发展,看着中国民航的机型快速更新换代,机上娱乐设施日渐完善,航班服务越来越体贴温暖,航班正常率越来越高,大机场全部实现了“无纸化”乘机。不过,我也有一点小小的建议,就是飞机餐这些年的变化不大,希望以后能进一步改善。
目前,中国民航的运输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位居世界第一。作为一名“老旅客”,在伟大祖国70岁生日之际,祝愿民航不忘初心,再踏征程,伴随共和国继续腾飞。
(刘宇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国际业务部)